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生物有机肥及水稻移栽密度对松粳16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基施旺生物有机肥为生物有机肥,研究生物有机肥及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而中密处理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低密处理利于提高水稻穗粒数,在F3M3处理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3.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正>种植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有效方法。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三系法杂交水稻。随着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水稻上施用硼锌肥试验,并对其肥效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硼锌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解决宿松丘陵地区水稻缺锌、缺硼症状,提高单位面积产质量和硼锌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0年宁都县梅江镇晚稻配方施肥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配方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均衡发展,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等,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能节省肥料成本,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是水稻育秧史上的新突破,是提高水稻亩产量的一条捷径。文章从苗床的选择与处理、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量、施肥、盖种、苗床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旱育带蘖壮秧的技术措施,为培育壮秧,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湖北钟祥的水稻高产田为例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结实率>单位面积穴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平均每穴有效穗数,说明在当地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结实率及单位面积穴数对产量贡献较大,因此,在提高结实率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水稻与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As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单作(对照)、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条件下水稻产量、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As累积量的变化。【结果】4个处理水稻收获期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均表现为: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水稻单作。与对照相比,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As含量,增幅分别为88.50%、65.38%、68.25%和45.45%;对土壤As的提取量为5.44 mg·m~(-2),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67倍;水稻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与红苋菜间作和与籽粒苋间作,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3.79%。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显著下降,间作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为与圆叶白苋菜间作,为对照的59.15%;间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水稻与苋菜间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以及根区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能从As污染土壤中提取最多的As,生产出的苋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与水稻复种,改变传统的1年1茬的水稻栽培形式,实现1年两茬,提高了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及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三六氨基酸液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在一季水稻上进行了三六氨基酸液肥+赤霉素试验,结果表明:一季水稻抽穗初期,叶片喷施三六牌氨基酸液肥+赤霉素,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上海市宝山区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以及种植方式、种植品种、高产典型等生产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宝山区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明确了今后水稻生产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东北地区76份不同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氮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肥力水平下,不同水稻基因型的产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根据产量变化情况,确定辽盐2号、吉粳803、辽星1号等22份水稻材料为氮高效型水稻品种,通35、沈稻12、长白15等27份水稻材料为氮低效型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肥力条件下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施氮条件下,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氮肥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氮低效型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实粒数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稻谷和稻草的产量均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地上部单位面积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稻谷产量与籽粒需氮量和养分内部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施氮240 kg.hm-2时,增产作用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是水稻育秧史上的新突破,是提高水稻亩产量的一条捷径。文章从苗床的选择与处理、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量、施肥、盖种、苗床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旱育带蘖壮秧的技术措施,为培育壮秧,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单位面积的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然而病虫害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大重要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些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利用沼液、沼渣,探索其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特设置沼渣育苗培肥、沼液浸种、沼液喷施试验,为我镇大面积沼液(渣)在水稻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旱种水稻不同品种类型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8年湖南省12个试点的田间试验资料表明,在早种条件下,杂交水稻产量最高,常规水稻次之,陆稻较低。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提高旱种水稻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此外,增加基本苗,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对增产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发挥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潜力,结合黎平县水口镇河口村实际,本文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本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藻类生物肥地福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水稻移栽后在大田中开展地福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藻类生物肥地福来(活性细胞肥)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水稻齐穗及成熟,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升水稻株高以及茎基部宽度、每穗实粒数,从而增加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