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玉米自交系444为轮回亲本和54个国内优良自交系为供体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导入系(BC3F4),随机选取54份回交导入系进行主要性状及抗玉米丝黑穗病评价。结果表明,回交导入系J88、J107和J148在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多个性状上均优于轮回亲本444;54份回交导入系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J15表现为高抗;J2、J7、J28、J31、J46、J88、J110和J148表现为抗病;J6、J55、J73、J76、J97、J102和J121表现为中抗。发病率低于444的有47个,占87.04%,表明回交导入系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较轮回亲本444有较大提升。J88和J148对丝黑穗病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表现较好,明显优于轮回亲本444,可优先利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黑龙江省5份常用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与20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配制100个组合,在黑龙江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分析20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被测系之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极显著,T04、T16-2、TF32和T218-4的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在玉米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TF32×四-444在产量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上均为最大值。与对照比较,杂种优势大于10%的组合大多为欧洲玉米种质选系×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说明欧洲玉米种质与塘四平头类群种质之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郑58×PH6WC为基础试材选育的二环系M5861、M5862、M5864、M5866和M5867作被测系,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PH4CV、丹3140、昌7-2和京92共4个测验系进行NCⅡ杂交,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被测系M5861和M5866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M5861×PH4CV、M5864×丹3140、M5866×PH4CV和M5866×丹3140这4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M5861×PH4CV、M5861×丹3140和M5866×PH4CV总的配合力效应较高,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总配合力效应更能准确地反应杂交种各性状的综合表现。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郑58×PH6WC二环系与先锋父本类自交系组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导入系,经过严格的百粒重筛选鉴定,得到43个百粒重性状明显小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个体。利用这套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和基因型分析,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的9个与大豆小粒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对小粒性状表现为正效应,为大豆小粒性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自交系698-3及改良系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改良系与原自交系性状差异,分析不同改良系产量配合力及组合杂种优势表现,明确其遗传改良效果和育种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各改良系在吐丝期、株高、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改良系K336有13个性状与自交系698-3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是表型差异最大的改良系,改良系SP698-3-17和SP698-3-11的表型差异最小。单株产量GCA正效应较大的改良系依次为K336、K389和698-3GT42,多数改良系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差异不显著。多数组合统一对照优势为显著负优势,只有组合205-11×K336达显著正优势,其优势值达12.27%;36个改良系组合的分类对照优势多数为正优势,其中7个组合的正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改良系K336和K389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均得到显著改良,其组合特殊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总体表现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用亲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八五”育成的七个棉花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2个组合,分析了单株铃数、铃重、衣分,衣指.纤维2.5%跨长,麦克隆值.比强、整齐度,伸长率等九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绵育3号”产量构成性状和纤维品质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川243次之,川棉56产量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突出。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川棉56×川243表现较为突出。同时单抗枯萎病品种和抗枯萎兼抗黄萎病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纤维品质的配合力无明显差异。本地育成的品种配合力效应优于外地品种,因此,选用本地品种作杂交亲本仍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9×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5个组合,对其子粒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id改良系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C8605-2、丹717、A801、丹7841、W9235和丹9046。丹598姊妹系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丹598-1、丹598-2、丹598-18。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是C8605-2×丹598-1、丹717×丹598-1、A801×丹598-2等15个组合。验证了丹598自交系与Reid改良系间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丹玉39、东单60、丹科2151等杂交种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蔗杂交后代主要荧光性状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衍生的18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对主要荧光性状PSIⅡ原初光能转换率(FvFo)、PS Ⅱ潜在活性(FvFm)、光合量子产额(Y)、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vFo,FvFm、Y、qN、qP的遗传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制约,这些荧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变幅为27.46%个44.38%;亲本赣75-65和崖84-153各荧光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值且较大,是配合力较好的高光效亲本;根据配合力总效应,综合表现较好的高光效组合有赣75-65崖84-153,,,桂69-156×崖84-153、CP81-1254崖 84-153,CP65-357崖82-96。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向的回交后代均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轮回亲本R08的一般配合力(GCA),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GCA有所提高的性状相对略多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部分回交后代部分性状GCA显著降低。改良系BCML50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高,且与测验种RP12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优良的改良系。  相似文献   

10.
选用6个三系不育系和8个红米恢复系,按6×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8个杂交红米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除不育系单株产量外,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无明显的相关性;千粒重、株高、糙米率、结实率、有效穗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可在低世代选择有效;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长和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须在高世代进行选择。18Rr174在9个主要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正效应值,育种应用价值高;广8A×18Rr250、品红1A×18Rr175、荃9311A×18Rr175、品红1A×18Rr174和野香A×18Rr178的产量性状具有较好特殊配合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Basmati 370幼穗为起始材料,应用离体诱变技术,获得了籼稻胞质突变不育株,经测交找到保持系E49-2,并通过多代回交育成了稳定的新型不育系TRB370A。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型。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性不育系71A、保持系71B和恢复系12R的创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外引的23份玉米材料与K22、488、5005、掖107组建混合群体,从中筛选出雄性不育系71A及其保持系71B。用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的选种材料作父本,采取开放自由授粉的方式与71A杂交,从其后代中获得了恢复系12R。多点次检测表明,不育系71A不育性能稳定,配合力较高,没有连锁性病害且农艺性状优良;恢复系12R恢复株率达到99%。通过试验该三系材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合油葵杂交种LD06 F1选株自交,在其F2中,有粉株和不育株成对杂交后,用菊芋(H.petiolaris)的全DNA加渗透液的混合液按时涂抹已授粉的葵盘柱头。经多代分离选育,育成了不育系CMSUA5-1和相应的保持系UB5-2。CMSUA5-1与现有不育系CMSPET-1的恢复系杂交多代试验中,不能被CMSPET-1的恢复系所恢复,证明现有的恢复系与新选出的恢复系不同,新选出的恢复系UR5-3只能恢复CMSUA5-1,说明UR5-3是一个新型栽培向日葵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优良自交系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优良自交系昌7-2为供体亲本、自交系9801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供体染色体片段的SSR标记跟踪,构建以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分析供体基因组成分在单片段代换系构建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共获得了74个以9801为背景的供体单片段代换系,片段长度为2.38~181.46 cM,平均长度为33.39 cM,导入片段总长为2 470.53 cM,染色体覆盖率为29%。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近年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研究理论与经验, 经美国著名单倍体育种家张铭堂指导, 组装集成出本技术规范, 供试用参照。本规范制定了杂交诱导单倍体生殖方法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操作程序, 将单倍体杂交诱导、子粒鉴选、植株确认、自然与人工加倍及双单倍体获得5个环节作出技术规定。首次提出“诱导系杂交组合”、“二环双单系”的概念与应用效果。化学加倍环节是技术关键, 属各公司商业机密范畴, 未加细化, 仅就要点说明。经多年实践验证, 规模化应用该规范程序, 只需 2~3个生育世代即可批量选育出遗传高度纯合的玉米自交系(DH系)。  相似文献   

16.
胡华兵 《中国糖料》2012,(3):52-53,56
比较了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3种创新选育方法,即利用自交系、国外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优品种、多粒保持系改良创新不育系和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福建省科技厅设立了"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专题。文章主要介绍了该专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取得主要进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8.
Six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were selected to inoculate on 10 Chinese leading maintainer lines (B-lines), 14 restorer lines (R-lines) and their F1 hybrid plants. In the tested rice materials, R-lines were proved to be more resistant to blast than B-lines.The resistance frequency of about 25% F1 hybrid plants was less than their parents. In addition, 26 isolates of M. grisea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ice growing areas of China were inoculated on 13 new improved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The resistance frequencies of 5 improved hybrid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and leading varieties in rice produc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美国水稻Lemont与中国籼型恢复系871028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和花药培养技术,育成广亲和新恢复系成恢448。该恢复与籼稻和粳稻测验种杂交,F1代结实率分别为85.89%和69.04%;与5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不育系测交,F1代结实率平均为83.39%;已测交筛选出一批强优势组合,其中,汕优448和Ⅱ优448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9.07%和14.51%。讨论了利用美国稻种资源开展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铁7922及其9个改良系为母本,10个苏湾种质系为测验种,组配100个杂交组合,应用部分平衡格子方进行1年3点田间鉴定,评价优良玉米自交系铁7922的改良效果,探索改良新系的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改良新系T123、1164、QR29的利用价值大;440-4、1061、QR25具有一定的利用潜力;A26、A30、21170改良效果差、利用价值低;S273、S909、927、T32是良好的测验系。铁7922及其改良系×苏湾系杂交模式优势明显,可进一步应用瑞德×苏湾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