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半海水寒天培养基及组胺酸肉汤选择性培养液,组胺的电泳分析技术,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理化分析和功能酶检测及细菌鉴定试剂盒API20E的分析试验,进而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株组胺生成菌,通过生化分析,此菌株为假单胞菌。此菌株在5~30℃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30℃有最高组胺生成量,约2 200mg/kg。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技术从沿海滩涂的泥样中分离出两株对重金属Cd2+具有吸附作用的细菌(编号为J2和J6),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菌株及培养液中Cd2+的含量。结果表明:两株菌在培养液中培养7d后,上清液中Cd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菌体细胞中Cd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电镜下观测,两株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有鞭毛。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显示,两株菌均符合弧菌属的特征,用O/129纸片测试为敏感,TCBS中生长变为黄色,与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反应为阳性,生长均需要Na+。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J2菌株被鉴定为Vibrio paci-nii,J6菌株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nolyticus。J2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7,温度为20℃,NaCl为30g/L;J6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7.5,温度为30℃,NaCl为40 g/L。  相似文献   

3.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鲭鱼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组胺菌,菌种I在5~25℃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25℃组胺生成量最高,约2700mg/kg。菌种Ⅱ在20℃组胺生成量最高,约为2000mg/kg。依据2种组胺菌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属于摩尔摩根氏菌、嗜水性气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4.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5.
大蒜干腐病是甘肃大蒜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其优势病原为尖孢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GSLZG-9-2、茄病镰孢菌GSGGG-12的生长温度范围均为103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26、28℃,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35、30℃;轮枝镰孢菌GSLZG-3-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26、28℃,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35、30℃;轮枝镰孢菌GSLZG-3-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26、30℃,p H值范围均为43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26、30℃,p H值范围均为49。尖孢镰孢菌GSLZG-9-2、轮枝镰孢菌GSLZG-3-2、茄病镰孢菌GSTSG-12菌丝生长最适p H值分别为7、6、7,而产孢最适p H值分别6、7、7,p H为7时三者产孢量均最大;三者营养生长最好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牛肉膏,产孢量最大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三者均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GSLZG-9-2和GSLZG-3-2菌丝致死温度均为75℃、10 min,GSGGG-12菌丝致死温度为70℃、10 min;三者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依次分别为55、55、50℃,10 min。  相似文献   

6.
菲的微生物酶促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菲去除的重要途径.为有效开展菲污染的微生物酶学治理,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从菲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5℃,培养液起始pH7.0,培养时间60 h,而Hg2 对该菌株产酶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该优势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7.0和30℃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数为50.30 nmol·mL-1最大降解速率为171.33 nmol·min-1·mg-1.  相似文献   

7.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相似文献   

8.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金线鱼腌制过程中组胺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离鉴定产组胺的关键细菌。以冰鲜金线鱼为原料进行腌制,于不同时间点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含量,稀释平板分离法检测细菌总数,培养基呈色反应分离产组胺细菌,并根据菌株的产组胺能力确定关键菌株,对关键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法鉴定。结果表明,金线鱼腌制过程中,组胺含量在盐渍的3 d内逐渐升高,于第4天干制后开始下降,变化规律近似正态分布。产组胺关键细菌是马胃葡萄球菌和蜂房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酵母发酵、β-CD包埋、柠檬酸和CaCl2混合溶液浸泡、乙醇萃取等对鲣鱼肉进行脱腥处理,以三甲胺含量和感官评定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法脱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法脱腥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浓度2.00%,时间1.5 h,温度40℃,pH 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3.
肖晓  汪安云  李旭  雷丽萍  夏振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33-5935,5946
[目的]探究4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内生细菌WB3、TRM、WB6、WB7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试验通过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得出4株细菌菌株最适宜培养的优化条件组合。[结果]试验表明,WB3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TRM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24~30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8.0;WB6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8~31℃,最适pH为9.0;WB7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36 h,最适培养温度为31~34℃,最适pH为8.0。[结论]研究可为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光合细菌(PSB)培养的最适光照、温度、pH值、最佳接种量等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B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越大,生长速度越快,生物量也越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5~8.5,最佳接种量为20%。  相似文献   

15.
纪春涛  汪之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44-4246
[目的]为保证金枪鱼的鱼肉品质,建立其工业化生产、运输和储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温度、pH值和盐浓度对金枪鱼肌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藏的金枪鱼的肌红蛋白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下,金枪鱼肌红蛋白的特征吸收峰明显。肌红蛋白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超过60℃时,肌红蛋白失去其特征吸收峰。在室温下,当pH值由5.8增至8.6时,肌红蛋白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增强。肌红蛋白的稳定性在4%NaCl溶液中最好。在不同浓度NaCl的溶液中,肌红蛋白的保存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80℃条件下贮藏的金枪鱼肌红蛋白含量变化最小,在28 d内仅下降15.34%。[结论]冷藏温度越低,金枪鱼肌红蛋白的保存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鲣Katsuwonus pelamis产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ADs)禁渔期和非禁渔期鲣的产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2—2015年鲣产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均超过80%,并没有发生明显波动;鲣渔获产量比例在2015年的非禁渔期出现明显的下降;2012年以后,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禁渔期的延长有关;K-S检验结果显示,2012—2015年,禁渔期与非禁渔期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禁渔期结束后第一个月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达到或接近全年最高水平。研究表明,中西太平洋海域FADs禁渔期的实施和延长会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业界需提高针对自由鱼群的捕捞效率,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光合细菌(PSB)培养的最适温度、光照、pH等条件及培养基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B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pH 8.0。同时提出从菌种质量标准、环境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建立光合细菌中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防治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效果好的2株细菌C27,pE4进行分类鉴定,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2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这2种对小麦白粉病的高效生防细菌为中国首次报道和应用。2株生防细菌的生长条件基本一致,最适生长时间为24~84h,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最适培养液pH为7。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板栗拟茎点霉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病原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氯化铵和甘氨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6。病原菌分生孢子在清水及多种营养液中均可以直接萌发,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相对湿度为85%,最适pH值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