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中蜂瓦螨和意蜂瓦螨的繁殖力对比观察 ,发现意蜂瓦螨完全可以在中蜂工蜂房和雄蜂房中正常繁殖 ,而中蜂瓦螨却不能在意蜂工蜂房和雄蜂房中繁殖 ,也不能在中蜂的工蜂房中繁殖。结合国际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中蜂瓦螨和意蜂瓦螨完全可能是在遗传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两个种类 (基因型 ) ,并保持着遗传隔离。阐述了中蜂瓦螨周年消长规律特点 ,提出了中华蜜蜂双重抗螨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常志光  王志 《中国蜂业》2009,60(11):54-54
蜜蜂人工授精仪是养蜂生产的最重要的器械之一。通过它将特定雄蜂的精液注入到处女蜂王体内,控制蜜蜂的遗传育种。研究人员成功地解决了许多蜂业中的难题。例如,由美国农业部Baton Rouge实验室开展的抗螨蜂种的选育,没有人工授精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四种非农药治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所共知,使用杀螨药治螨省时、省工、效果好,但其残毒污染蜂蜜、王浆、蜂蜡、花粉,危害人们健康.更重要的是蜂螨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于是不少养蜂科研人员寻找非农药治螨的方法:如选育抗螨的蜂种,用小巢房巢脾,定期割雄蜂脾等等.本文综合国外4种非农药治螨的方法,以供参考.这些方法的利弊正与农药相反,虽然费时、费工,但是不污染蜂产品.  相似文献   

4.
蜜蜂具有几种抗螨机制 ,其中之一是使瓦螨的生殖受到抑制 ,通过育种可选育出不生殖瓦螨百分率高的抗螨蜂种  相似文献   

5.
蜂螨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蜂抗螨机制、抗螨蜂种培育、蜂螨繁殖抑制基因及蜂螨的生物学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防控蜂螨的最终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抗螨蜂种选育体系,多培育和使用抗螨蜂种,有效降低蜂螨繁殖基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蜂螨寄生机制的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阻断其对蜜蜂的寄生性,从根本上改变蜂螨对蜜蜂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6.
蜂蟹螨(Varroa destructor)对福化利抗药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培养皿药膜法进行蜂蟹螨福化利(Fluvalinate)抗药浓度检测方法。分别以福化利浓度为0、12.5、25、50、100mg/L进行台湾5处蜂场蜂蟹螨抗福化利剂量调查,经回归分析,计算LC50之浓度介于23.75~79.25mg/L之间,比意大利抗性螨385~857mg/L仍低很多,显示抗药性尚未大幅增加。以隔落螨法防治蜂蟹螨平均每日可捕捉44.7~49.1只。比较隔落螨法、割雄蜂蛹加隔落螨法、蚁酸加隔落螨法、福化利防治法的效果,当蜂蟹螨密度不高时,可采用隔落螨法或加割雄蜂蛹方式进行防治,蜂蟹螨密度高时,可先以福化利、蚁酸进行1~2次防治,再配合隔落螨法,将可达到长期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雄蜂诱螨操作方法 根据蜂螨喜欢寄生于雄蜂蛹的特性,每群蜂准备2张雄蜂脾引诱蜂螨.操作方法: 1.越冬蜂包装前诱螨 蜂群子脾基本出尽准备放王前,视群势加入1~2张雄蜂脾,连续几个晚上用温热糖水饲喂,让蜜压子圈,使蜂团升温散团,蜂王开始发肚时放王,待放王第2~3天快速检查产卵情况,把产上卵的雄蜂脾留在原位.  相似文献   

8.
丁桂玲  石巍 《中国蜂业》2007,58(12):44-45
使用除螨器治螨效果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对瓦螨更有吸引力,并且蜂螨比蜜蜂对高温更为敏感。根据这两个特性,研制一种称为"Mitezapper"的除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夹在2片塑料雄蜂巢础之间的加热设备。当雄蜂  相似文献   

9.
卢金波 《中国蜂业》2006,57(9):22-22
1985年《美国蜜蜂》杂志刊登的亚当修士《螨害威胁——短期和长期的对策》的文章,亚当认为,解决螨害的短期对策是断子换王,长期对策是培育有抗螨性的蜂种,从遗传育种方面着手解决螨害问题。亚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从根本上治理螨害应努力的方向。然而,对于选育抗螨蜂种,时至今天似乎还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江山本地及江西、安徽等地引入无血缘关系的优质中蜂为育种素材,进行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经测定,选择江西靖安的蜂群作为亲本素材,再进行生产能力与生物学特性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最终选定综合性能最好的Ⅱ号蜂群做亲本蜂种。用亲本中蜂群移虫育王,采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和配子选育技术,利用人工授精和自然隔离交尾等方式控制雄蜂的来源,共经过6代定向选育,使其有基本稳定的遗传性能。并进行了感染发病率测定及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营养杂交的中蜂F3代感染发病率与普通中蜂存在显著差异(p<0.05),配子选育方法选育的中蜂F6代感染发病率与中蜂F3代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通过选育的中蜂蜂种抗病力得到明显的提高。选育后蜂群的蜂蜜产量显著高于本地中蜂,蜂王产卵力提高了23%,繁殖力提高25%,蜂蜜产量提高49.83%,分蜂性下降11%。  相似文献   

11.
Some individual genetic markers show strong and apparently consistent effects on trait merit and are taken as causative mutations that can be used directly as fixed effects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programs. If the effect of such a marker is seen to decrease over time, key reasons include epistasis, where the effect depends on genetic background, and recombination, where the marker is in fact not causative, and stro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 marker and the causative QTL is breaking dow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tect the latter scenario, including calcul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a recombinant haplotype for each gamete contributing to each individual in a pedigree. This method requires only pedigree, phenotypes and genotypic information on the single marker. Missing marker genotypes are handled by the method, but with diminishing power. For biallelic markers, strong QTL effects are needed for the method to be of clear value. Given suitable results, breeders may chose to eliminate certain individuals from the breeding program in order to continue using the single genetic marker under high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ith the causative QTL. Alternatively, other linked markers might be sought that can be used individually or in haplotype tests to restore strong L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2.
我国蜜蜂饲料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蜜蜂的大规模养殖,蜜蜂饲料在养蜂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蜜蜂饲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我国蜜蜂饲料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奶牛育种中基于GEBV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兔业是节粮、环保、低耗草食畜牧业中的代表性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相关研究是推进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不断进步,为家兔育种提供了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手段。作者从家兔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国内外2021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一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与环境效应的影响。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主要以分子育种为主,包括品种与遗传多样性、皮毛性状功能基因、脂肪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生产性能测定等。本综述旨在为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确定性模型考察群体规模对北京迪卡猪核心群公猪系育种成本、育种产出、育种效益及近交系数的影响。猪规模为60、80、100、120四个水平,公猪头猪为6、8、10、12四个水平。种畜的选择是基于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应用基因流动法计算育种产出。结果表明,增加母猪规模,有利于提高公猪选择强度,从而加大育种产出,同时单位母猪育种成本下降,促进了育种效益的改善;公猪头数越少,公猪选择强度越大,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17.
性别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闭锁群体BLUP选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性别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闭锁群体动物模型BLUP选择效果的影响 ,选育过程中世代不重叠 ,共进行了 1 5个世代的选择。结果表明性别比例对群体育种值和近交系数的变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在育种值达到最大值以前 ,群体平均育种值提高的速度随着公畜比例的增加而有所减慢 ,但会使育种值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后移 ,在育种值达到最大值后 ,其下降的速度则随着公畜比例的降低而加快。随着公畜比例的增加 ,群体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会明显变慢。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效果要优于低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18.
小群体的闭锁选育不可避免产生近交及遗传方差下降,导致近期与远期选择效果的矛盾。本文通过考察猪核心群育种方案中群体规模及公母比例对近交增量(%)及累积育种产出(元)的作用,分析遗传方差下降以及育种产出的贴现等因素对选择方案评估效果的影响。群体有效规模主要受每世代选择公猪头数的影响,为了控制群体近交增量必须维持一定的公猪头数。在所模拟的16种方案中,15代的贴现累积选择进展以每代选择8头公猪为最高;而母猪规模越大,累积选择进展越高。不考虑近交引起遗传方差的下降,或不进行选择进展的贴现,都造成过高估计选择方案的效果,且导致选择不适当的方案;对各世代选择进展进行贴现时,需要考虑较大的世代数,否则也会影响各选择方案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9.
Pedigree dogs and cats are bred aiming to conform breed standards with very poor consideration for breeding stock fert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tic asset underlining reproductive traits could be effectively analysed like in other species under selection. The definition of selection targets is very important in breeding protocols determinati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 starting from selection procedure and inbreeding coefficient moving to genomi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NPs and GWAS on population study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phenotypical variation of reproductive traits in dogs. Particular relevance has been given to the concept of inbreeding which effects on canine reproduc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use of genomic information in inbreeding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can be considered an improved effective procedure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loss in canine population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on reproductive traits.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