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离体胚轴的脱水及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种子离体胚轴的耐脱水力大于其整粒种子的耐脱水力,经硅胶脱水至11%含水量时仍有70%发芽率。5%-10%的蔗糖和脯氨酸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芒果离体胚轴的耐脱水力,但效果不显著,含水量为8.7%-38.6%的干燥离体胚轴经液氮(-196℃)贮藏24h后,生活力完全丧失 。  相似文献   

2.
新采收的山葡萄种子风干后含水10.92%,硅胶干燥使其含水量分别降至6.2%和3.5%。经过干燥脱水的种子TTC染色百分率同风干种子相比没有差异,均为100%。种子密封置室温、0 ̄5℃、-18℃及-196℃下保存5年。室温下保存的种子全部丧失生活力,低温下保存的种子均有存活,其中以-196℃含水量3.5%的种子出苗率较最高,达74%。试验证明山葡萄种子含水量降至3.5%不损害种子生活力,并可用低温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地膜和稻草覆盖试验表明;覆盖能提高冬春期间的土壤温度0.4-2.6℃,增加土壤绝对含水量0.5-3.3%;降低伏秋期间的土壤温度6.9-8.4℃,增加土壤含水量1.7-2.5%,覆盖协调了土壤中水热间的矛盾,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程能防御10-12天的季节性干旱,使作物物增产率达10.6-17.0%,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80-8.25kg/mm.ha。  相似文献   

4.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精量播种可省种,省工,壮苗增产,节约种子60%-70%,节约间,定苗用工270-345h/hm^2,增产12%以上,影响油菜播种出苗的因素依次为土壤水分,播种深度,播种量和籽粒大小,要保证油菜出苗整齐,土壤含水量应大于16%,播深1-2cm,播量控制1.5-2.0kg/hm^2。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耕作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2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表明,豫西晒旱地小麦的施肥期提前到雨季来临的7月上旬,把预施的各种肥料全部施入,以后遇雨只耙不犁,播种前不翻耕,比以往习惯施肥法增产10.1%-16.5%。  相似文献   

6.
辛学 《新农村》2007,(1):26-26
1.五要 (1)要充分降低种子的含水量种子收获后,含水量较高,必须进行晾晒,使其达到安全含水量。如玉米的安全含水量为13%,水稻的安全含水量为12%,大豆的安全含水量为12%。  相似文献   

7.
JP—1S多功能种子包衣剂在旱作玉米和大豆上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JP-1S多功能种子包衣剂在旱作玉米,大豆作物品种上进行包衣处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子包衣剂吸水性强,在春旱条件下能保全苗,提高产量。旱地玉米3点平均产量比对照提高47.3kg/666.7m^2,增产率为11.96%;大豆产量提高24.5kg/666.7m62,增产率为23.51%。  相似文献   

8.
旱期覆盖的保墒效应及对秋大豆出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后的半个月内,稻草覆盖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20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不覆盖自理平均增加2.6%,从插种到出苗的5天中,覆盖土壤的表层含水量保持在24%以上,比不覆盖处理提高6.7%,大豆出苗率达到80%以上,不覆盖处理表土含水量迅速下降,大豆不能出苗,覆盖处理与出苗后不再覆盖的处理相比,成活率提高21.1%,植株高度,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换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分期播种,孕穗、抽穗期和结实率的调查,研究了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与播期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不育率由97.14%降到35.94%,不育率与减数分裂期──孕穗前5日的平均最低温度(T_(min))和平均温度(T)呈极显著负相关,γTmin=-0.818,γT=-0.622。C49S育性转换主要受制于T_(min),T起一定调节作用。在T_(min)<7.7℃,T<10℃条件下,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在Tmin>11.5℃条件下,C49S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研究柳豆一号播种期,密度和N,P2O5,K2O施用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中种植亩产200-230公斤的水平,在来宾以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每亩种植2.5-3.0万株,亩施纯N4.0-7.6公斤,磷4.3-9.1公斤,氯化钾5.2-12.1公斤可以实现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1.
飞播造林种子丸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0种不同处理,筛选出92-03号配方丸衣种。经过大面积的试和生产性能广试验,丸衣种子山场成苗率比对照提高27.3%-37.5%,丸及种子苗木平均比对照提高16.7%-27.7%。  相似文献   

12.
r射线辐照甘草种子当代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60Co-r射线播前辐照甘草风干种子,对甘草植株当代生长和产量有较大影响。1989-1991年所做试验研究表明:一定剂量范围内r射线辐照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使幼苗生长速度提高39.7%-71.8%,主根上部粗度增加1.5%-31.1%,长度增加49.8%-91.5%,鲜重增加64.2%-144.2%而且横生根茎条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后7-10天喷施1次400倍专用叶面喷剂,可促进水稻发根早,返青块,叶色较浓绿,可提前3-5天分蘖,每亩增加分蘖3.8-5.0万条,有效穗增加2.0-3.0万穗,结实率提高3.3%-4.0%,千粒重增加0.30-0.76g,植株矮3.0-7.5cm,增产12%-14%,其增产机理为专用喷剂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剑叶中C^14光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繁殖117A原原种,最理想的供繁种芥酸含量在0.5%以下,不育率在50%左右;最佳的繁殖群体是个体结构较大的117A群体;人工成对兄妹交和隔繁选株均是原原种繁殖最有效的方法,并用前法繁殖一级原原种,每5-6年繁殖1次,每次繁殖2-3kg种子干燥低温贮存;每年以一级原原种采用后一方法繁殖二级原原种,并以之作为原种繁殖所用原原种的一条主要的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干燥方法对大豆种子含水量下降速率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采用CaCl2、硅胶及真空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经回湿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干燥、CaCl2干燥及硅胶干燥3种干燥方法,种子含水量最低分别降至4.44%,5.17%,5.66%,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1.90%,20.71%,13.19%,发芽率分别为93.33%,77.33%,98.6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65%,0.80%,28.61%,种子活力分别为16.05,13.92,16.7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2%,4.3%,25.6%。  相似文献   

16.
流体播种技术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流体播种技术,解决了油菜适播期干旱不能一播全苗的问题,保证了油菜壮苗越冬。越冬至初花期单株叶片比对照多3.4~8.2片,茎粗比对照增加0.54~0.63cm,根条数增加2.5~2.87条,根干重增加65%~79.2%,终花期根伤流量增加1390%~149.4%,且病害轻,三年平均增产28.7%。生育期对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定,平均比对照提高10%左右,保证了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对粮谷中丙线磷残留量的检测,采用新法以甲醇提取样品,经液液萃取净化后,再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测定低限为0.005μg/m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6,变异系数为5.8%-7.8%,回收率为72.0%-100.2%。取代了常规法的繁锁操作程序,使操作步骤更加简便,分析速度快且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及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4种基因型水稻灿粳杂种二倍体为材料,在幼穗离体培养过程和种子发芽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和发芽种子,诱变获得水稻同源四倍体。结果表明,秋水仙素300mg/l和500mg/l的浓度处理愈伤组织,四倍体最高诱导率分别达到45.5%和56.3%,平均诱导率比种子发芽期的四倍体诱导率提高10倍左右。种子发芽期为250-500mg/l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效果较好,四倍体诱导率为2.9-5.  相似文献   

19.
家兔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和移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SH,PMSG,HCG和ICI-80996对20只家兔进行超数排卵,平均每只排卵19.1枚,回收胚胎13.5枚。超排卵数和卵子回收数FSH分别为26.3枚和21.15枚,PMSG为22枚和13.5。将正常的25枚1细胞,7枚2细胞和32枚4细胞期胚胎在TCM-199培养液,5%CO2和 38.5℃环境中培养60-7 0h,63.17%的胚胎可发育至囊胚移植至5只体兔后,产出仔兔13只。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不同密度对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3种不同密度下,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亚有限结实习性大豆品种成熟期最适株高90-95cm,结荚初期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4.5,稳定时间40~45d,净同化率两次高峰期应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12~14g/m2.d和7~7.5g/m2·d,适宜密度为20万株/hm2。从中掌握大豆各个时期的丰产长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