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农药中毒、感染蚕病及上蔟环境不良的影响,引起不结茧蚕,给蚕农造成经济损失.对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养蚕生产中蚕不结茧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蚕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家羿  黄德辉  王磊  李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93-3393,3397
对生产上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微量化学农药中毒、慢性传染性蚕病、不良的上簇环境是产生不结茧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75-1178
针对目前南阳市柞蚕微粒子病高发现状,借鉴桑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叶面消毒技术,探讨柞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壮蚕期用防微灵1∶100倍和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较好,镜检各龄迟眠蚕、病蚕、死笼茧、病蛹,化蛾逐蛾镜检,均没检出微粒子孢子,蚕期无毒性反应,对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合格卵圈率、单蛾产卵量等均无明显影响;连续2代喂饲的原蚕,1∶100倍药液对次代原蚕的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都有不良影响,茧的性状和卵量亦有下降倾向,而1∶200倍药液则无不良影响。说明壮蚕期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室内药敏试验0.1%-0.5%保蚕宁2号对柞蚕链球菌有抑制作用,4龄盛食期添食0.13%。保蚕宁2号对柞蚕再感染空胴病有防治作用且效果显著,小区试验经添食药物的空胴病发病率下降69.5%。死笼茧率平均下降38.25%。结茧率平均提高50.25%。农村多点试验治愈率达63%,发病率下降67.3%,结茧率提高52.11%。保蚕宁2号药源充足,价格适,中在作蚕生产区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饲养大蚕必须针对其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生长的发育规律,采取不同饲育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大蚕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蚕体生长健康。从4龄开始响食到5龄后期上簇结茧这段时间叫做大蚕期。大蚕要吃饱吃好才能上簇结茧。  相似文献   

8.
积极发展水獭支援国家外贸出口安徽六安地区林科所张新球龄,5龄食叶5-6天成熟结茧。蓖麻蚕茧不能寐丝,只能作绢纺原料。故结茧可用油菜杆、松枝、刨花等。熟蚕特征是:身体缩短。发黄,排稀软粪、爬动不食叶。每平方米放熟蚕450头,上滚后6.7天可采茧。用小刀...  相似文献   

9.
养蚕过程中,会有成熟蚕不结茧的现象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0.
储华国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85-85,104
针对家蚕不结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消毒防病,避免和预防蚕传染病的发生;做好规划,防止桑叶和蚕室受农药污染;改善上簇环境和改变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11.
蜕皮激素是由昆虫的前胸腺所分泌的一种甾体激素,具有促进幼虫蜕皮、化蛹的生理功能。蜕皮激素在养蚕生产上的应用有近2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调控蚕龄期经过,促进熟蚕上蔟齐一;并在5龄期缺叶或蚕病暴发时用以促使蚕提前老熟结茧,减少损失。但因一些蚕农对它的科学应用方法不够了解,认为多喂没什么危害,只要上蔟齐就行了,错误地把蜕皮激素当作“节桑药”,造成乱用、滥用或多用,导致薄皮茧及不结茧蚕增多,致使经济收入降低。就本人在销售蚕药的过程中吸取蚕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1蚕不结茧的原因分析 1.1微量农药中毒 在5龄盛食期食下微量农药污染叶,或蚕室、蚕具接触微量农药,特别是有机氮农药,虽不致死,有的还能继续食桑成长;但因蚕神经受到毒害而麻痹,影响蚕的营茧机能.  相似文献   

14.
有蚕农问:“我养的蚕长得一白二胖,但就是上簇后不做茧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老蚕不做茧的原因.正常的老蚕上簇后,在合理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会迅速排尽粪尿,寻找合适场所吐丝结茧;部分不熟的蚕上簇后,爬游或静伏一定时间,也会迅速排去粪尿,吐丝结茧。唯有少数蚕儿上簇后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簇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簇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落簇蚕”。产生落簇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而造成蚕儿神经麻痹,吐丝器官障碍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蚕儿在三、四龄时感染了脓病,到老熟时,病原微生物加速繁殖,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技》2004,(5):19-19
在蚕、茧生产过程中,蚕病的防治非常重要。蚕体较小且密集,在饲育过程中,如其中有一头蚕发生蚕病,即可相互传染,蔓延整个蚕室,且可传播至一批蚕,造成严重的损失。如何防治蚕发生蚕病,提高单产,最主要的是在“防”字上,即做好消毒工作,消灭传染病菌,使蚕座蚕室中不带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如何养蚕     
养一张蚕需桑叶450~550千克,因此要看桑养蚕,做到蚕桑平衡,以免浪费桑叶,又不至采叶过度影响桑树生长,甚至使蚕饿肚子结茧,乃至不能结茧.时间以相隔15~20天1批为宜,以利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栎叶集中饲养研究蚕室加温和自然温湿对南岭天蚕种卵孵化、幼虫期生长的影响。采取小龄蚕期酒瓶插枝套袋、大龄蚕期拉线挂枝、结茧期竹筒泥沙室外插枝等措施对南岭天蚕饲和更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蚕室加温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卵的孵化率和幼蚕的成活率,插枝、挂枝等措施有利于天蚕个体生长和吐丝结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消特灵消毒叶对原蚕饲养,调查消毒后的桑叶对原蚕体质及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消特灵消毒后的桑叶饲蚕:4龄起蚕结茧率比空白对照高,列笼率比空白对照低,全茧量、茧质量、茧层率比空白对照高。  相似文献   

19.
蚕茧优质高产的标准是结茧率高、茧个大、茧质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1)结茧率低,一般张种虽有卵25000粒,但从蚕卵孵化、蚕的饲养到上蔟结茧,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病害、鼠害及人为等因素,最后收获茧不足20000粒,损失高达25%左右。(2)茧个小 由于营养不良、环境不适或技术操作不当而造成每千克1000粒以上的特小虫。(3)茧质差 蔟具落后、上蔟方法不当及蔟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对茧层率、上茧率及解舒等都有影响,从而使茧质变差。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蚕茧,必须做到以下“三好”。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家蚕浓核病的蛋座传染规律,为家蛋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实用化提供资料,本文对三龄將眠病蚕感染率与最終结茧率和最終产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试验证明病蚕混育率与最終结茧率和最終产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絕对值均在0.90以上,平均病蚕感染率1%,最終结茧率减少10.6%左右。春、夏、中秋三季病蚕混育率与最終结茧率指数和最終产茧量的指数间的回归方程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据此認为当三龄將眠病蚕检出率达5%(包括5%)以上时,該批蚕已不具备継续饲养的价值,可作为家蚕浓核病早期诊断实用化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