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冷水性鱼类水产养殖消毒装置由紫外线辐射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和臭氧、水反应罐等组成,本研究同时利用了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两种消毒机理,对养殖水体进行杀菌与灭活,解决了工厂化养殖中的生产安全与鱼病防治的消毒杀菌问题。与目前使用的其他消毒方式比较,具有无药物残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向健康、安全方向发展,促进臭氧消毒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鲍鱼是一种大型海洋藻食性贝类,属腹足纲。在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南方杂色鲍工产化养殖受病害困扰,养殖海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共栖生物种群增加,病因较为复杂。工厂化养殖杂色鲍鱼采用2m以下海区砂层水,配合陆上过滤系统,或采用循环水生态系统工厂化养殖,能大幅度减少有害生物和污着生物,科学交替使用消毒丹和有益菌,能提高工厂化杂色鲍养殖成活率15~20%,减轻越冬时杂色鲍大量死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悬浮式网箱养殖大规格皱纹盘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鲍鱼养殖的发展,养殖的方式越来越多,主要养殖方式有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浅海筏式吊笼养殖、自然海区的人工放流和自然海区的网箱养殖以及岩洞养殖。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由于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鲍鱼生长快、成活率高、产量高,但规格小、质量差;  相似文献   

5.
为规避水质污染及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乐亭县姜各庄镇谢树田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于2007年7月在南海滨村南建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养殖场.开发循环水养殖青石斑鱼。养殖场面积3000m^2.车间净水面积1444m^2养殖过程中.利用地热水交换调节水温.泡沫生物包吸附过滤、蛋白分离器及紫外线杀菌消毒等处理水质.确保循环养殖用水质量。2007年8—9月从福建调入青石斑鱼苗6万尾,  相似文献   

6.
沈双  王玥 《畜禽业》2023,(5):34-36
养殖生产中面临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问题时,管理者常通过消毒的方式来控制病原扩散,但不同养殖场常因消毒剂种类、消毒方法、消毒频率以及消毒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最终消毒效果各不相同,只有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消毒才能使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从影响消毒效果的常见因素出发,详述了科学的消毒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管理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九孔鲍工厂化养殖应警惕缺氧暴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陆上工厂化养殖,由于养殖密度高,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常发生鲍鱼繁地暴死,死亡无明显病征,死亡非常突然,常给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养殖实践就鲍鱼缺氧暴死的死亡原因、死亡特征以及预防方法提出以下的一些看法,供从业同行交流参考。一、缺氧死亡的原因分析九孔鲍工厂化养殖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法,单位水体的载鲍量大,但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有限的,因此极易造成鲍鱼缺氧。归结起来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缺氧死亡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l、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盘鲍陆上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盘鲍(Haliotis discus)苗进行陆上工厂化饲养试验,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经过22.5个月的养殖,鲍鱼的平均壳长达6cm,平均体重达29.5 g。鲍鱼在体重O.96 g(相应的壳长为2cm)前生长较慢,之后,体重增长开始加快。(2)陆上工厂化饲养有利于病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治,成活率高,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0.
极少看到以"灾害防控"为主题的养殖产业研讨会,显然,自然灾害已到了能左右该产业发展的地步. 12月6日,以"鲍鱼养殖的病害与灾害防控"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研究室和福建省水产学会联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向与会者呈现了病害及赤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给鲍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探讨寻求解决方案.据悉,养殖产量占全国总量80%的福建,2012年5-6月份大规模爆发的赤潮灾害就给当地鲍鱼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有养殖户为此痛哭三天.  相似文献   

11.
鲍鱼是一种大型海洋藻食性贝类,属于腹足纲,它的足部肌肉发达,细嫩可口,营养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列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年来,随着鲍鱼天然产量的减少,鲍鱼的人工养殖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在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坚持把发展鲍鱼增养殖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先后攻克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两大难关,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工厂化、筏式、底播一齐上的养鲍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量达到3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鲍参混养的可行性,于2011年11月在福建省连江县某海珍品养殖基地进行鲍参混养试验。选取壳长为3.0~4.0 cm的鲍苗与同规格、不同数量的海参苗进行混养试验,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结果表明:试验组1、试验组2与对照组鲍鱼壳长分别为6.0、5.8、5.6 cm;试验组1、试验组2海参平均体重分别为169、141 g。试验组1、试验组2每笼经济效益可增加315~434元。因此认为,鲍参混养模式在连江海区进行养殖是可行的,养殖过程中利用鲍鱼产生的残饵供给海参作为饵料,既有效地解决了残饵腐败导致鲍鱼死亡等问题,同时还可降低海参养殖成本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谢章源 《中国水产》2011,(10):27-29
鲍鱼是传统海珍品之一,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各地鲍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这里海水各项理化因子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适宜鲍鱼养殖,现有众多陆上工厂化鲍鱼养殖场及相当规模的海区吊养,  相似文献   

15.
<正>海参、鲍鱼皆为"海八珍"中名贵海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海参、鲍鱼等滋补品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成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畅销的高档海味佳品。目前海参、鲍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底播养殖、筏式养殖和网箱养殖等,其中筏式养殖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近海网箱的发展,利用网箱进行单养海参和鲍鱼也陆续见相关报道,因其养殖环境更接近自然水域,水环境稳定,溶氧充足,不受赤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工厂化养殖成本低得多,  相似文献   

16.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其味鲜美,细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鲍鱼的养殖方式有底播养殖,筏式笼养,工厂化养殖和坑道养殖等.2003年,笔者在连江岗屿海区进行鲍鱼海上吊养技术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以低坝高网、围塘蓄水、浅海网箱为主的海水养殖在宁波蓬勃发展之时,另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也在宁波悄然兴起。  去年宁波市先后开展了奉化的工厂化鲍鱼养殖,象山的工厂化俄罗斯鲟养殖、宁海薜岙的工厂化牙鲆养殖。目前,各养殖品种长势喜人, 6、 7月份即可上市,前景非常诱人。  工厂化养殖符合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也是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节地,据介绍, 100立方水体就相当于 6亩精养塘的产量;二是节能,采用封闭循环式养殖,处理 1吨水用电量由原 300~ 1000瓦下降到 5瓦左右;三…  相似文献   

18.
鲍鱼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十分行俏的海水养殖珍贵产品,有关资料表明,现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及港、澳地区需求量旺盛,已经成为替代鱼翅、燕窝的高级食品,餐宴上档次的标志和象征。目前鲍鱼的市场需求量还在进一步地增长,致使鲍鱼的市场价格不断上升。据了解,鲍鱼目前的离岸价已从1984年的每吨1.3万美元上升到4万美元。根据我们在大连、山东等地的调查,养殖鲍鱼的经济效益很高,无论是陆地工厂化养殖还是海上筏式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广东南澳县把鲍鱼作为全县五大名贵海水养殖品牌之一做强做大。在充分发动渔农民、集体单位开发海湾发展鲍鱼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鲍鱼工厂化育苗养殖基地的建设步伐。一方面在征地、用海、供水、供电等方面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力促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做好滩头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开展亚洲龙鱼(金龙鱼)成鱼的集约化试验养殖,对亚洲龙鱼在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饲养方式、水质调节、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今后亚洲龙鱼的工厂化大规模养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同时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