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开展了土壤柴油污染的单因素盆栽实验和柴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添加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的三因素正交盆栽实验,对黑麦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柴油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幼苗的生理变化与调节。结果表明,土壤柴油污染显著减小了黑麦草幼苗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叶SOD活性在柴油浓度0.3%和0.9%时显著降低,POD和CAT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降低;根SOD活性在0.9%柴油浓度下显著增大,POD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下降。受柴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施加锯末体积分数为10%时,黑麦草幼苗叶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为0.3 g·kg-1土时,黑麦草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可见,土壤受柴油污染时,添加锯末和硝酸铵可有效调节黑麦草幼苗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氧化氮(NO)对棉花幼苗生长及碳氮含量的影响,明确幼苗生长参数与碳氮含量的相关性,揭示NO在棉花培育壮苗中的应用价值。设置NO供体硝普钠(SNP)5个浓度水平:0、100、250、500、750μmol/L,在棉花幼苗1叶1心时涂抹叶片,至3叶1心时取样观察对地上部形态指标、根系构型参数、NO含量、碳氮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幼苗形态指标与碳氮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水平SNP处理均有提升效果,且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其中500μmol/L水平SNP处理效果最好,其显著提高了根总长(18.3%)、根体积(28.6%)、根尖数(379.8%)、根系活力(10.9%)、根系干质量(23.4%)、全株鲜质量(16.1%)和壮苗指数(29.0%),叶片蔗糖含量、根系全碳含量和碳氮比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和根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SNP处理可能促进了棉花幼苗的光合碳生产和输出到根系,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与根、茎、叶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棉花幼苗1叶1心期,叶片涂抹500μmol/L SNP有助于培育健壮幼苗,...  相似文献   

3.
缺钾对香蕉苗期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探讨缺钾和恢复供钾对香蕉苗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平衡的影响,为香蕉苗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以正常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观察记录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及出现时间,对比研究缺钾和缺钾后恢复供钾条件下香蕉苗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吸收等变化。【结果】缺钾的表型症状为:老叶发黄,中部叶片主叶脉先呈现橙黄色,并逐渐向叶缘蔓延,然后部分叶片叶缘出现近椭圆形小枯斑,叶柄呈现浅红褐色,缺钾严重时,橙黄色叶片近叶脉处的叶肉发黑,进而干枯死亡,枯叶呈褐色,完全展开的新叶不挺立,上部叶片柔弱、下披。缺钾显著抑制香蕉苗生长,缺钾处理较正常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31%和39%,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了30%、31%和34%,且细根减幅大于中根。缺钾同时改变了香蕉苗氮磷钾平衡,其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9%、21%和19%,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0%、12%和38%,钾含量分别降低了73%、56%和72%,氮、钾吸收量降低,根系的磷吸收量降低;缺钾处理的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N/K、P/K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全株N/P显著降低,根系N/P显著升高。缺钾后恢复供钾,香蕉苗缺钾表型症状消失,但香蕉苗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能同步恢复,香蕉苗生物量仍低于正常处理,各部位的氮含量、根系的磷、钾含量仍高于正常处理,地上部和全株的钾含量和吸收量也未增加至正常水平。供钾后地上部和全株的磷吸收量显著降低,且低于正常处理。【结论】缺钾对香蕉苗营养状况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恢复滞后于表型性状的恢复,香蕉苗施肥要针对其营养特性施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60%强度间伐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与土壤养分耦合关系,以间伐后5 a和未间伐(对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0<土层深度(d)≤60 cm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与土壤氮磷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间伐显著降低了0相似文献   

5.
为了解 N、P 配施对常绿阔叶树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施量对青冈、苦槠幼苗叶片养分含量及幼苗根、茎、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施磷均能增加两树种幼苗叶片的氮含量;施磷能增加幼苗叶片磷含量,而高浓度施氮会降低叶片磷含量;低浓度施氮及施磷均可减缓青冈生长过程中叶片磷含量的下降;施氮、磷对青冈幼苗叶片碳含量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对苦槠幼苗叶片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氮后青冈幼苗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根>叶>枝,施磷后则为根>枝>叶;而施氮、磷后苦槠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根>枝>叶。青冈和苦槠幼苗期对氮、磷肥的供应较为敏感,适当施加氮、磷肥有利于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李丹  付玉嫔  杨卫  祁荣频  吴涛  徐亮  尹艾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17-3219,3230
[目的]研究氮、磷营养对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沙培盆栽试验,设置低氮、低磷、缺磷3种营养液处理水平,以平衡营养液处理为对照,研究云南松幼苗针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及其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下降;缺磷、低磷处理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尤其是缺磷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对照的2.3倍,低氮处理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以磷的缺乏时更为明显,而氮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生物量的影响则表现为,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全株干重均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则不同,缺磷、低磷时根冠比高于对照,低氮处理时则低于对照。[结论]磷缺乏比氮缺乏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影响更明显,云南松幼苗对氮胁迫比对磷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植物生长以及碳氮累积的影响效应,以1年生白桦容器苗为材料,以不修剪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强度(弱度和强度)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无机氮和有机氮)施肥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幼苗生长和碳氮累积均有不同影响。修剪并不影响幼苗的生长,不影响幼苗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也不影响幼苗地上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累积量,但显著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进而降低了全株幼苗的氮累积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幼苗地下部分的淀粉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从而导致幼苗地下部分NSC分配减少。施氮肥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影响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但显著地促进了幼苗生物量的增加,且施用无机氮和有机氮提高幼苗生物量的效果受修剪处理的影响。不修剪时,施无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而修剪时,施有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施氮肥使幼苗地上、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氮累积量显著提高,施无机氮肥显著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但幼苗利用有机氮相对于无机氮节省了对地上部分NSC(主要是可溶性糖)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疆极端干旱区土地沙化贫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恢复困难等问题,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设置5、10、15、20 g/株4个聚天冬氨酸保水剂施用量,分析不同施用量对胡杨幼苗功能性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施保水剂能提高土壤、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幼苗水分亏缺程度,减轻干旱缺水对胡杨幼苗的伤害.(2)根施保水剂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和当年生小枝生长,增加总叶面积和小枝生物量,根施15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株高、地径和小枝长度绝对、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增大(P<0.05).(3)根施保水剂能扩大幼苗叶面积和提高展叶效率,促进枝叶生长,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生产与整株生物量.根施15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质量、展叶效率和整株生物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施20 g/株保水剂幼苗叶功能性状和生长指标、生物量均降低.(4)回归分析显示,根施12.42~15.52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各项生长指标最佳.总之,根施保水剂有效地缓解了土壤旱性,促进胡杨幼苗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干旱区节水抗旱造林,聚天冬氨酸保水剂适宜用量为12.42~15.52 g/株.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数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氮肥用量过多成效甚微的问题。为探讨减少氮肥用量且施加固氮菌剂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设置减半氮肥(对照CK)、施全量氮肥(T2)、减半氮肥配接种固氮菌剂(T3)共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减氮配施固氮菌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2、T3处理下烤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T2>T3;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在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T3>T2,真菌数量则表现为T2>T3,其中NC102、KRK26在T3处理下细菌数量比T2分别多44.77%、22.65%;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多33.81%、31.77%;真菌数量比T2分别少19.28%、15.54%。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细菌与叶片全钾、全氮、全磷、株高、叶长、叶宽、茎生物量等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烤烟在不同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对枇杷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1 a生‘大五星’幼苗(Eriobotrya japonica L.)为试材,喷施稀释0(对照,蒸馏水)、50、100、150和200倍的氨基酸水溶肥,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氨基酸水溶肥增加了枇杷幼苗的生物量,且100倍时枇杷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45%和44.41%。氨基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且100倍时枇杷幼苗地上部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0.01%和32.49%;150倍时地上部全钾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36.44%。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枇杷幼苗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与生物量密切相关,表明氨基酸水溶肥促进枇杷幼苗吸收养分进而促进幼苗生长。【结论】氨基酸水溶肥可有效促进枇杷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并以稀释100倍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中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施用芽孢杆菌B006菌剂对茄子生长及产量的促进作用,采用灌根法测定施用芽孢杆菌B006菌剂(1×107 CFU·mL-1)对盆栽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开展两因子、两水平交互田间小区试验,在土壤水势分别为-30 kPa和-40 kPa条件下,设置施用和不施用(对照)芽孢杆菌B006菌剂共4组处理。各处理均施用278.77 kg·hm-2化学肥料(N/P/K为17:9:34)。采用电子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采用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分别在移栽时和定植后30 d浇灌浓度为1×107 CFU·mL-1的B006菌剂稀释液。35 d后测定茄子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质量,50 d后调查茄子开花数,每次施肥前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收获期测定产量,收获后测定根长和根干质量。结果表明:施用B006菌剂处理的盆栽茄子株高、茎粗、根长和根干质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7%、20.7%、28.7%和67.0%。在日光温室大棚试验中,施用B006菌剂处理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水势-30 kPa和-40 kPa条件下,施用B006菌剂处理的茄子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4.5%和18.1%。当灌溉量从804.88 m3·hm-2减少到574.91 m3·hm-2时,施用B006菌剂的两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施用芽孢杆菌B006菌剂可以促进茄子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甚至在少水灌溉条件下不降低茄子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夏蜡梅、美国蜡梅一年生苗为试验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施肥种类、施肥配比对夏蜡梅、美国蜡梅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与传统水溶性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显著提高全株的磷、钾养分含量,促进夏蜡梅、美国蜡梅幼苗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实现苗木养分的平衡;相同施肥方式及施肥配比下美国蜡梅的形态指标及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夏蜡梅;且当氮磷钾配比为14-14-14、施氮量为1000 mg·株~(-1)时,夏蜡梅和美国蜡梅苗木生长效果均较好,苗高分别为23.50和30.40 cm,地径分别4.03和3.19 mm;总生物量分别为0.92和1.10 g·株~(-1);质量指数分别达到0.0927和0.0847;氮磷钾含量较高,夏蜡梅为23.38、4.39和28.23 mg·株~(-1);美国蜡梅为23.38、4.37和30.20 mg·株~(-1)。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对直杆蓝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酸性黄壤、中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3种土壤,以及草炭、蛭石、谷壳、锯末、河沙等为主要基质,按照不同比例配制,进行直杆蓝桉容器育苗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株高、干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根干重差异极显著;3种土壤以中性紫色土育苗效果最好;添加一定量的草炭、河沙和蛭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谷壳和锯末影响幼苗生长。综合育苗效果和成本,选择T4(中性紫色土∶草炭(体积比)=4∶1)、T5(中性紫色土∶河沙(体积比)=4∶1)为直杆蓝桉容器育苗最好基质配方,可用于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4.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秸秆、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水稻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与土壤pH值和EC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各施用量下,以10 g·kg-1处理的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实验比较研究了7种植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率,阿特拉津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以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去除效率与植物生物量、根系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能有效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去除效率最高的是皇竹草,比对照提高了40.37%,7种植物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皇竹草斑茅黑麦草高羊茅龙葵牛筋草香附子;不同植物的生物量、根冠比与植物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866;7种植物对阿特拉津均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与转运的能力,其中皇竹草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高,分别为0.54和2.81,其次为斑茅和高羊茅。可见,皇竹草、斑茅和高羊茅对土壤阿特拉津污染具有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滴灌追氮管理对宿根蔗田土壤氮组分和N2O排放的影响,揭示影响土壤N2O通量的土壤因子。【方法】以二代宿根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为研究对象,在移动防雨棚内进行2个滴灌灌水量[田间持水量的70%~80%(W0.8)和田间持水量的80%~90%(W0.9)]及3种滴灌追氮比例(等氮量250 kg·hm-2,其中,N0为用作追肥的氮肥全部施用到土壤中,N5为50%土施追氮、50%用滴灌系统施用,N7为30%土施追氮、70%滴灌追氮)的田间试验。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测定蔗田土壤N2O通量、pH和氮组分含量,并分析土壤N2O通量与土壤pH和氮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土壤N2O通量在施用氮肥和灌水后2 d较高,其中,分蘖后期和成熟期W0.9N5处理的土壤N2O通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W0.9条件下,分蘖后期N5处理的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比N0和N7低47.3%和11.8%,伸长后期N5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污泥及强化措施对稀土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添加城市污泥对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在添加污泥基础上添加蔗渣和土壤调理剂的强化效果,以期为稀土矿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稀土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添加污泥(T1)、添加污泥+蔗渣(T2)、添加污泥+蔗渣+土壤调理剂(T3),矿区土壤作为对照(CK),以剑豆Canavalia gladiata为种植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土壤改良效果;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剑豆生长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改良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均极大地改善了矿区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剑豆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元素吸收。其中,T1处理使土壤容重降低27.64%,总孔隙度提高23.91%,毛管持水量提高42.41%,有机质含量提高11.01倍,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T2处理的土壤物理性质优于T1,有机质含量提高25.9%,pH提高0.32;T3处理的土壤pH(7.22)最高,较T2提高49.17%,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46%和11.05%。T2和T3处理植株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T1和CK,且T2和T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单株氮、磷、钾的积累量均在T2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4.43、172.07、931.35 mg,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CK、 T1、 T2、 T3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06、 0.56、 0.83、 0.90,土壤改良效果排序为T3T2T1。【结论】添加污泥显著改良矿区土壤,在添加污泥基础上加入蔗渣和土壤调理剂的改良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料对镉污染酸性土壤伴矿景天修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是一种镉/锌(Cd/Zn)超积累植物,是Cd污染土壤吸取修复的理想植物。为提高伴矿景天(S.plumbizincicola)对Cd污染酸性土壤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猪粪和水溶性有机肥4种有机物料为材料,分别按土质量1%、3%的施用量施入Cd污染酸性农田土壤,研究了4种有机物料对伴矿景天Cd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有效改善供试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因有机物料种类和施用量而异,以3%水溶性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了50.0%。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物料显著促进了伴矿景天生长,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8%~40.69%和4.17%~54.17%;水稻秸秆、大豆秸秆和水溶性有机肥处理伴矿景天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0.02%~64.91%和10.95%~45.78%。单一种植伴矿景天修复后土壤Cd去除率为27.6%;施用有机物料辅助修复,土壤Cd去除率可达29.8%~50.7%。因此,在Cd污染酸性土壤伴矿景天(S.plumbizincicola)修复中,可考虑水稻秸秆还田和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来提升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