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愈多问题。如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土地信托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该文以日本土地信托为例,通过分析日本土地信托制度的方法,发现其具有法律保障充分、金融支持充足、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建立土地信息网络系统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土地信托也应做到完善法律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培养相关人才以及建立土地信息网络系统,以便推动中国土地信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土地流转中农村金融的制度设想 (一)制度内涵 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核心、服务于"三农"的一种新型农村金融制度.得益于这个制度,当农户出现资金需求时,可以用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3.
土地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总结已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土地金融的看法,并指出了发展土地金融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土地金融的思路,即首先要明确土地产权,其次要完善政策引导,最后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4.
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对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步走向规范,但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确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集中建设农村居民小区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积聚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阐述土地流转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土地产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要加快制度创新,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来支持土地流转;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地制度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满足农民既保留土地承包权又能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对于促进土地要素利用效率提升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如何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适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热点问题。基于"三权分置"视角,将土地信托作为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研究比较不同地区农村土地信托的典型模式,并借鉴美、日发达国家土地信托的制度设计,特别是在制度保障、政府职能、金融支持及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土地收储作为一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是管理土地资产的重要措施,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是有效调控土地市场的合理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土地收储工作还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收购资金匮乏、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力以及分红与补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土地收储工作的开展,建议通过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土地使用权力、创新土地收储方式、做好部门间协调、强化执法监督以及多措施破解土地收储资金难题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对"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法律问题进行探究,认为土地经营权信托既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具备一定的政策与法理基础。但实践中土地经营权信托会面临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干预过度、风险控制及监管制度缺失等法律障碍。需要在健全土地产权法律制度、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建立风险控制与监督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构建土地经营权信托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晨  魏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37-138,12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稀缺资源。我国在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采用强制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期达到土地资源结构的优化,土地资源的有序使用。因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将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中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法律依据、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日本适合我国发展条件的可参考借鉴之处,为我国今后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析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从管理主体的确定、管护制度的建立和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体制三方面探讨了建立项目后期管护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4-2019年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SGMM模型,对地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继续推行土地财政模式能否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路径,而对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U型”,表明再推行土地财政模式可能继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土地财政拉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地级城市土地出让金额占城市预算收入的比重每提高1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增加1.3 %。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通过地级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建议地级城市通过控制土地财政规模以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扩大,并逐步探索创新与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加快完善中国式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有序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人地矛盾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而人地矛盾又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因此,中国为解决人地矛盾进行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明晰土地产权和规模化经营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手段.我国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流转解决紧张的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农地流转相关规定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农地流转机制并非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承包土地的有效自由流转,主张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创设"土地银行",联结农业用地的"存、贷"双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多层次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现代农村金融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金融供求矛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中国农村金融表面上是供给量不足的问题,实际上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多层次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一种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证粮食安全的土地银行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村资金瓶颈、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农村重大变革的战略之举。基于粮食安全,以土地银行为研究视角,利用动态博弈中的相机选择问题分析模型,主要解决其运营需保持的最小经营规模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框架下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竞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63-6364
邮政储蓄银行的批准筹建对农村金融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和挑战。从农村金融的特征出发论证邮政储蓄银行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框架下建立和发展将面临的治理结构,农村市场定位,农村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唯一一个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省份,其农村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省农村的经济基础较城市薄弱,个人的金融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大量不规范的金融活动的存在,也使得我省农村金融存在着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资金外流加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塑农村信用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内控制度等一系列对策,改善我省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20.
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