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玉林市秋延春辣椒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劲 《长江蔬菜》2016,(11):35-36
结合玉林市气候特点,开展了秋延春辣椒避雨栽培技术试验与研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避雨设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秋延春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玉林市辣椒生产中采用避雨栽培后,采收期比传统露地栽培提前10~15天,采收时间延长20~30天,在产量产值上均有大幅提高,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辣椒避雨栽培可减轻病虫害发生,辣椒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避雨设施、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地区辣椒的避雨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守涛 《蔬菜》1999,(9):6-7
根据北方地区的消费习惯,市场L红辣椒很受欢迎,为延长其供应期,可利用双拱棚进行辣椒的秋延后栽培,每667m’产量可达1500-2000km,产值4000-5000元,如果加上冬春茬产值可达万元。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设施准备双拱棚即大拱棚内套小拱棚。外层大棚宽5.om...  相似文献   

4.
在常州市金坛区进行了连栋钢架大棚和简易小拱棚2种避雨栽培模式对"夏黑"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控制"夏黑"葡萄黒痘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有效延长了番茄的生长期和采摘期,番茄产量达7500 kg/667 m2、产值达2.26万元/667 m2,实现了山地番茄生产的优质高产,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致富好途径。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江金华地区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2年引入玫瑰香葡萄在广西桂林试种,采用双十字"V"形架,中短梢修剪,小拱棚避雨栽培,加强肥水管理,重视病虫害防治。栽后第2年每667 m2产量416.6 kg,第3年每667 m2产量1 250.8 kg。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平均穗重319.8 g,有核果平均单粒重4.0 g。  相似文献   

8.
中高海拔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无污染生态环境条件,特别是7~8月份气候凉爽,非常有利于发展反季节无公害山地辣椒生产。山地辣椒一般667m2产量达2000kg,产值在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由于栽培措施落后,滥施化肥农药,影响了山地辣椒品质。现将山地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葡萄品种夏黑在福建省葡萄主产区福安市引种栽培,通过实施双十字水槽形的架式、小拱棚避雨栽培、科学的肥水管理、控产提质的花果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取得明显成效,示范园苗木栽后第24年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36.5、1 332.0、1 406.0 kg,第3年及以上667 m2利润上万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建宁县山地,对早熟梨新品种‘翠玉’‘新玉’采取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翠玉’3年平均667m2产量提高90.0%,净利润增加2.71倍;‘新玉’667m2产量提高122.0%,净利润增加2.85倍,效益显著。福建省建宁县山地梨避雨栽培关键技术为:顺坡式棚架,根际一次性施肥,早疏花早疏果,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膜覆盖对全州红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辣椒种植上推广“三避”技术(即通过利用尼龙薄膜、套袋、遮阳网、大小拱棚等人工简易设施,在农作物栽培上采取的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措施,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健壮、优质高产和增产增收),打破传统的栽培模式,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研究了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全州红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全州红辣椒的种植效益,其中以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最佳,产量增加39.57%;其次为银灰色地膜覆盖,产量增加29.44%;白色地膜覆盖产量增加最少,为10.42%。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广大种植户尽量选择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以确保良好的增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辣椒塑料拱棚一大茬栽培的主要上市供应期正值南方冬季露地辣椒生产结束,黄土高原区露地辣椒还未上市的空当期,具有较高的季节差价,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作1998~2002年在甘肃庆阳地区大面积推广,到目前已种植塑料拱棚辣椒5000多棚,面积200hm^2,667m^2平均产量达4300kg,最高达5600kg,产值达1万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南方园艺》2021,32(5)
在桂林山地进行西红柿避雨栽培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山地西红柿生长微环境及对西红柿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措施可避免雨水对西红柿植株和栽培畦面的冲淋,并有效调控了西红柿生长的微环境。晴天时避雨栽培棚下空气相对湿度略大于露地,雨天时避雨栽培空气相对湿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雨天时避雨栽培土壤含水率较低,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并阻隔了病害传播途径,减轻病害。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的西红柿坐果数提高了21.21%,产量提高了19.34%,同时裂果率降低了16.61%。避雨栽培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适合在南方多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薄皮甜瓜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上市时间及产量、产值情况,于2015年在广西来宾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盖地膜加小拱棚和露地盖地膜栽培模式的盛收期,分别比露地不盖地膜早14 d和8 d;每1 hm2产量分别增加8 580 kg和3 900 kg,每1 hm2产值分别增加71 000元和25 500元,比对照增加78.9%和28.3%。试验结果表明,薄皮甜瓜在盖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模式下采收期早、产量和产值高,可在广西来宾作为主要栽培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利用小拱棚栽培甜瓜,可以有效地克服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无霜期较短的实际问题,拓展甜瓜的栽培生产周期,且小拱棚甜瓜栽培能极大地提高甜瓜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文章结合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适期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探索设施小拱棚甜瓜提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棚秋延后辣椒套种落葵是杭州市郊区菜农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模式。 1997~ 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 333hm2( 5 0 0 0亩 )以上 ,该模式 6 6 7m2 可产辣椒130 0kg ,落葵 5 0 0kg。按近 3年平均价格(辣椒 8元 /kg ,落葵 3.0元 /kg)计 ,产值可达1190 0元。比单作辣椒或落葵均有明显的增效。现介绍如下。1 大棚结构及保温方式①大棚应于 8月中旬建成 若采用竹架大棚栽培 ,则棚宽 6 .0m ,中柱高 1.8~ 2 .0m ,南北走向 ,长度因地而异。采用“三膜一苫”保温方式 ,即大拱棚里套中拱棚 ,中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外面盖二…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金坛市上阮葡萄园区进行了夏黑葡萄简易避雨小拱棚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葡萄穗形整齐,裂果明显减少,果实的外观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有效预防了葡萄叶片霜霉病,减少用药,增强了果品安全性,病穗率低,产量高,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避雨栽培叶片叶面积增大,干重降低,比叶面积明显增加,落叶延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丰源3号辣椒采用大棚进行春提早栽培于10月下旬播种,采用大棚电热温床和营养钵育苗,于3月上旬定植于钢架大棚,5月初即可采收。每667m2产量3000-3500kg,产值8000-10000元,比传统露地栽培提早40d上市,产值高30%以上。该种植模式由于采用大棚隔离避雨栽培,并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9.
早熟红辣椒于10月中、下旬大棚冷床播种育苗,品种选用湘研1号或湘研11号等,第二年3月上中旬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栽培,5月中旬始收,6月中下旬罢园。667m^2产量达3000kg,产值6000多元。丝瓜于第二年3月上旬播种,品种选用本地白丝瓜,4月上旬套种在辣椒行间。6月上旬始收,667m^2产量达4000多kg,产值3500多元,共计667m^2产值达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羊肚菌小拱棚栽培模式栽培形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从茬口安排、土壤处理、羊肚菌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等开展小拱棚羊肚菌与露地辣椒轮作技术研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该技术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羊肚菌和辣椒的双丰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