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
稀点雪灯蛾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试验内容与方法1.1 人工接虫测定危害损失率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试验,每小区种20株玉米,用纱网笼罩。分别接虫1、2、4、5、6头,以不接虫为对照,共6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当套种玉米正值二叶一心时,大田幼虫正处三龄盛期,接三龄末  相似文献   

3.
孙广勤 《植物保护》1987,13(4):30-30
近年我市灯蛾猖獗,1985年局部地块发生,1986年近1万公顷农作物受害。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占60.5%为优势种);红腹星白灯蛾Spilarctiasubcornea Walker(占39.5%)2种。夏播作物受害严重,喜食绿豆、西瓜、玉米、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中、下旬,稀点雪灯蛾[Spilosomaurticae(Esper)]在山西省平定县的玉米田暴发。在此之前,本省尚无此虫为害的记载。据调查,稀点雪灯蛾主要发生于平定县张庄、东回、柏井、石门口等乡(镇)的77个村,发生面积0.61万hm2。一般地块被害株率40%~55%,为害重的地块被害株率达98%,平均虫量2.1头/m2。该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地块玉米苗几乎被吃光。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从周边地区潜入的虫源,防治中,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农业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因地制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工捕捉与化学…  相似文献   

5.
黄腹灯蛾(Spilosoma lvbricipeda L.)在保定、石家庄地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严重的造成毁种或补种,对麦套玉米是一严重威胁。自1980年以来,年年都有发生,且逐年加重,保定地区1982、1984、1986、1988年四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7.3万亩、40万亩、65万亩、100万亩。1989年在保定、石家庄共发生200多万亩,严重受害面积130万亩,毁种玉米50万亩。  相似文献   

6.
任春光 《植物保护》1985,11(4):16-17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w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是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大豆、绿豆、棉花、甘薯、蓖麻、芝麻、向日葵、小麦、高梁、谷、黍、白菜、甜椒、茄子、西红柿、桃、李、柳、榆、泡桐、紫穗槐等。近年来,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日趋严重,可将玉米幼苗茎叶全部吃光。保定地区1981年发生9.1万亩,1982年发生17.3万亩,1983年发生39.4万亩,1984年发生118.2万亩。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大面积毁种。我们经过3年室内  相似文献   

7.
星白雪灯蛾Spilosoma menthastri(Esper)又称星白灯蛾,近年来在吉林省普遍发生、为害,是灯蛾类害虫的优势种之一。该虫寄主广泛,已成为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尤其对玉米、大豆为害更重。作者于1985—1988年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8.
稀点雪灯蛾 Spilosoma u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多食性、间歇大发生害虫,原产欧洲,以荨麻科植物为食。经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试验,选用22科47种植物叶片为饲料,分别从初孵幼虫饲养,发现有20科42种植物可被不同程度的取食,并对取食植物具有偏嗜选择性。在分别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在石家庄地区早有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棉麦套种和麦田套种玉米,此病有蔓延趋势。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害,传毒媒介为灰飞虱。飞虱在我区一年发生五代。 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灰飞虱的田间消长又与以下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 1.套种玉米田发病重于单播田:玉米粗缩病的发展是伴随三种三收和麦套玉米面积的扩大而逐年加重。分析造成套种玉米田发病重的原因,一是夏  相似文献   

10.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11.
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是宁夏苜蓿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明确其田间分布型和种群动态情况,于2020年和2021年5—9月在宁夏惠农区和平罗县的苜蓿田进行发生动态调查及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9月直条根瘤象成虫呈先增后减动态变化,8月份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成虫和幼虫在田间均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的因素与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应用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直条根瘤象成虫和幼虫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提出理论抽样数。明确种群动态规律和田间分布型可为直条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猪殃殃是我省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分布面积广,危害重,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大。为确定科学的田间调查方法和合理的样本数量,我站于1985年3月中旬对小麦田猪殃殃进行了调查,计算出空间分布型,并统计出理论抽样数量。一、调查计算方法(一)根据麦子生长、杂草发生的不同,选取12块田,每块田定200个点,每点为1尺,  相似文献   

13.
八点灰灯蛾及其防治方法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transiens(Walker),又名桑灰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的害虫,该虫为害玉米、荞麦、白菜、甘蓝、大豆等作物;亦有为害桑、茶、柑桔的报道。分布于我国西北、华中、华东、...  相似文献   

14.
玉米纹枯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纹枯病是玉米的常发性病害。随着长阳县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及玉米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农户越来越重视玉米的高产栽培和纹枯病的防治。为了提高玉米纹枯病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并为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提供科学的调查抽样方法.笔者对玉米纹枯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华稻蝗已成为局部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蝻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在中华稻蝗蝻处于二、三龄(低龄阶段),五、六龄期(高龄阶段)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田块8块,再定一块田从蝻孵化至羽化定期调查扩散行为。调查时采用目测1m~2样点等距离取样方法,统计时以每块田为单位,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和频次分布检验法判断空间分布型,并根据分布型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及不同抽样方法可靠性比较。  相似文献   

16.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蘖力强且分蘖期长的品种迅速推广,稻瘿蚊的发生面积日益扩大,为害程度也日趋严重.为了给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抽样调查方法,实现高准确性与节省人力的统一,笔者于 1989年在当地晚稻(前作为田玉米)上进行了稻瘿蚊蝇的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的地域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呈回升性发生。发生地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1986年全区有3个地区13个县61个乡(镇)发生,面积42万亩,1987年扩大到14个县68个乡(镇),面积48万亩。严重影响山区的玉米生产。1987年作者对该虫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调查采用连片的方法,逐穴计数(当地种植习惯一穴双株)分别记载于方格表中。空间分布型以频次分布检验法,平均拥挤度与平均数的自回归(M=α+βx)及方差与平均数的幂法则(S~2=ax~b)进行判断。利用取样框以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跳跃式在田间分布图上取样,经比较确定其中最佳的抽样方法。然后进行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已于2019年1月侵入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区,对当地主要经济作物鲜食玉米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调查了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鲜食玉米田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分析了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环境是导致聚集分布的主要因素。基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本研究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抽样方法,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成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所引起;若虫单株密度低于5.08头时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单株密度高于5.08头聚集是由昆虫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了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模型。调查期间,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若虫在玉米植株下部数量多于中部,中部数量又多于上部。  相似文献   

20.
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ens(WalKet),又名桑灰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c,是一种广食性害虫。据报道,该虫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江西对该虫尚欠系统研究,笔者于1982年5月至1984年7月,进行了室内系统饲养和野外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