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根据2010年10月—12月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采集的冰岛南部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生物学样品,对该鱼种的群体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鳍金枪鱼叉长为154~230 cm,平均叉长为188 cm,优势叉长组为176~190 cm,占总数的67%;叉长(LF)与体质量(W)的关系可表达为W雌性=3×10-4L2F.4907(R2=0.7698),W雄性=2×10-4L2F.5204(R2=0.8335),W雌、雄混合样品=6×10-5L2F.779(R2=0.8452);雌性性成熟个体约占雌性个体总数的86%,雄性性成熟个体占雄性个体总数的51.3%;蓝鳍金枪鱼摄食等级较低,0~1级内的个体约占样本总数的72.2%,摄食等级与性腺成熟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10月-12月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采集的冰岛南部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生物学样品,对该鱼种的群体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鳍金枪鱼叉长为154~ 230 cm,平均叉长为188 cm,优势叉长组为176~190 cm,占总数的67%;叉长(LF)与体质量(W)的关系可表达为W雌性=3×10-4 L2.4907F(R2=0.7698),W雌性=2×10-4L2.5204F(R2 =0.8335),W雌、雄混合样品=6×10-5L2.779F(R2=0.8452);雌性性成熟个体约占雌性个体总数的86%,雄性性成熟个体占雄性个体总数的51.3%;蓝鳍金枪鱼摄食等级较低,0~1级内的个体约占样本总数的72.2%,摄食等级与性腺成熟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20 cm时,饱满指数随叉长递增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国家金枪鱼渔业观察员2012年10月-2013年1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2月两个阶段在印度洋中西部采集1233尾黄鳍金枪鱼的样本,对其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分析黄鳍金枪鱼纯重、叉长、性比、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雌性雄性叉长-纯重关系式分别是W=7×10-6L3.244和W=6×10-6L3.197;(2)雌雄之比为0.74∶1,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性别比为0.69∶1;(3)雌性性腺指数为0.39~5.92,在雌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52.03%;雄性性腺指数为0.44~3.37,在雄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31.43%。(4)雌、雄性成熟叉长的Logistic曲线分别是P=1/[1+e0.08276×(122.991-FLm)]和P=1/[1+e0.03767×(118.618-FLm)];(5)采样期间(10月至翌年2月)雌、雄性个体分别在12月和1月的性成熟率达到最高,在2月份性成熟率最低;(6)根据体长分布推算,叉长为115 cm可以作为黄鳍金枪鱼个体分为大小两个群体的基准,雌雄样本中大个体所占比例分别是63.13%和75.40%,两个群体中,雌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印度洋西部黄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为我国进一步开发该种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07尾长鳍金枪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繁殖群体总性别比和性成熟个体性别比均不符合1:1(P〈0.05),雄性个体比例大于雌性,性别比在产卵期间出现一定波动,但普遍小于1:1。性别比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雄性比例随叉长增长而降低。性成熟度分析表明,产卵期间性成熟个体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存在大量的产卵后群体,未成熟比例较低。雌性不同性成熟度大小差异明显(P〈0.05),但雄性并不明显(P〉0.05)。相同性成熟度雄性个体平均叉长均大于雌性,但并没有体现出一致的变化。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84.88cm和85.61cm。性腺指数(Gsi)在各性成熟度和叉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GSI大于1.2几乎全部为成熟个体,尤其GSI大于2普遍为即将产卵(V期)和产卵后(Ⅵ期)群体;雄性个体GSI普遍小于2,各叉长组雌性GSI普遍高于雄性,这表明雌性性腺发育较快。而调查期间9月GSI均值明显高于其他3月(P〈0.05),综合分析认为该海域长鳍金枪鱼9—10月达到产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及2003~2005年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主要捕捞对象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金枪鱼叉长范围63~20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9~138 kg。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是97~17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14~80 kg。两种类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各月差异较大,平均约40%。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净重与叉长关系分别是W=2.0241×10-5L2.9503,W=2.2281×10-5L2.9079。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1及2003~2005年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主要捕捞对象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金枪鱼叉长范围63~20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9~138 kg。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是97~17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14~80 kg。两种类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各月差异较大,平均约40%。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净重与叉长关系分别是W=2.0241×10-5L2.9503,W=2.2281×10-5L2.9079。  相似文献   

8.
热带中东大西洋拟锥齿鲨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拟锥齿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在热带大西洋海域(4.24°~14.03°N,38.28°~27.13°W)调查时采集的383尾拟锥齿鲨样本,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锥齿鲨雌雄性比约为1∶〖KG-*2〗0.3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拟锥齿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75~95 cm、65~90 cm;雄性肝重指数与性腺的发育程度关系不明显,雌性性成熟个体的肝重指数小于未成熟个体;雄性成熟个体占雄性总数的96.8%,雌性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Ⅳ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雌性总数的56.12%,雌性拟锥齿鲨50%性成熟叉长为84.6 c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其次为1级,分别占52.38%和〖KG*9〗33.86%;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鱿鱼,分别占72.56%和27.44%;雌、雄的叉长和重量关系式分别为:WR=2×10-5LF2.7614,WR=2×10-6LF3.3287。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捕获的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体长、体重(去鳃、去尾、去内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及性别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优势叉长为105~140cm,优势加工后的体重为20~40kg;摄食等级为0—4;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且雌、雄差异较大;叉长(L)与加工后的体重(W)的关系为W=1.3373×10^-5L^3.0147,R^2=0.9691。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库克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脂肪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年9月21日至11月15日库克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数据,对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的叉长分布、脂肪含量分布、脂肪含量时空分布、脂肪含量与叉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渔获中长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0.50~1.14 m,平均叉长为0.95 m,其中0.90~0.99 m为优势叉长,占80.36%;(2)长鳍金枪鱼的最低脂肪含量为0.3%,最高脂肪含量为4.6%,平均脂肪含量为2.0%,其群体组成丰富;(3)从9月底至10月中旬,脂肪含量较低,10月中旬以后,脂肪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4)西北部(11°S~13°S,162°W-168°W)长鳍金枪鱼的脂肪含量较高,为2.7%~3.0%,其他海域的较低,为1.0%~2.5%;(5)长鳍金枪鱼叉长(0.85~1.14 m)与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认为:(1)10月中旬以后,长鳍金枪鱼开始存储脂肪,从而为产卵准备;(2)调查期间,捕获的长鳍金枪鱼基本是成熟个体,开始生殖洄游,即从南部返回北部的热带水域;(3)库克群岛西北部海域11°S~13°S,162°W~168°W之间可能为长鳍金枪鱼的产卵场。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中西部太平洋海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总渔获量为85050吨,比2017年的渔获量峰值少8365吨,其中96%的渔获量由延绳钓渔船捕捞。2018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最新的资源评估结果表明该鱼种既没有资源型过度捕捞,也没有努力量型过度捕捞。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于2005年首次通过了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旨在限制公约区南纬20°以南的捕捞努力量。2014年WCPFC通过了捕捞控制规则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发展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策略的工作计划。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目标,目的是将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维持在临时目标参考点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路线图,修订新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养护和管理措施。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的制定和修订历程,分析南太平洋岛国提出的基于专属经济区的渔业管理制度对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的调整方向和初步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9年7-9月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探捕数据,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钓捕技术、南太平洋的海上环境、渔获组成和长鳍金枪鱼的的生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渔获产量的因素、渔获冷藏加工、渔获销售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在该区域长鳍金枪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诱集捕捞金枪鱼类。鲯鳅作为漂流FAD诱集鱼群中最为常见的兼捕种类之一,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了解其种群结构,对于合理保护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科学观察员在5°N~10°S,145°E~170°E海域内收集的189尾鲯鳅样本,对其叉长分布、性比、性成熟度及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鲯鳅叉长范围为10.0~126.3 cm,优势叉长为70.0~100.0 cm,占总数的66.7%;雌雄性别比为4.1∶1;样本以性成熟(Ⅴ~Ⅵ期)个体为主,占总数的73.6%,50%性成熟叉长(L50)为49.95 cm;76.0%的样本为空胃,而实胃中频现其它常见的小型随附鱼种,如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幼鱼、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六带鲹(Caranx sexfasciatus)、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a)和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渔业生物学信息表明漂流FAD下的鲯鳅群体以性成熟的大型个体为主,FAD对于雌鱼具有更强的聚集效果,觅食是鲯鳅游向漂流物的可能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粉垄耕作对甜高粱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农牧场,以BJ0603为供试品种,设置传统耕作(CK)、粉垄30 cm(FL30)、粉垄50 cm(FL50)和深翻40 cm(DT40)4种耕作方式,测定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及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结果 表明,相比CK和DT40处理,粉垄耕作(FL30和F...  相似文献   

15.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E渔区数相比另两年减幅较大。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2℃,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4℃及26℃左右的海域。  相似文献   

16.
对高位池精养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即W=1.182×10-5L3.023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3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14)。拟合出日本囊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796×[1-e-0.0123(t+0.07654)],Wt=15.611×[1-e-0.0123(t+0.07654)]3.0235,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89.9 d。  相似文献   

17.
以盛果期的柠檬树为试材,研究在柠檬果实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对柠檬果实生长、果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柠檬果实纵径和横径均递增,土壤水分减少对柠檬果实纵径生长限制大于横径,在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135~165 d ), T 2、 T 3处理纵径与果形指数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分处理对柠檬平均单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平均产量最高的为 T3处理,达48708.20 kg · hm ^-2,最低的是T1处理(32815.20 kg · hm ^-2)。产值最高的也是 T3处理,为195000元· hm ^-2,是产值最低T1处理的2.13倍。土壤含水量过高(T 3处理)出汁率、V c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降低。为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应在柠檬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T 3处理),而在果实成熟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75%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