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牛特旗广德公乡郝家窝铺村农民康富,从1981年开始承包350亩荒山、荒沟,搞小流域治理,治山闸沟,植树种草,已得收益,在贫困山区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1981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676元,成了当地拔尖的富裕户。康富所在的郝家窝铺村,过去是个山多沟多、干旱缺水的穷山村。1981年,旗里决定在这里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康富看准了开发建设荒山这条路,积极申请承包治理小流域,经批准当年承包了306亩荒山。1983年又承包了一条面积为44亩的荒沟。四年来,他带领全家六口人(全是  相似文献   

2.
20岁,他穿上绿色军装,走进绿色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绿色梦想——参军报目。30岁,他因工作与绿色结缘,成为最基层的林业工作者。十几年来,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第二个绿色梦想——守护家园。他就是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套海镇林工站站长朱永平。  相似文献   

3.
在人均年纯收入仅780元的贫困山乡,一位基层林业站长13年间将穷得“叮吐”响的林业站搞得富甲一方。他的治站高招是:一学、二千、三带头。湘西保靖,国家级贫困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80元。然而,在它的西北部.与龙山县交界处的隆头乡林业站,经济实力却在湘西自治州基层林业工作站中首屈一指,1996年全站员工平均收入居然达到4500元,跃入了“全国先进林业站”的行列。因为,这里有个好站长——彭昌富。现年51岁的彭昌富是土家族人,初中毕业后相继任隆头乡亚鱼村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以农民身份主持乡林业站工作.1995年…  相似文献   

4.
得雨活茶是人民大会堂的特供国宴茶,不光是两会代表委员喝,连中南海的领导都在喝。在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期间,记者专门采访了得雨活茶的主人——刘浩元。在京西宾馆的房间里,初次见到刘浩元,他健谈爽朗,思路敏捷,说话节奏也很快。一谈起绿色话题,他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他的观念是绿色的,他的理论是绿色的,他的产品是绿色的,甚至这次他的议案《绿化农村要成国策》也是绿色的。他说:“我一生都在追求绿色,因为绿色就是生命的主色。”2004年3月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对他的专访——《山盟海誓皆为绿》,纪录了他为绿色事业所做的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5.
他,1989年调到林业审判庭工作。6年多来,凭着对林业审判工作的热爱,他身先士卒,年年办案都在70件以上,共挽回损失3O0万元。6年中,他先后两次被省林、法两家评为先进工作者;4次被地林、法两家评为先进工作者;7次受到县委及县林、法两家的表彰。6年里,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高歌了一首首对森林爱的赞歌。他就是辰溪县人民法院林业审判庭庭长谢德武。不度蜜月上瑶山罗子山是辰溪县最高山脉,海拔1300多米。这里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林木是当地瑶族同胞的宝贵财富。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个别利令智昏者在界头林地乱砍…  相似文献   

6.
1概况 赵佗为南越武王,开国君王,在位67年,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建元四年(前137年)。祖籍河北真定(现石家庄市正定县),秦末汉初,赵佗带着北方文明南下,进入南方的蛮荒之地,对其进行开发,逐渐繁荣并统一了岭南,统一岭南之后,他念念不忘祖国,一心向往统一,忠心对汉称臣,他是渴望并坚持多民族统一的典范。为了使今人更好的体验其文化精髓,也为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石家庄的历史,弘扬历史文化,石家庄市政府投资修建了省会第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公园——赵佗公园。  相似文献   

7.
绥宁县枫木团侗族苗族乡,依托农林科教中心,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发展高效林业,开发山区资源,取得好效果。去年林业收入达1283.9万元,人平较上年增长400元,达到年人平纯收入881元。这个乡是个价僻山区少数民族乡,森林资源丰富。然而过去这里是山上光砍树,山下光种粮,森林资源越砍越少,林木自政越小,材质越来越差,林农收入低而贫困.为了走出困境,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农,1990年10月,他们由乡、村两级投资33.5万元,建起了一所农林科教大楼,教室、住宿、食堂共1400多个平方米,开设了以林业为主的5个专业班,还没有1500多册的…  相似文献   

8.
新年     
冬天里难得有今天这样的好天气,蛰居小屋许久的我不去转转书摊实在会辜负这暖和的冬阳。在街角,就碰上了那个男孩。“兄弟,我要调到师专教书去了”。他不紧不慢地讲述这好消息。这是我在流浪的途中认识的一个弟兄。他和我同年毕业来到这里,这里是他的家乡,却是我的驿站。学发电的他在一家厂里干过电工,而且后来还失业了。我ffl都不爱说话,有一次,人不多时,我们试验自己还会不会说话结果我们发现少年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北航,只不过,他一犹豫又选择了西安交大,而我,命定磕磕绊绊走到这里与他这逅。他说要上北航也不好…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自1982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在全省14个市州的55个县市区建立森林公园63处,经营总面积24万公顷。2004年,全省森林公园共接待游窑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人6亿元.创社会产值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20%和21.4%。  相似文献   

10.
王吉祥实行家庭股份制赵晓萍谭坪乡西原头村有个王吉祥,别看他人瘦个小,貌不惊人,可是个远近闻名的人物。前几年,他在全县第一个以5万元的标底,购买了本村花圪塔“四荒”地2000亩,引起了全村人的好一阵赞叹。在开发治理中,他又别出心裁,实行了家庭股份制,使...  相似文献   

11.
四人过河     
《内蒙古林业》2008,(1):46-46
一条山涧的西岸是悬崖峭壁,涧内水流湍急,打在岩石上冲起白花花的泡沫,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四个旅客、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正常人来到了这里,他们想要到对岸去。悬崖之间只有一条铁索桥,四人别无他法,只能一个接一个抓住铁链,慢慢攀爬过去。  相似文献   

12.
26年,他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锹一镐挖坑植树,从不间断,26年,他把这片幼林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精。心养护,几乎一日不离地守护在林边树旁;26年,他为了这片绿荫,靠开荒种地.饲养家禽和捡破烂来支付造林开支和家中生活费用,就是在生活极其困难,子女学费都快交不起时,也未打过砍树卖钱的主意。如今,一棵棵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他仍然是两袖清风,家贫如洗。26年来,他义务植树近6万棵,可从来伸手向组织索取过分文报酬,却贡献给团场一座价值约200万元的“绿色银行”。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当代愚公”的75岁高龄的退休职工——邓结…  相似文献   

13.
娄底地区有土地总面积81.2万公顷,其中丘岗山地43.3万多公顷,占543%;拥有森林蓄积量达843万立方米,覆盖率达40.6%。今年已基本实现全面绿化,全区形成了“松、竹、果”三大资源优势。为了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地委、行署已明确了全区“九·五”期间林业工作的重点,主要任务是“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做到四个突破”。三个重点是:突出丘岗山地开发这个重点,建好“千元山”。根据地区行署的总体规划,全区要逐步建成“千元山”8万公顷。在丘岗山地开发和“千元山”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高效为目…  相似文献   

14.
张业森,阳平县五谷镇人,祖宗三代是农民。6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他不甘穷困,大搞造林绿化,在山坡上开出一条致富之路。他一心扑在遣林绿化的事业上,做出了显著成绩,连续五年被评为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工作者和造林能手。创办绿色企业,造林绿化3800亩早些年,张业森做过药材生意。1993年冬,他不顾旁人的嘲笑、讽刺,不顾亲友的阻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农业综合开发,得到在香港的哥哥和在台湾的弟弟的支持,把投资的重点转向林业。他带着早些年做小生意积累的全部“资本”,筹集75万元承包林场,造林种果。白界崖林场与三又顶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江山、遂昌地处浙闽赣三省的仙霞岭深山区,这里有一位与大山相伴的纯朴农民,以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勤奋地耕耘着两地775亩翠竹园,在农村传为佳话。他叫罗志全,今年58岁,遂昌县人,除经营管理好老家100多亩毛竹山外,又承包江山市600多亩低产竹林,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一个决心:当上开发竹山的功臣1983年,遂昌县落实山林责任制时,高坪乡湖莲村也将山林承包到户经营,罗志全第一个下决心,在全县率先承包开发荒山。先是承包村荒芜的竹山63亩,1987年1月,他又承包邻村竹山42亩,承包期20年。这片山因长年…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红土高原,孕育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生物学家,为她奋斗,为她奉献。其中,竹子与自然保护专家杨宇明就是这样一位高原之子。 1970年,刚刚年满15岁的杨宇明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西南林业勘察设计总队第四森调大队。那时,他还是个孩子,对这个单位是干什么的根本不懂。开始派他当泥瓦工,他干得满带劲。木工师傅看中了他,要去当学徒,推刨、锯木,他样样干得有板有眼。渐渐地他熟悉了这里,大山的气息强烈地吸引了他,他渴望背上爬山包,扛着测量杆,倘佯在茫茫林海之中。在他不断地请求下,半年后,他终于如愿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通过生态项目建设和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了“四个增长”和“三个降低”。“四个增长”即:经济总产值由2006年的945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054万元,增长11%;固定资产由2006年的7800万元增长到2007年1.15亿元,增长47%;林场职工工资收入由2006年的15900元增长到2007年的17316元,增长8.9%;多种经营利润由2006年的196万元增长到2007年323万元,增长63.7%。  相似文献   

18.
我叫欧阳爱民,今年45岁,是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紫月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十年来,我靠种植梨树,使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一跃成为年收入6万元的小康之家;我也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农家女成长为一个获得工程师技术职称的果树大王;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公认,推动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乡亲们沿着科学致富的路奔跑。 看到眼前这片茂密的梨林,我感慨万千:这里,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这里曾是我全部的希望和寄托;这里记载着我夫妇十年艰苦创业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深秋,阳光明媚,隆林县岩茶乡龙台村贫困户王乾坤,用后驱动车拉了1000斤烤烟到村收购站,12元1斤,收入1.2万元。2016年,他已卖了烤烟5000斤,纯收入6万元。另外,陆续销售大黑猪10头、清水鸭300只,纯收入2万元。他说,全年已收入8万元,明年两个女儿学费不用愁了。2016年,林业厅扶贫工作队借给他1万元本钱,种植烤烟25亩,还借他2000元买猪苗和鸭苗。  相似文献   

20.
6年前,津市市灵泉乡七家村村民杜慎泽,带领全家3口人,在本村边远的八哥岭荒山上安营扎寨,5年营建100亩果园,走上了兴林致富路,人称八哥岭上“新愚公”。八哥岭地处三乡四村交界处,社会治安复杂,乡、村两级曾多次造林,累遭失败。曾担任过该村支部书记的杜慎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89年,他辞去支部书记职务,主动承包开发八哥岭。当时有人笑他“快“岁的人了,出什么风头?”可是,社慎泽暗暗下定“不贷款、不愿工、个声张、不泄气”的决心,立下了“艰苦创业五年整,百亩荒山绿成荫,不出成果不下山,荒山不绿不见人”的豪言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