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估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350头)猪伪狂犬病(PR)场群流行率,探寻PR传播的风险因素,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抽取91个规模猪场,采集母猪血清样品1 349份;采用gp 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同步对采样规模猪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风险因素转换成二分类变量,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规模猪场PR场群流行率为62.76%(95%CI:52.82%~7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引进种猪(OR:4.84,95%CI:1.53~15.3,P=0.007)、引进公猪精液(OR:10.63,95%CI:0.88~130.41,P=0.06)、病死猪收集场所位于场区内(OR:3.65,95%CI:1.15~11.59,P=0.03)和场内有流浪犬猫(OR:5.12,95%CI:1.47~17.81,P=0.01)是导致PR传播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引种/引进精液时检测PRV g E抗体(OR:0.31,95%CI:0.09~1.12,P=0.07)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75.3%~93.5%)。本研究掌握了上海市规模猪场P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建立了规模猪场PR场间传播的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为上海市规模猪场的PR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陕西省西安市牛羊养殖场职业暴露人群布鲁氏菌感染风险因素,做好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2019年对西安市39个布鲁氏菌病阳性养殖场及346位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进行流行学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养殖场高危人群感染风险因素。结果显示:畜间布鲁氏菌病在养殖方式上主要发生于散养场(27/39),时间上发生于4月、7—8月、10月,在畜种上以羊群为主(28/39)。对从业人员主观潜在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从业人员与未感染高危人员在挤奶、喝生牛羊乳、接生、免疫、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挤奶(OR=2.435,95%CI=1.137~5.071)、喝生牛羊乳(OR=2.893,95%CI=1.218~7.569)、接生(OR=3.217,95%CI=1.382~8.036)、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OR=2.439,95%CI=1.175~5.209)是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因素。同时,对养殖场客观潜在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场区消毒(OR=0.694,95%CI=0.307~1.043)、流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OR=0.549,95%CI=0.325~1.105)也是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挤奶、喝生牛羊乳、接生、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是从业人员感染的主观性风险因素,场区消毒、流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是从业人员感染的客观风险因素。结果提示,牛羊养殖场及从业人员应加强对上述感染风险因素的控制,降低暴露风险。同时,相关机构应开展牛羊养殖场职业暴露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其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猪腹泻在规模猪场(年出栏1000头)的流行情况和主要病原,分析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江西、河南、湖南、四川和广西5个省、区407个规模猪场,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发现腹泻的场流行率为71.99%,腹泻的发生率与猪场规模呈负相关(R2=0.87),不同种类猪的流行率不同,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流行率分别为3.48%(95%CI,2.24%-4.96%)、2.4%(95%CI,1.35%-3.63%)、12.78%(95%CI,10.25%-15.41%)和33.80%(95%CI,31.02%-36.8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腹泻的发生与饲养年限、车辆进场消毒以及产房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西省种猪群伪狂犬病(PR)的流行情况,寻找狂犬病毒(PRV)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开展了本次横断面研究。按照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随机抽取73个种猪场,根据猪场养殖规模将其分为3种类型,分别进行抽样,然后采用PRV 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同时,根据73个种猪场的详细地址,描绘猪场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2的变量,将其导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倒推法选择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种猪群PR的群流行率为28.63%(95%CI:18.26%~38.99%),个体流行率为9.37%(95%CI:8.98%~9.77%);PR阳性猪场多分布于江西省中部的上饶、抚州、鹰潭、宜春等县市;与PR感染相关的2个风险因素是场区周围3 km范围内是否有其他猪场(OR=4.766,P=0.020)和养殖场主是否愿意开展PR净化(OR=0.054,P=0.014)。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对养殖场主的培训与宣传,使其认识到PR净化的重要性,并掌握PR防控与净化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达州市山羊场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根据阳性养殖场分布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全市6个区(县)的58个阳性场(病例)和387个阴性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对养殖场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25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并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市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为:"养殖场存栏量在50头以上"(OR=9.08,95%CI:2.91~28.39,P0.01);"养殖场启用年限在2012年前"(OR=12.57,95%CI:3.69~42.85,P0.01);"养殖场近1年内引入过羊只"(OR=9.11,95%CI:1.08~77.29,P=0.04);"从达州市以外地区引羊"(OR=19.30,95%CI:1.94~192.41,P=0.01);"新购入羊只不隔离直接混群"(OR=6.78,95%CI:1.33~34.45,P=0.02);"临产母羊不隔离饲养"(OR=5.63,95%CI:1.61~19.72,P=0.01)。拟合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2.6%(95%CI:88.9%~96.4%),说明该模型预测羊场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的能力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市山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对外引羊,以及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意识和布鲁氏菌病认知度较差。这提示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羊只移动的检疫监管,积极对养殖场户开展布鲁氏菌病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重庆地区牛、猪和羊附红细胞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性因素分析。在2006—2008年期间,采用鲜血压片法、姬姆萨染色法和基于16SrRNA-PCR方法,共检测了307头份牛血样,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48%和11%;检测猪血样1 658头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3%、68%和76%;检测羊血样1 191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1%、70.4%和16.1%。危险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山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丘陵地区(OR=16.03,95%CI=5.47~17.11)(P<0.01),山区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丘陵地区(猪:OR=1.38,95%CI=1.06~1.79;羊:OR=1.43,95%CI=0.54~3.82)(P<0.05)。农户散养牛和猪的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牛:OR=3.2,95%CI=1.48~6.89;猪:OR=2.28,95%CI=1.79~2.89)(P<0.01)。农户散养山羊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OR=1.19,95%CI=1.09~1.54)(P>0.05),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国务院出台规模化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这是国家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后,出台的又一项扶持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落实好该项政策,武汉市新洲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严格按照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鄂农函[2012]16号)要求,认真落实"实地调查、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8月至11月,开展了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群流行率和风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380个中等规模种猪场;用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在每个种猪场采集了5份母猪血清,使用IDEXX公司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试剂盒进行了抗体检测。同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种猪场之间PR传播潜在的29个风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年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群流行率为34.1%(95%置信区间29.3%~38.9%);没有灭鼠措施(OR=2.5,95%置信区间:1.4~3.7,P<0.001)、购入种猪未经检测(OR=2.2,95%置信区间:1.1~4.2,P=0.024)、未免疫含PR 6种以上猪病(OR=2.0,95%置信区间:1.2~3.1, P=0.004)是2013年安徽省中小规模种猪场感染PRV的风险因素。Logistic 回归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置信区间:0.62-0.73)。[结论]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场间PR流行率较高,建议购入种猪前需进行检测,免疫含PR等6种以上猪病疫苗并定期灭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