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1981—2010年30年的乌昌地区15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仅高山带在30年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1 h/10 a,中、低山带和平原区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3、-27.4、-74.1 h/10 a。四季中冬季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平均值达到-24.4 h/10 a,秋、夏、春3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依次减弱。突变检验分析得:仅低山带1987年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减少,其他区日照时数均未发生突变。冬、春季是是设施农业生产最需要光照的时间,也是乌昌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乌昌地区近3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阳春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35年阳春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阳春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32.7 h/10 a,其中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而春季日照时数则无明显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年变化主要呈一峰一谷型,峰值出现在夏季,谷值出现在春季;年日照时数在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的突变,突变现象主要发生在2004年;近35年日照时数变化主要存在16.0、4.0、2.5年的准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庞成  郑学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5-1007,1015
利用张掖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对张掖市甘州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955~2009年甘州区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略增加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3.67 h,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50年代最小,60年代最大,差值205.8 h。各季日照时数为春夏增加,秋冬减少,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742 5、0.448 4、-0.121 5、-0.722 9 h/a。各月日照时数4、6月增加明显,9月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甘州区太阳能可利用天数近39年为298 d/a,近半年时间超过26 d/月。  相似文献   

5.
朔州市近45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朔州市1961~2005年日照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朔州市日照时数的年、月及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朔州市日照时数近45a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非常明显,并呈阶段性变化;1980年之前为日照时数偏多期,从1980年后日照时数开始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加快。从1980年开始减少速率明显加快,可以说1980年左右朔州市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各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为不同速率的减少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秋、冬最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1954—2010年川东地区和中东部地区若干站点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东地区日照的年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变化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7年来川东地区年、各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主要体现在冬、夏两季,春、秋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减少趋势不如冬夏季明显;1980年,川东地区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8.
魏占雄  舒贵清  王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1-18813,18823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区气象站197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对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木格滩荒漠区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春、夏、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日照时数则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各月来看,12月负趋势最明显,8月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M-K突变检验表明,春季日照时数在1999年且夏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平均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沙尘暴日数的增加以及降水量的波动变化是造成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襄阳市近55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襄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襄阳市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年日照时数分别在1969年和2006年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年、四季日照时数与降水日数和云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春季日照时数的增多与降水日数及总云量的减少有关,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是由总云量和降水的增加造成的,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则与降水日数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