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苎麻煮练液中加入抗再沉积剂 PVA,螯合剂聚丙烯酸钠,渗透乳化剂平平加Ο,并对三种助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残胶率进行处理,确定了各助剂的最佳用量PVA为2.2798 g/l;聚丙烯酸钠为1 g/l;平平加Ο为2g/l.最优试验结果为精干麻残胶率1.2332%,断裂强度 8.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4.5%.通过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实现了苎麻一煮法化学快速脱胶.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安华 《中国麻业》2006,28(1):37-40,51
应用一种简便、廉价的细菌脱胶方法对苎麻进行脱胶,研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性能。结果表明,苎麻细菌脱胶后残胶率1.82%,达到了脱胶要求。且松散了苎麻纤维横截面组织结构,对苎麻中纤维素无破坏,提高了上染色率12%左右,单纤维强力比碱液脱胶的大0.15N/tex,对白度影响不大。说明该脱胶法是一种绿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香蕉纤维,对一煮和二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残胶率和残余木质素含量为指标对化学脱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煮工艺中,NaOH浓度、煮炼时间、Na2SO3及Na5P3O10浓度是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4 g/L、煮炼时间150 min、Na2SO3浓度3%﹑Na5P3O10浓度2.75%,残胶率为9.19%,残余木质素率为7.87%。二煮工艺中确定了NaOH浓度、H2O2浓度、处理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4 g/L、H2O2浓度为8%、处理时间120 min,残胶率达8.85%,残余木质素达4.68%。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便在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1996年我们对加收热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l试验材料及方法供试药剂为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用量100g/亩,加水100L稀释1000信波喷雾。对照药剂为20%三环叹可湿性粉剂(镇江农药厂)用量1009/亩,加水100kg稀释1000倍液喷雾.试验处理见表1。共设10个小区,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5亩,试验面积共5亩。各处理随机排列。试验在唐家农场原种场。选择水稻生育整齐一致,上年德颖瘟病发…  相似文献   

5.
在我市沿海丘陵旱地三种不同类型土壤通过“3417”田间肥料试验,并设置S、B、Zn中、微量肥效验证试验,分析施肥效果。建立甘薯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甘薯合理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时薯施用NPK肥料均获得一定幅度的增产增值效果,施用S、B肥效果较Zn肥好。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月巴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A^2K2O3,N2P2O5:K2O=l:O.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8-227.3kg/hm^2K2O,N:P2O5:K2O=l:0.25-O.41:1.23-1.64。低产田土壤适当增施N肥,P、K比例较低,中高产田土壤P、K比例要高些。  相似文献   

6.
苎麻厌氧菌脱胶研究──Ⅱ.脱胶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从工厂生产实际出发,降低成本的原则,对筛选到的优良厌氧脱胶菌株进行了①最佳C源,N源试验;②脱胶接种量试验;③菌株对数生长期测定;④菌种的扩大培养试验;⑤扩大脱胶试验;⑥生物-化学联合脱胶试验及脱胶麻纤维强度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厌氧脱胶菌株在以麸皮(或淀粉)作C源,以(NH4)2SO4作N源时,脱胶酶活达最高。脱胶时采用1%的接种量与采用20%的接种量其脱胶酶活没有差别。试验菌株的对数生长期均在20—32小时之间.以5L/min的N2气流量通气培养45小时的菌液,用于5kg水平浸麻脱胶总残胶在14—17%。1kg水平生物脱胶麻经5g/LNaOH,1kg/cm2压力蒸煮2小时后,其总残胶为0.2—1.4%。5kg水平生物脱胶麻经5g/LNaOH+2g/L三聚磷酸钠,1kg/cm2压力蒸煮2小时后,总残胶降至1.5%以下。生物-化学脱胶麻的纤维强度不比纯化学脱胶麻低。  相似文献   

7.
对扬花期穗部水分与“920”施用量对不育系种子裂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赶粉前0.5h起,每隔2h喷水1次对种子裂颖率的提高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而赶粉结束后2h喷水1次对种子裂颖率没有显著影响:“920”用量优1A和贺50A以270g/hm^2且抽穗15%时、V20A以315g/hm^2且抽穗10%时喷施为好.随着用量增加裂颖率提高。文章分析了三系不育系种子裂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套解决不育系种子裂颖率高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9.
苎麻吸镉特性及镉污染农田的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苎麻吸镉特性及镉污染农田改良进行了初步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改良区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积率分别为258%和91%;旱地改良区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累积率分别为315%和127%。水田和旱地苎麻总吸镉率为1.67%和2.21%。大田调查结果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累积率分别为208%和83%,总吸镉率为1.45%。试验表明苎麻实际对水田和旱地土壤镉的降低率分别为2.65%和3.17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苎麻吸镉特性及镉污染农田改良进行了初步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改良区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累积率分别为258%和91%;旱地改良区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累积率分别为315%和127%。水田和旱地苎麻总吸镉率为1.67%和2.21%。大田调查结果苎麻地下根茎和地上茎叶镉累积率分别为208%和83%,总吸镉率为1.45%。试验表明苎麻实际对水田和旱地土壤镉的降低率分别为2.65%和3.17%。采用苎麻改良镉污染农田,可以切断镉随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1=0.62609,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2=0.42164,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健  陈洪章等 《中国麻业》2002,24(4):39-42,25
本文综述了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对现有的几种脱胶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其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以及加强大麻纤维胶胶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酶法脱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在工厂中的应用优点,通过实践获得了最佳生产条件:酶反应温度50~55℃、pH5.0左右,并与化学精炼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同时总结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亚麻和大麻脱胶技术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亚麻、大麻化学组成特点和现有脱胶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脱胶时间长、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和大麻快速生物脱胶是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亚麻和大麻脱胶技术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亚麻、大麻化学组成特点和现有脱胶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脱胶时间长、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和大麻快速生物脱胶是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苎麻化学脱胶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苎麻脱胶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尤其是在物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生物法(分步厌氧、水解酸化和SBR法)及生物物化学联合法(生化一光催化氧化法)中的新技术和研究现状,对此类废水的处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几种新型植物纤维的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植物纤维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开发利用的共同特点,列举了常用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脱胶菌Ke34和Le10能在35℃有氧条件于普通琼脂(即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早期菌落为不规则圆形,表面暗淡,不透明、粘稠、周边不整;后期菌落出现皱褶、干燥、乳白色。普通肉汤内产生有皱纹的菌膜,振之不碎散,菌液不浑浊,无沉淀。菌体均为革兰氏(Gram's)阳性,杆状,散在,大小:Ke34为0·6-0·9×2·4-3·5μm,Le10为0.6-0.8×2.1-3.3μm;产生芽孢,中生或偏中生,不使菌体明显膨大,大小:Ke34为0.5-0.8×1.0-1.6μm;Le10为0.5-0.g×1.1-1.6μm;萄萄糖琼脂上的幼龄菌,美兰淡染着色均一;它们均能运动。生理生化:均在7%NaCl中生长,石蕊牛奶不产酸、胨化,pHS.7生长,V-P反应阳性,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好氧生长,不利用两酸盐等。因此对它们种的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