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强力推进秸秆还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采取的技术作业路线主要技术路线—1麦秸秆收割切碎还田模式:1、小麦收割机械加装麦草切碎装置,切碎长度在10cm以下,经抛撒均匀;2、打水泡田,浸泡时间在48小时以上;3、用大中拖或小拖带秸秆还田机一次水旋埋草作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安徽省稻油轮作区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及后茬播种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机插、水稻秸秆还田油菜播种等重要环节进行机具改型研制、适配机具选型、配套农艺技术改进等研究,探索形成一套适合安徽省稻油轮作区的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湖县2009年大力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县确定颜单镇为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其他15个镇分别创建一个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方,举办县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3次,创办秸秆处理公司1个、新增秸秆还田机74台、打捆机1台、秸秆气化炉10台,完成机械化秸秆还田7.33khm^2。颜单镇认真探索各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开展了铧式犁耕翻、水田还田机埋茬试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陕西省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全县现有耕地52.8万亩,常年种植小麦43万亩,玉米26万亩左右。全县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拥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33台,秸秆综合利用机具拥有量4092台,其中秸秆粉碎还田机43台,秸秆捡拾打捆机63台,收割机加装小麦粉碎装置204台,玉米收获机190台,青饲料收获机15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5%。一、基本现状2018年小麦秸秆以机收粉碎全还田和机械秸秆捡拾打捆为主,机收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面积  相似文献   

5.
水田整秸秆还田机械─—旋埋机南方水田整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秸秆还田技术与使用水田旋耕埋草机技术相结合获得最佳效益的技术。旋耕埋草机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工具。它是一种旋耕与埋草同时作业的水田耕作机具,将农作物秸秆完整地直接进行埋覆,省去了切铡等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6.
麦秸秆还田方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麦秸秆的直接还田1.1方法麦收时,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配专门的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吐出的秸秆不能长于10cm,留茬不能高于20cm。机械切碎分散麦草,使用灭茬机械旋耕埋草还田,实施机插秧、抛秧等。  相似文献   

7.
双流县农机局针对今年联合收割机小麦收割作业量大的特点,组织了近2000台旋耕机进行秸秆还田工作,基本满足了目前麦田等待水源泡田而又急需旋耕的需要,在秸秆“禁烧”工作中作好了关键的一步。为了搞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双流县农机局积极督促检查、指导旋耕埋草机的维修保养,保证完好率在90%以上,出勤率达95%;各农机站与机主签定协议,确保了秸秆还田需要。“双抢”期间,农机局机关4个服务小组,深入各片区责任镇,积极认真搞好旋耕埋草机的作业指导和技术服务,积极协调武侯、温江、新津等区县的旋耕埋草机来双流县作业,为全面实现秸秆禁烧打…  相似文献   

8.
<正>麦秸秆还田,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但秸秆还田后,特别是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需深入分析研究。1田间耕整及埋草技术目前小麦收割后一般使用拖拉机旋耕耕整作业,水稻种植为插秧、直播、抛秧3种稻作法。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要解决的是麦草还田经拖拉机旋耕后要适合上述3种稻作方式,试验、示范表明拖拉机耕整后的埋草率是决定麦秸秆还田技术实施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耕田面还草状态、田块浸泡水层、旋耕深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19日由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农机局承办的"肥东县油菜机收及秸秆还田现场会"在该县民族乡兴丰村举行.在一台台大型油菜收割机的轰鸣声中,成片油菜被收割,坚硬的秸秆同时被粉碎抛洒到收割机后面.旋耕机随后把土壤翻起来盖住粉碎的秸秆,然后放水浸泡使其腐烂.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产生于国外,它是利用农业机械将作物秸秆切碎或者直接翻埋于土中,令秸秆可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菌落相互作用达到最终腐烂分解的效果,实现还田。本文阐述了我国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特点和需求现状,并分析了它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作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可用于秸秆还田、秸秆发电、制有机肥料、秸秆气化及压块燃料、动物饲料、作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原料及秸秆培养食用菌等。一、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方法机械化秸秆还田可设计以下工艺路线:水田机械化麦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一机插秧—半喂人联合收割机—水稻整秸秆捡拾打捆-免(少)耕机条播及稻秸秆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5月7日,江西省安福县农机局在洋门乡彭山村召开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演示会上,两台收割机并驾齐驱,来回穿梭在油菜田间,一台收割机进行分段收割,把人工收割好的油菜揽入怀内,进行脱粒、分选和秸秆粉碎还田。而另一台则是全程收获,收割、脱粒、分选、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转眼间,这一亩三分油菜地,就变成了光秃秃的油菜蔸了。收入袋内的油菜籽乌黑油亮,杂质极少,翻看还田的杂屑,遗漏的菜籽也是很少。现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还田机或者带有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用机械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具体分为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作业和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收获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机械化在秸秆综合利用中支撑作用明显近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立足于充分发挥机械化作用,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政策、装备、技术等方面综合发力,狠抓秸秆直接还田和捡拾离田机械化,支撑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1.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快速增长 各地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对农民购买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和带有秸秆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以及带有旋耕灭茬、秸秆粉碎、免耕  相似文献   

15.
<正>9月5日,忻府区农机中心在卢野村举办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忻州市农机中心、忻府区农机中心、原平市和五台县农机中心有关领导及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等共计200余人观摩了现场演示。参加现场演示的机型有二行、三行、四行玉米收获机十几台,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机1台。各型号机具现场进行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玉米秸秆捡拾打捆作业演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秸秆机械化还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焚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易引发火灾,阻碍交通。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彻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杜绝焚烧现象的有效手段,它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改良土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常州市武进区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1.武进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现状 武进区目前耕地面积41khm^2。水稻种植面积12khm^2,单产653kg;小麦种植面积9.7khm^2,单产323kg。稻麦秸秆生产总量19.39万t。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15台、大中型秸秆还田机829台、秸秆打捆机26台、配置秸秆切碎装置收割机389台,机具装备已全部满足还田作业需求。2013年全区完成三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7.66khm^2,还田率为78%;完成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41khm^2,还田率为28%。全年机械化还田秸秆7.9万t,占秸秆总量的41%。  相似文献   

17.
自走式秸秆收获打捆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秸秆捡拾机、还田机、打捆机已日益普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然而其使用功能单一,不能适用于多种秸秆回收还田及打捆的联合作业,每种单一机具成本较高,且主要靠拖拉机牵引,转弯半径大、地头转弯不方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夏季的到来,油菜、小麦等夏季农作物已进入收割季节。和以往收割不同,2014年,荆州区太湖农场新风生产队率先在全市使用安装了秸秆切碎器的联合收割机进田作业,既保证了油菜籽颗粒归仓,也让秸秆变成碎草就地还田。  相似文献   

19.
<正>秸秆还田是一项已被农民接受的农业技术,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产增收;同时还能减少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净化空气。下面本人就多年来在秸秆还田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谈谈进行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十方面:1玉米秸秆还田的时间要早青玉米青秸秆含水量较高,粉碎覆埋土壤后易于腐烂分解,因此,在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应及早摘穗或收获。时间应尽量提前,最好边收割边翻埋。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洪雅县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县农机推广站于5月3日在东岳镇孙坝村进行了油菜秆切碎还田机械的示范。通过试验证明:秸秆切碎机不仅对油菜秆具有良好的切碎功能,对其它农作物秸秆也同样具有很好的切碎效果,切碎长度为2-5cm,生产效率为每小时1-2亩,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秸秆还田机械之一。洪雅县农机推广站开展油菜秆切碎还田试验$洪雅县农机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