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若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和苦荞两种,四川省有丰富的苦荞资源和少量甜荞,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苦荞的集中产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代医药科学家李时珍把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据已故丁颖教授研究,甜荞起源于我国偏北部,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中国、日本、印度、苏联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利用荞麦来治病。我国古书中有很多关于荞麦治病防病的记载:《台海使槎录》记……  相似文献   

3.
盐和水分胁迫对不同荞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荞(平荞2号)和苦荞(黔苦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NaCl和等渗PEG对荞麦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DA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低盐度处理时两种荞麦根系活力明显增强,苦荞增加幅度较大,甜荞根部和叶片质膜透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高盐度处理时两种荞麦根系活力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甜荞根部和叶片质膜透性及MD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苦荞,甜荞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等渗PEG处理,而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质膜透性、MD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是荞麦抗逆性敏感生理指标,苦荞的耐胁迫性大于甜荞。  相似文献   

4.
31个荞麦品种的经济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20,(5)
通过对全国已审(认)定的9个甜荞、22个苦荞共31个品种的经济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对各荞麦品种的产量等经济性状以及脂肪、蛋白、黄酮、淀粉含量进行统一鉴定评价,从中筛选出优质、专用荞麦品种,以期满足当前荞麦产业的发展需要。结果表明:甜荞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定甜荞1号,苦荞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昭苦2号;甜荞品种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美国甜荞(加拿大温莎),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北早生(日本),苦荞品种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黔苦2号,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迪苦1号;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甜荞,22个苦荞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昭苦2号。甜荞中淀粉含量略高于苦荞,含量最高的是平荞2号。  相似文献   

5.
对1064份荞麦进行了尼克酸和生育酚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的尼克酸及生育酚含量较一般谷物为高;在不同种类间,苦荞的尼克酸含量多于甜荞,甜荞的生育酚含量多于苦荞;在不同地区之间,荞麦尼克酸含量北方的为高,生育酚含量青藏及东北的为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开展荞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荞麦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7对SSR引物对来自我国12个省的荞麦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255个条带,平均15.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8条,平均13.4条,多态率达89.4%;UPGMA聚类分析显示,73份材料被分成2组,所有苦荞材料聚在一起形成第一组,甜荞与花荞聚在一起形成第二组,明确显示苦荞与甜荞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同一个大组内多数品种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的苦荞生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钢  唐宇  王安虎 《作物杂志》2002,18(4):11-12
荞麦在许多国家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 (Fagopyrumsagittatum )和苦荞(Fagopyrumtataricum)两个品种,甜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苦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是世界苦荞的集中产区,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hm2 以上,在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西部省区的一些干旱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1 苦荞的营养价值苦荞具有很高的营养食用价值,用苦荞麦制作的荞米和面粉为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人民的主食,在许多地方用苦荞制作风味小吃,苦荞是一种既无……  相似文献   

8.
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资源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随机引物对荞麦属(Fagopyrum)11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小粒组4个种)共50份栽培及野生荞麦资源进行RAPD研究.初步建立了养麦属不同物种的RAPD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荞麦属大粒组和小粒组组间以及不同荞麦种间在DNA水平上差异极大.在大粒组中苦荞DNA与其他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大野荞和毛野荞分别与甜荞和苦荞在RAPD水平上较近缘,支持它们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1508份荞麦(其中甜荞897份、苦荞611份)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查明了在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种植的荞麦的蛋白质含量分布情况,并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的构成比例等方面,阐述了荞麦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荞麦品种更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全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荞麦有4个栽培种,即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秦巴山区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坡地面积宽广,无霜期较长,大部分地区适宜荞麦生长,且农户都有春种苦荞,秋种甜荞的习惯。但是本区种植普遍存在品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荞麦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无公害化的基地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荞麦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甜荞和苦荞)24个收集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共13条,其中甜荞有9条酶带,而苦荞有6条.酶带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荞麦的酯酶同工酶谱在种间和种内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种内差异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和苦荞两种,四川省有丰富的苦荞资源和少量甜荞,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苦荞的集中产区。1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1.1四川苦荞的种植概况四川苦荞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共有17个县均种有苦荞,其中越西、昭觉、喜德、布拖、美姑等县是苦荞的主产区。全州每年种植苦荞约6.67万公顷,总产量约为10.1×104t。苦荞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苦荞分为春苦荞和秋苦荞。春苦荞播种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1800~2300m的地区,一般在4月或5月上旬播种,如喜德和昭觉等县;秋…  相似文献   

14.
荞麦属种质资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2008,27(5):39-4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H)8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和小粒组1个种)33份荞麦资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14条。不同物种的酶带为3~5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带和5条带。酶谱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酶带与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和苦养酶带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F.pilus相似,并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Epilus聚类最近,暗示F.megaspartanium和F.pilus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的祖先种。  相似文献   

15.
发展荞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兼营养与保健双重功效。我国有悠久的荞麦栽培历史,是世界荞麦主产区之一,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区大面积种植甜荞,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种植苦荞。每年荞麦出口数量10万t以上,在世界荞麦出口数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我国加入WTO,对荞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发展我国荞麦的机遇1.1农业生产发展转型,发展荞麦有契机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加入WTO后,大宗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高粱等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至14.5%~15%,进…  相似文献   

16.
对野生荞麦、栽培甜荞和苦荞等九种不同类型的荞麦花器官进行解剖,比较雌雄蕊、花柱、子房直径、蜜腺的大小,探讨不同类型荞麦花器结构与授粉结实习性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农牧局积极组织农技站、良种场、种子站等农业部门相关专家深入该县板底乡雄鹰村,对贵州省2017年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威宁荞麦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临田测产验收。当天,专家组深入板底乡雄鹰村荞麦良种繁育基地田块进行检查,随机抽取了10户农户的苦荞和甜荞种植田块进行实割实测,测出苦荞平均亩产达186.2kg,甜荞平均亩产达84.6kg。通过临田测产,专  相似文献   

18.
在荞麦加工中,植酸含量与其营养效价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荞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等发芽条件对荞麦中植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发芽温度下,苦荞和甜荞经过7 d的发芽过程,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苦荞中植酸含量在发芽后的5 d降至最低,为5.02 mg/g,比萌发初期(0 d)降低了63.38%;甜荞中植酸含量在发芽后的3 d降至最低,为6.28 mg/g,比萌发初期(0 d)降低了57.99%。分析发芽荞麦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变化规律表明,在发芽过程中荞麦全谷物粉、荞麦麸皮及芯粉的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荞麦麸皮中植酸含量最高,发芽后的植酸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栽培养麦22份(甜荞和苦荞各11份)发芽种子的淀粉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淀粉酶同工酶酶带共12条.其中甜荞有7条酶带,3条共有带.而苦荞有6条酶带,4条共有带.总的说来,淀粉酶同工酶在发芽荞麦中,种内存在一定的变异,但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冀北坝上地区不同播期对荞麦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甜荞品种日本大粒和苦荞品种冀苦荞1号2个荞麦品种,设5月11日(B1)、5月18日(B2)、5月25日(B3)、6月2日(B4)、6月9日(B5)5个播期,对2个品种进行连续3年(2013-2015年)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甜荞日本大粒和冀苦荞1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综合评价确定日本大粒和冀苦荞1号在冀北坝上地区的最适播期均为5月中下旬(5月11日-5月2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