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拔对天宝岩长苞铁杉林粗死木质残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苞铁杉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直径、数量、体积、高度及腐烂等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的CWD主要分布在0-20 cm的小径级范围,数量和体积随径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海拔对倒木数量分布有极显著影响(df=2,P=0.006),倒木的数量随海拔上升而减少;枯立木的数量、体积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3)不同海拔CWD主要分布在0-5 m高度级,且此高度级内CWD的数量分布随海拔的下降而增加;(4)倒木数量在不同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差异显著(df=4,P=0.033).  相似文献   

2.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天山北坡中部海拔1 450~2750m高度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采样与分析,深入了解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以期为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土壤种子库采样与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数量进行鉴定.[结果]从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鉴定出种子植物49种,隶属23科38属.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000 m(1 950 ~2 050 m),达到30种;相邻海拔梯度之间共有物种数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密度最大值(1 813.8±154.0粒/m2)出现在海拔2000m(1950~2050m);土壤种子库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也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密度最大值(190.0±16.8粒/m2)出现在海拔1800m(1 750~1 850 m).[结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和土壤种子库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但二者在海拔垂直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2005年7~9月在四川省二郎山区域选择不同的海拔区域(1400~2300 m2、300~2600 m、2600~3100 m和3100~3400 m)和微生境(草堆、森林铺垫物、粪便、真菌、腐肉和腐木)进行隐翅虫资源调查,共设置样地72块,收集各海拔区域和各微生境内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结果表明:共获隐翅虫标本2389号,分属12个亚科,75个属,206个种。从个体数量上来看,前角隐翅虫亚科个体数最多,占48.35%,隐翅虫亚科次之,占14.48%;在物种数量上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前角隐翅虫亚科物种数最多,占28.64%;隐翅虫次之,占16.99%,它们为该地区隐翅虫的优势类群;在个体数量上,胸片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尖腹隐翅虫亚科、大眼隐翅虫亚科、筒隐翅虫亚科、和四眼隐翅虫亚科所占比例均在1%以上,它们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总体上,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境选择上,草堆和森林铺垫物内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微生境。  相似文献   

4.
闽北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出现在受外界干扰及生境较严峻的低高海拔 同时提出了2个新的指标βz、βh,测度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吕梁山脉北段管涔山、中段关帝山、南段五鹿山为研究区,在垂直方向上分不同海拔梯度进行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包括乔木基径、高度以及灌草物种多样性)调查,探讨吕梁山植被群落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乔木的基径与高度符合等速生长模型(幂指数平均为1.079,P0.01),且基径与高度随海拔升高均显著增大(P0.05),但常绿乔木变化较为平缓且不显著(P0.05),落叶乔木呈显著增大趋势(P0.05)。灌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偏低单峰变化曲线,灌木峰值出现在1 586 m处,草本峰值出现在1 800 m处;灌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P0.05),草本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梯度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海拔梯度导致的环境差异对吕梁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垂直空间分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林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不同海拔柳杉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柳杉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均呈现"中等海拔高度最低"但峰值偏向高海拔的特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但峰值偏向高海拔的特点。群落物种多样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这表明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柳杉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致性。1200~1600 m高海拔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而1000~1200 m和900~1000 m中低海拔地区的人为破坏使得该海拔柳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数值最高,J_(sw)和J_(si)分别为1.30和1.08,后随海拔升高趋于平稳。中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大,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平缓增大,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海拔1 052.77 m处,J_(sw)和J_(si)分别为1.19和1.04。成熟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 114.38 m处出现最小值4.67,在1 495.20 m处出现峰值11.00,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亦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无变化,后在1 495.20 m处有所降低。栓皮栎幼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1 347.20 m处出现峰值12.00,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均无明显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其在海拔1 347.20 m处数值最小,Jsw和Jsi指数分别为0.92和0.91。中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差异明显,整体呈增大趋势,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比较平缓的增大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减小的趋势。成熟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均不明显,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平缓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m×30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m上升到1 547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m上升到1 882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香格里拉县境内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所建立的该区植物数据库,建立数字 DEM高程模型并结合物种海拔分布特征,分析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76属3794种;科、属、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密度随海拔上升均呈现单峰格局,且丰富度和密度的海拔梯度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科和属的丰富度和物种密度最大值的位置偏向于低海拔区域(海拔1900~2200 m),种的最大值则出现在中海拔区域(海拔3100~3400 m);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并受到“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种子植物属中北温带成分,且是香格里拉县的主要区系类型,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而热带属比例则下降,约在海拔1750 m 处出现区系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所不同;天然林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优势种为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人工林草本层以莎草科(Cyperaceae)等阳性植物为主,优势种为乌苏里苔草(Carex ussuriensis)。同一林型不同海拔样地间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Shannon-Wiener(H)、Si mpson多样性指数(G)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在天然林内先减小后增加,人工林内则持续减小;只有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种林型下同一海拔的样地间各草本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林内样地间草本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天然林内该指数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CCA,ACC和CS对火烧木的防腐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Litvin)、樟子松(Pinus Sylvesstris. Var mongolica Litven)的火烧木为试材,以林区普遍泛滥的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硫磺(火旬)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和壳囊孢(cytospoya.sp)为试验菌种,试验研究了CCA,ACC和CS三种防腐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利用ESCA,原子吸收光谱仪探测防腐剂的渗透,利用SEM观察菌丝在试材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CCA的效果最好,其次是ACC,再次是CS。在三个菌种中,腐朽力最强的是硫磺(火旬)孔菌,其次是松针层孔菌,再次为壳囊孢。  相似文献   

12.
2006~2007年8~9月间共4次对秦岭火地塘林区松(Larix sp.)栎(Quercus aliena)混交林、落叶松(Larixsp.)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及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下的外生菌根(ECM)真菌资源多样性以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鉴定ECM真菌29种,16属,10科,主要属于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其中11种获得了纯培养。松栎混交林下真菌种类最多,21种分布于该林下,常见种为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红菇蜡伞(Hygrophorus russula)和粉红菇(Russula subdepallens);落叶松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ECM真菌种类较少,5种分布于落叶松林下,常见种有厚环粘盖牛肝菌、亚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subaureus)、灰环粘盖牛肝菌和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8种分布于油松林下,常见种为厚环粘盖牛肝菌、亚黄粘盖牛肝菌、灰环粘盖牛肝菌和红菇蜡伞;4种分布于华山松林下,常见种为亚黄粘盖牛肝菌、粉红菇及黄丝盖伞(Incocybe fastigiata)。大多分布于海拔1600~1760m林带。表明秦岭火地塘林区ECM真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ECM真菌种类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秦岭火地塘林区ECM真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资源保护以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TWINSPAN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管涔山森林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隶属于3个植被型,6个群系。②由于人为干扰的影响,旅游区内群丛的R0和H′较低;人工林群丛内,由于人工抚育,E5较高;受中等程度干扰的群丛,R0、H′和E5出现高值。③17个群丛乔木层建群种较少,优势度较高,且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不同林分由于乔木层覆盖度和干扰类型的不同导致灌木层与草本层R0、H′、E5变化较大。④管涔山森林群落在海拔1 600~2 700 m呈连续分布,按R0和H′大小,17个群丛可分为3种类型,即分布于海拔2 150 m以上的群丛1~4和14R0、H′较低;海拔1 700~2 000 m的群丛7,10,12和17R0、H′偏高;其余海拔处的群丛则居中。  相似文献   

14.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昆虫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6种样地中共采集昆虫2220头,经分类鉴定有87种,分别隶属于10目43科。6种样地以林缘地带特有种最丰富,有30种。杂木林Ⅱ和林缘地带共有的种数最多,达到8种。侧柏林Ⅰ昆虫的优势种有3种,侧柏林Ⅱ、杂木林Ⅰ、杂木林Ⅱ和刺槐林的昆虫优势种各有2种。在6种样地之中,以林缘地带的物种最丰富,有43种;其次是杂木林Ⅱ,有26种。林缘地带的昆虫密度明显高于其它样地,为182.8头/m2,侧柏林Ⅰ密度次之,为106.8头/m2。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者是杂木林Ⅱ,分别为2.769和0.850。优势度指数的规律正好与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反,以侧柏林Ⅱ最大。各样地间的物种相似性较小,除侧柏林Ⅰ与侧柏林Ⅱ间及侧柏林Ⅰ与杂木林Ⅰ间物种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之外,其余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均为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15.
真菌侵蚀前后泡桐材化学成分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真菌致泡桐材色原因及机理,对真菌侵蚀前后泡桐材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真菌侵蚀后泡桐材抽提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木质素含量相对增加,综合纤维素、戊聚糖含量明显降低,并对其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滇西北兰科植物409种,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为650~4700m;并按400m划分海拔段,共9个梯度,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数量依次为92、167、194、223、192、159、129、58、32种,其中1051—3000m海拔范围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相邻海拔段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1051~1450m海拔段附生兰种类较为丰富,1851~3450m海拔段地生兰种类较为丰富,各海拔段腐生兰种类较少;1851—2250m海拔段区系成分最多,物种数为223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54.52%;该区域的区系平衡点在海拔2115m左右,生活型平衡点在海拔2050m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鉴定出24属74种真菌,包括鞭毛菌亚门1属1种,接合菌亚门3属3种,子囊菌亚门1属1种,半知菌亚门19属69种,未分离到担子菌亚门真菌。结果还表明,种植区域、种植年限和蔬菜种类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均有影响:以廊坊保护地中分离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而沧州保护地中真菌数量最少;菠菜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番茄根际真菌种类却最多;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除少数真菌会累加外,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江西峰山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垂直带为采集点,对江西峰山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有大型真菌87种,隶属25科50属。其中,食用菌21种,药用菌21种,毒菌8种,菌根菌12种和木腐菌57种。大型真菌按植被类型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型、常绿针叶林型、常绿针阔竹混交林型和山地灌木林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垂直地带8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有74种土壤蚂蚁,其中42种为优势种;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优势种数目降低、物种数目递减、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在8种植被类型中,土壤蚂蚁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思茅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中较高,而在干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中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