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6种不同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良侠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64-4766,4839
研究了6种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IBA、2,4-D、NAA、IAA、6-BA、GA分别在0.5、1.0、5.0、0.5、1.0、0.5μg/ml浓度能明显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挑选影响效果较明显的4种激素IBA、2,4-D、6-BA、GA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盐藻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最优组合为2,4-D0.5μg/ml,IBA1.0μg/ml,6-BA1.0μg/ml和GA0.1μg/ml;以盐藻的生物量大小为指标,最优组合为2,4-D0.5μg/ml,IBA1.0μg/ml,GA0.05μg/ml和6-BA2.0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碘对杜氏盐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KI、KIO3处理杜氏盐藻,检测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β-胡萝卜素、内源碘含量以及藻干重的变化。[结果]0.5~5.0 g/L的KI均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0.5~5.0 g/L的KIO3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杜氏盐藻中叶绿素a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了藻的干重。其中0.5 g/L的KIO3效果最明显,使叶绿素a和藻干重分别提高65%和42%。另外,KIO3处理也使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碘的含量增高,0.5 g/L KIO3使β-胡萝卜素和碘的含量分别提高48%和430%。[结论]KI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KIO3不但能刺激杜氏盐藻的生长还能提高其内活性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甲基磺酸乙酯对杜氏盐藻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侠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32-4432,4450
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杜氏盐藻,旨在筛选放线菌酮Act抗性突变株和研究EMS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发藻株A1对Act的抗性浓度为0.05 mg/L,诱变后得到了对Act抗性浓度为0.4 mg/L的突变株,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明显小于出发藻株A1。EMS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设置0.01、0.05、0.10、0.15、0.20 mg/L 5个不同营养盐磷浓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生长与水体中磷浓度相关,在培养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磷浓度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磷浓度0.15 mg/L条件下,藻密度达到最高值,为129.25×104个细胞/mL,当磷浓度提高到0.20 mg/L时,藻密度降低到108.18×104个细胞/mL,说明在5个磷浓度梯度中,磷浓度0.15 mg/L为斜生栅藻生长最适浓度,而高于该浓度时会限制斜生栅藻的生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营养盐氮充足条件下,磷浓度提高促进了藻类暴发式生长,说明水体中磷浓度升高是水华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0、0.01、0.10、1.00 mmol/L)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 mmol/L和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盐藻的生长几乎不受影响,而1.00 mmol/L的Cd(Ⅱ)对盐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盐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Cd(Ⅱ)处理浓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1.00 mmol/L的Cd(Ⅱ)胁迫和诱导下,盐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大;总抗氧化力(T-AOC)仅在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明显升高;各试验组盐藻线粒体膜电位受Cd(Ⅱ)胁迫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外源物质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本试验以分离自运城盐湖的一株盐生杜氏藻(D.salina YC01.)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外源葡萄糖氧化酶和细胞色素C,研究其对盐生杜氏藻细胞密度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氧化酶浓度9 mg/L、细胞色素C浓度1μmol/L时,盐生杜氏藻细胞密度和β-胡萝卜素含量同时最大,因此,为两种外源物质的最优添加浓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氮质量浓度(0.247、2.47、24.7、123.5、247、370.5、740mg/L)营养盐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生长和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氮质量浓度对栅藻生长及藻体C、N、P含量有显著影响。栅藻生长率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氮浓度为247mg/L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氮浓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因此初始氮浓度247mg/L为栅藻的生长饱和浓度。藻体单位体积N含量(mg/L)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氮浓度继续增加,各浓度处理间栅藻的N含量差异并不明显。因此,环境中氮浓度持续增加并不会显著增加藻体的N含量。随着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栅藻单位体积P含量(mg/L)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栅藻单位细胞P含量(mg/cell)则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环境中高氮浓度会抑制藻体P含量生成。  相似文献   

8.
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氯化铵对绿色杜氏藻增殖的影响情况。绿色杜氏藻的一次性培养试验结果 显示,氯化铵的浓度对绿色杜氏藻的增殖具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绿色杜氏藻增殖的浓度是 0.20~1.00 mmol/L,浓度值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绿色杜氏藻增殖,浓度过高时增殖缓慢,并且 稳定期短,易崩溃。在最适宜浓度水平时,绿色杜氏藻进入指数生长期较快,增殖速率值较大; 在1.00 mmol/L浓度时,绿色杜氏藻在稳定期获得最大的微藻密度值。  相似文献   

10.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0-13590,13592
[目的]探讨2,4-D对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1.0~6.0mg/L的2,4-D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其中4.0mg/L为最佳促进浓度,可使盐藻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及β-胡萝卜素积累均达到最大值。[结论]2,4-D可用于盐藻培养中对盐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34.85%、40.48%、46.54%、51.54%、56.69%,记为D1、D2、D3、D4、D5组)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磷(0.96%、1.16%、1.60%、2.03%,记为P0、P1、P3、P5组)的饲料对星斑川鲽Platiehthysstellatus幼鱼生长、摄食、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D4、D5组均较大;摄食率和饲料系数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D4组最小;D4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6h和18h后,D5组的NHz—N和NO2—N总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12h后,D5组显著高于D1~D3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相同时,饲料中不同的磷水平对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6、18h后,P0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投喂12h后,P0、P1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P3、P5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发病机制.方法纯系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PCP模型组(P组12只)、TMP—SMZ治疗组(S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N组10只).P组及S组于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每次1mg/只,每周2次、间隔3d),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N组同法肌注生理盐水.镜检确认PCP诱导成功后,S...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椰糠、椰子枯落叶分别与牛粪、鸡粪混合.按10条/hg风干堆料接种蚯蚓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0、20、30、40d时测定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测定蚯蚓处理有机肥前后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蚯蚓的均重、日增重、日繁殖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O.05),以椰糠、椰子枯落叶和牛粪组合的生长繁殖优于椰子凋落叶和鸡粪组合:蚯蚓处理后有机肥的pH、有机碳含鼍和C/N下降,全氮和全磷含量上升,且碳含量和C/N在处理前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但pH和磷含量在蚯蚓处理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 45.0 kg/ha、K2O270 kg/h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穗花狐尾藻附着藻类对水环境中不同氮、磷浓度的响应.[方法]在室内模拟水生微宇宙环境,比较不同试验组不同时期附着藻类的密度变化.[结果]模拟单次大营养脉冲的E组与其他试验组的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和附着藻类的密度均在试验后期达到动态平衡,且各组水体总氮、总磷、水体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D>E>C>B>A;在中等氮、磷浓度(TN 3 ml/L,TP0.5 mg/L)水平下附着藻类与穗花狐尾藻能够保持相对稳态.[结论]微宇宙环境水系统对氮、磷及附着藻类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附着藻类的密度与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不同叶龄针叶氮磷含量及其内吸收率季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漳州市长泰县岩溪湖珠集体林场湿地松氮磷含量、N:P比、养分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湿地松针叶中的N、P含量随针叶的成熟和衰老而依次降低。其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针叶N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冬季节显著高于春秋季节(P0.01)。与N的季节动态不同,二年生针叶的P含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一年生针叶和二年生中的P含量则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而多年生中P含量春秋季节显著高于夏冬季节。随着湿地松针叶的成熟和衰老,针叶中的N:P比依次增大。其中,二年生针叶中的N:P比在各个季节均高于16,表明湿地松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限制。N、P内吸收率分别在65.59%~85.29%和84.13%~93.99%之间波动,本研究中湿地松N内吸收率显著高于前人研究树种的平均值,表明湿地松生长的立地条件极为贫瘠。而湿地松通过提高限制其生长的营养元素的内吸收率来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大薸对网箱养殖长吻鮠生长及氮、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探求环保型生态网箱,以体质量为(217.86±36.01)g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中氮(N)、磷(P)的输入和回收情况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47.80%和44.36%,两组网箱间无显著差异(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P的回收率分别为35.01%和32.53%,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利用率分别为26.87%、25.37%,P的利用率分别为15.82%、15.55%,生态网箱中N、P的利用率略高于传统网箱,但两组网箱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生态网箱内大薸共有3次收割,收获总质量为189.5 kg,大薸净增重为154.25 kg,对水中N、P的移除量分别为257.32 g和67.08 g.通过计算大薸对水中N、P的移除量以及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输入和输出总量,从理论上得出网箱面积与大薸栽培面积比为1∶32~35时,可实现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为(15.0±1.0)℃下,研究了饥饿及再投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为69.56 g±2.35 g)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呈直线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排泄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快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摄食对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0:00,为摄食后4 h,以后逐渐下降;低谷均出现在18:00;再投喂期间平均氨氮排泄率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活性磷排泄率白天略高于夜间(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