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用芬兰蓝狐通过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本地蓝狐,研究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窝育成数平均7.8只,与本地狐差异不显著(P〉0.05)。育成狐体重平均9.7kg显著高于本地蓝狐(P〈0.01),按当地市场价格,每张改良蓝狐皮比本地蓝狐皮高出300 ̄4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后备北极公狐在配种期内用6个阶段的采精频率检测公狐精液的采出率、射精量、精子活力和密度。精液采出率以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最高,极显著地高于3月上旬(P<001);射精量以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最高,3月上、中旬最低(P<005);精子活力以4月上旬最高,极显著地高于4月下旬(P<001),但4月上旬与其他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精子密度以3月中旬和4月中旬最大,3月下旬最低,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的采精阶段对后备公狐的射精量、精子活力和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后备公狐发情开始和接近结束阶段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南本杂交羊春羔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引入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其后代南本F1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比本地山羊提高400%和474%;补料后增重效果显著(P<001),南本F1和本地山羊分别比放牧组提高703%和798%;增肉剂的增重效果为143%,对照组、补料组和增肉剂组中的南本杂交羊分别比本地山羊增重提高156%,96%和71%;南本F16月龄体重达1898kg,屠宰率467%,分别比本地山羊提高365%和71%,差异显著(P<005)。利用南江黄羊改良本地山羊,“春羔、秋肥、冬宰”当年育肥出栏的生产模式是可行的,值得在三峡库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蛋氨酸螯合锌对肉鹑增重及蛋白质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蛋氨酸螯合锌对肉鹑增重及蛋白质代谢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料肉比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蛋白质表观代谢率第Ⅰ组(P<005),第Ⅱ组(P<00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组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  相似文献   

5.
甜菜碱促进猪生长的机理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96 头“杜长大”生长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 4 组(每组 3 个重复),分别饲 以添加 0、1 000、1 500、2 000 m g/kg甜菜碱的基础日粮,试验期 62 d。结果表明,1 000 m g/kg 剂量组试验猪生长性能最佳,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 1320% ( P < 001), 料重比降低了 793% ( P < 001)。该组猪血清 G H、 I G F I、 T3 、 T4 水平分别升高了 10176% ( P< 001), 4475% ( P < 001), 2653% ( P< 001) 和 1683% ( P< 005); 血清游离丝氨酸含量提高了 1428% ( P < 005); 血清总蛋白上升了 2169% ( P < 001), 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 了 4767% ( P < 001); 背最 长肌 和 肝脏 中 R N A 含量 及 背最 长肌 R N A/ D N A 比 率分 别升 高了1260% ( P < 005), 1780% ( P < 002) 和 1979% ( P < 002); 肝脏 和腺 垂体 c A M P 含 量提 高了4753% ( P < 001) 和 6521% ( P < 001)。研究结果提示,甜菜碱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连止痢散按2%的药料比拌入食物内让鸡自食,临床试验治愈率达967%,显效率33%,总有效率100%,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46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痊愈后一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产蛋率分别为752%和60%,提高152%,试验组与对照组产蛋量分别为488、395g/只·d,提高35%,差异极显著(P<001);月增重,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只多增重01kg,差异显著(P<005)。对社会扩大防治试验也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700万元  相似文献   

7.
饲喂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雏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分离自本地土种鸡消化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和土壤中的地衣芽胞杆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三种微生态制剂,饲喂1日龄雏鸡,连喂7d,分别在10日龄、20日龄与30日龄采血及肠道内容物,检测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发现,10日龄时各实验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0日龄时各实验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日龄时各实验组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提示,雏鸡早期饲喂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机体内消化酶类的活性,从而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选用144羽伊莎公雏,7日龄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玉米基础饲粮(CC),大麦基础饲粮(BC);大麦基础饲粮+01%Avizyme-1100酶制剂(BF);大麦基础饲粮+0.1%浙江酶制剂(BZ)。结果表明7~21日龄雏鸡增重添酶组均高于大麦基础饲粮对照组;采食量增加不显著;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1)。21日龄时雏鸡血清T3水平添酶组亦高于大麦饲粮组,而T4水平则无多大差异;淋巴细胞转化率21日龄时BZ、BF组分别比大麦对照组高2457%和3101%(P<005),28日龄时分别高3953%(P<005)和7415%(P<001)。  相似文献   

9.
谷胱甘肽提高牛冻精活力及受胎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冻前于牛稀释精液中添加32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做为试验组,对照组冻精中无GSH。结果表明:冻精刚解冻后精子活力试验组比对照组高75%(P<001);解冻后稀释精液在37℃水浴中保存3小时后,精子活力和顶体正常精子数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高78%(P<001)和445%(P<005);37℃水浴条件下保存时精子寿命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延长32min(P<001);此外,GSH使母牛情期受胎率提高了624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对vMDV感染雏鸡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日龄vMDV感染雏鸡注射黄芪多糖后MD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7、28和56日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低于vMDV感染组(P<001),7和56日龄心脏、肝脏和性腺组织中LPO含量显著低于vMDV感染组(P<001)。表明黄芪多糖在vMDV感染初期和后期具有抑制LPO产生或清除LP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分别饲喂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为0∶12(Ⅰ组)、3∶9(Ⅱ组)、5∶7(Ⅲ组)、7∶5(Ⅳ组)、9∶3(Ⅴ组)和12∶0(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体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Ⅵ组鲜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2)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干物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氮沉积随饲粮中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呈上升趋势,Ⅰ组最低,Ⅵ组最高;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以Ⅴ组最高。综合各指标,从保证蓝狐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考虑,冬毛期蓝狐干饲粮中玉米油与棕榈酸的适宜比例应当维持在9∶3(即亚油酸含量为3.76%)。  相似文献   

13.
芬兰公蓝狐与地产母蓝狐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山东潍坊利用芬兰种公蓝狐与地产母蓝狐杂交改良幼狐F1 、F2 代及地产狐自繁所产后代的生长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同龄狐相比较 ,杂F2 代比杂F1 代平均体重高 ,日增重快 ;杂F1 、F2 代幼狐的平均体重、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地产自繁幼狐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豆油、猪油和脂肪粉3种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7周龄健康的蓝狐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含6%豆油、6%猪油和6%脂肪粉的3种试验日粮。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筛选出适宜添加的脂肪类型。结果表明,各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饲喂豆油有降低日采食量的趋势;脂肪粉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豆油组和猪油组,公狐组间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和猪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以豆油组最低,脂肪粉组最高,并且豆油组公狐和母狐分别与脂肪粉组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饲喂脂肪粉能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其次是猪油组,脂肪粉组最低,豆油组和猪油组均极显著地高于脂肪粉组(P<0.01);钙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并且显著地高于猪油组和脂肪粉组(P<0.05),磷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育成期蓝狐日粮中添加豆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区别北极狐和貉毛皮,采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北极狐、南貉和北貉皮毛纤维横切片进行毛纤维组织结构观察。观察发现,貉毛皮的绒毛鳞片翘角大,呈刺状伸出毛干外,鳞片高度大;而北极狐绒毛的鳞片紧贴毛干,呈环形排列。因此,对于北极狐皮和貉皮的鉴别可通过其毛纤维的显微结构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体重指数统计的方法 ,对不同体况母蓝狐的繁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母蓝狐体况对其繁殖力有着重大影响 ,过肥或过瘦都不利于其繁殖。繁殖体况应以中等略偏下为宜。体重指数为 90~ 1 0 0 g  相似文献   

17.
银狐、蓝狐及貉松果体的形态及组织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狐、蓝狐及貉松果体的形态位置相近。3 种动物松果体的不同之处是:蓝狐松果体体积最大,细胞密度最小,毛细血管最丰富,银狐松果体毛细血管比貉多一些,细胞密度稍小,银狐松果体细胞核直径平均为5-2 μm ,蓝狐平均为4-6 μm ,貉平均为4-3 μm 。  相似文献   

18.
哺乳期仔狐成活率低一直是蓝狐生产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人工驯化 ,产仔人工监护 ,可使断乳时仔狐成活率达到 81 1 5%。  相似文献   

19.
应用银黑狐精液改良蓝狐配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银狐精液 ,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蓝狐得到很好的效果 ,受胎率可达 92 %。  相似文献   

20.
对蓝狐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DRD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为进一步探讨蓝狐DRD2基因与自咬行为的相关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参考狗的DRD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93962.1)设计特异引物,对蓝狐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试验获得蓝狐DRD2基因序列819 bp,其序列与家犬的同源性最高,达97%,而在水貂和人及小鼠这些哺乳动物的同源性为85%~91%。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蓝狐DRD2基因的部分序列,表明其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