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施氮水平对滨海盐土上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对油葵(G101-B)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油葵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尿素N105kg/hm^2时,强度与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的油葵均获得了高产;但进一步增加氮肥,会导致减产;(2)施用氮肥增强了油葵的耐盐性。施用氮肥能减少油葵对Na^ 、Cl^-的吸收,降低Na^ 、Cl^-的毒害;还能增强油葵对K^ 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提高了油葵的SRK,Na值和K^ 含量;(3)氮、磷肥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4)施用氮肥能促进葵籽内的蛋白质与脂肪合成,但氮肥过量会降低脂肪含量而影响葵籽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水平对滨海盐土上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对油葵(G101-B)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油葵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尿素N105kg/hm2时,强度与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的油葵均获得了高产;但进一步增加氮肥,会导致减产;(2)施用氮肥增强了油葵的耐盐性。施用氮肥能减少油葵对Na 、Cl-的吸收,降低Na 、Cl-的毒害;还能增强油葵对K 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提高了油葵的SRK,Na值和K 含量;(3)氮、磷肥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4)施用氮肥能促进葵籽内的蛋白质与脂肪合成,但氮肥过量会降低脂肪含量而影响葵籽品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滨海盐渍土地区油葵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逆境胁迫是影响盐渍土地区油葵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培育耐盐优质油葵品种是盐渍土油葵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防雨棚盐碱原土鉴定法,研究土壤含盐量为6 g·kg~(-1)下9份油葵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出苗率和出苗指数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了解不同品种苗期耐盐性能力差异;之后在滨海盐渍化土壤大田条件下观测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籽粒品质等10个农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滨海盐渍土地区油葵耐盐种质资源的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g·kg~(-1)盐碱原土处理下,不同油葵品种的各测定指标与对照(1 g·kg~(-1)左右的中壤耕层土)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说明油葵品种对盐分的耐受能力差异较大。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油葵品种进行耐盐性排序,‘T562’、‘滨葵1号’的耐盐性最好,‘先瑞1号’的耐盐能力最弱。在田间盐渍土地区,油葵农艺性状表现各异,各性状至少与2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油葵在盐渍土环境下生长时间越长受害就越严重,越不利于油葵产量提高。根据各农艺性状的表现将滨海盐渍土种植的油葵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按成熟期、产量、品质综合分为高油中产晚熟品种、早熟中产低油品种和高产中熟中等含油量品种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分成3个主成分,可将其归纳为生育期和形态因子、产量因子和籽粒品质因子,其总变异累积贡献率达69%。对不同油葵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加权求和,‘滨葵1号’排名第1。结合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滨葵1号’和‘T562’可以作为优质品种在滨海盐渍土地区栽培及油葵耐盐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苏北沿海滩涂盐土上油葵盐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立洲  隆小华  刘玲  李青  李洪燕  孙磊  刘兆普 《土壤》2009,41(5):801-805
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油葵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含量在2.9 ~ 3.6 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5.9 ~ 6.8 g/kg时,油葵籽粒产量显著下降.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茎叶生物产量、根生物产量、株高与籽粒产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油葵茎叶和根生物产量与株高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变化相似.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N和P效应越明显,油葵茎粗、盘直径、盘重、茎叶重和根重在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随着施N、P量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与油葵主茎高度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各处理措施均能影响油葵籽粒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N肥施用量、P肥施用量、盐肥交互作用、NP肥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油葵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含量,N肥和P肥次之.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油葵对盐胁迫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品种油葵出苗、生长、产量及植株Na+和K+吸收的影响,明确不同品种油葵对盐胁迫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油葵的出苗率、株高、产量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新葵杂6号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与全生育期的相比,各品种在出苗阶段的耐盐性远高于成苗至成熟期阶段,低盐胁迫对油葵的出苗和后期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当盐胁迫对油葵苗期生长的相对抑制率超过40%时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超过50%时则不能生长至成熟期,在显蕾或花期枯死。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植株中Na+的含量成倍增加,K+/Na+显著降低,而K+含量变化较小,适宜的盐浓度可促进植株对钾的吸收,但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同一盐浓度下油葵植株中Na+含量陇葵杂1号<法A15<新葵杂6号,而K+含量与K+/Na+则刚好相反,各品种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均为花期、显蕾期>苗期>成熟期;减少植株对Na+的吸收,维持K+的稳定性,保持较高K+/Na+是品种耐盐的重要机制之一,三个油葵品种中,陇葵杂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为法A15,新葵杂6号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在S2(2.9~3.6 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在S3(5.9~6.8 g/kg)时,油葵籽粒产量较S1(1.3~1.6 g/kg)时显著下降.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且盐分含量越高,P肥和N肥增产效应越大;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Ca~(2+)变化不大;③随着P肥及N肥的施用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均降低,而K+和Ca2+的含量均增加.说明N肥和P肥的施入增强了油葵对营养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抑制了油葵对盐害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表明在苏北沿海海涂上施用肥料能够改善油葵营养状况并增强油葵耐盐性,对于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水氮耦合对新疆北部石河子地区滴灌复播油葵光合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当地油葵主栽早熟品种新葵杂五号为试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氮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复播油葵耕层耗水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为:开花期现蕾期灌浆期苗期成熟期,现蕾期和开花期是2个需水关键期,尤其开花期对水分最敏感;耕层(0~40cm)耗水量随灌水定额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3 000 m~3·hm~(-2)、纯施氮量232 kg·hm~(-2)的水氮组合在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油葵产量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耦合效果。本研究为寻求滴灌复播油葵高效水氮优化方案和水氮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强盛16和郑单958在不同的种植密度及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强盛16和郑单958在该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品种在施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其产量也会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水盐调控措施改良龟裂碱土提高油葵产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龟裂碱地土质坚硬、渗透性差和改良利用难等问题,该文研究水盐调控措施对宁夏龟裂碱土改良效果及种植油葵的产量影响。在统一施用脱硫石膏28 t/hm2、糠醛渣22.5 t/hm2和淋洗定额4500 m3/hm2的基础上,通过3 a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添加黄沙、深松、土槽、黄沙+深松、黄沙+土槽、深松+土槽和黄沙+深松+土槽7个不同处理对龟裂碱土的土壤理化性能及种植油葵生长的影响,并与不添加脱硫石膏和糠醛渣只采取淋洗措施(淋洗定额4500 m3/hm2,CK)的改良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沙+深松+土槽的条件下,第1年土壤0~40 cm的pH值、电导率及碱化度比CK pH值、电导率和碱化度分别下降了22%、95%和71%,第3年分别下降了36.6%、98.2%和88.7%;0~40 cm土层的渗透率、pH值、电导率和碱化度降低程度:黄沙+深松+土槽深松+土槽黄沙+深松深松黄沙+土槽土槽黄沙,各处理与CK相比效果显著(P0.01)。黄沙+深松+土槽处理的油葵产量比深松+土槽、黄沙+深松、黄沙+土槽、深松、土槽和黄沙处理分别增加16%、19%、15%、28%、20%和21%。综上,黄沙+深松+土槽措施可显著改良龟裂碱土,为龟裂碱地荒地开发利用水盐调控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