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田养殖淡水小龙虾,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目前稻田养虾方式有混作、连作和轮作。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我市稻田养虾采用混作加连作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是稻虾在同一环境下共同生长一段时间,待水稻收割后,利用稻田的闲置期,将稻田作为养虾池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我省对低洼田、冬闲田进行虾类养殖开发进程,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近年来,在对上述稻田试验种一季稻,养一季虾的稻虾轮作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季稻一季虾养殖技术模式。即每年的6—10月种植水稻,11月到来年的5月底养殖虾,一般亩可收获稻500公斤,虾100—200公斤,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志如 《水产养殖》2012,33(3):22-25
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目前稻田养虾方式有混作、连作和轮作。根据几年的生产实际,淮安市稻田养虾采用混作加连作的养殖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形式。这种方式是稻虾在同一环境下共同生长  相似文献   

4.
盱眙县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龙虾稻田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模式,其养殖过程可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阶段,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种稻,此时稻田以养虾为主,若下半年的稻田种植水稻后不再养虾,则全年的养殖与种植过程称为"虾稻连作"。若下半年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继续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则称为"虾稻共作"。2015年盱眙县开展了"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试验区年产小龙虾  相似文献   

5.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1养殖条件1.1稻田选择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土质最好为壤质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涝不渍不旱,尤其是冬季,要保障稻田能上足  相似文献   

6.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以下简称稻田养虾)起步于本世纪初,尤以湖北潜江为代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在克氏原螯虾几个主产省份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形成了以稻虾连作、稻虾共生等为主的稻田养虾模式。本文对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现状及展望作了分析综述,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康民 《科学养鱼》2002,(10):18-18
稻田养龙虾的模式在美国南部的实践常常被称之为一种稻田轮作系统。实际上,轮作的意思只是指两种作物有不同的收获季节罢了。水稻在早秋收获,而龙虾要到隆冬收获,直到晚春、甚至到初夏均可上市。不过,龙虾的繁殖和幼虾的早育正好在稻谷生长的时候直到稻谷收获后,几乎同时发生。整个稻谷的生长期内都有龙虾存在。一定意义上说,龙虾的养殖一部分和水稻同时,一部分是轮作。稻田养龙虾有三种模式可以采用:水稻—龙虾—水稻模式;水稻—龙虾—大豆模式;水稻—龙虾—休耕模式。它和大多数的养殖系统不太一样,向稻田放养的是成熟的亲虾,…  相似文献   

8.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时节,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改善稻谷、小龙虾品质的一种生产形式。近两年,广东省连南瑶族高寒山区充分利用稻鱼生态工程建设和小龙虾养殖基础,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养殖模式介绍目前连南稻田养殖小龙虾方式有稻虾共作、稻虾连作以及稻虾共作加连作的混合模式。稻虾共作模式:连南高寒山区多  相似文献   

9.
一、江西省冬闲田一季稻一季虾养殖模式 为加快我省对低洼田、冬闲田进行虾类养殖开发进程,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近年来,在对上述稻田试验种一季稻,养一季虾的稻虾轮作技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正二、虾稻共作标准化养殖技术虾稻共作理论设计之初主要是基于繁养一体化模式,以销售虾苗和商品虾为主题,随着虾稻共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虾苗市场萎缩,呈现以生产大规格商品虾为主的养殖趋势。我们已经开始探索繁养分离养殖模式,该项技术正在探索总结阶段,现就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虾稻田条件养虾稻田应满足以下条件: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起,江苏省就开始了生态农业建设和试点工作。稻田养殖就是一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进入90年代以来,全省稻田养殖已进入了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发展时期,1995年已发展到了19607公顷(29.41万亩)。稻田养殖模式的推广,对于中低产田的改造、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稻田立体养种类型与实绩稻田养殖类型有稻鱼虾、稻鱼蟹、稻鱼蚌等。如江苏郑州徐塘乡1994年推广了1510亩稻田养蟹养虾,亩利润获2575元。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江都市自1992年开始利用中低产田及废荒地进行了稻田养虾、养鱼、养蟹的…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08,(10):33-34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陛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相似文献   

13.
苏秀文 《齐鲁渔业》2005,22(12):34-34
2004年我们在垦利县胜坨镇开展了水稻与日本沼虾、河蟹、鱼类高效生态混养,通过利用稻田内的水、肥、杂草等,为鱼、虾、蟹提供特定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单纯的种植、养殖模式,从而达到“稻养鱼虾,鱼虾蟹养稻,种植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通过在当地推广,平均每667m^2增产稻谷91kg,生产水产品51kg,形成了适宜在当地推广的高效生态稻田养殖模式。该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增产、增收等多种效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秀文 《内陆水产》2005,30(10):20-20
2004年笔者在垦利县胜坨镇进行了水稻与日本沼虾、河蟹、鱼类高效生态种养试验,通过利用稻田内的水、肥、杂草等,为鱼、虾、蟹提供特定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单纯的种植、养殖模式,从而达到“稻养鱼虾,鱼虾蟹养稻,种植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经当地推广,每667m^2增产稻谷91kg,生产水产品51kg。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与信息     
福建省水稻底下养对虾 中国首创的“稻底养虾”技术日前在龙海市获得成功, 1万多千克在稻田养殖的对虾开始上市。 在稻田的四周挖一条宽 1米多,深 0.5米左右的沟,然后在稻田里灌上一定深度的水,并在正常生长的水稻下面放养对虾、沙虾、草虾等品种,这就是“稻底养虾”模式。这种方法使得水稻与虾形成良性循环的生长系统,具有减少病虫害、投料少,肉质好等特点。由于这种方法不增加养殖水面,不影响水稻生产,又能快速增加收入,因此受到农民欢迎,目前龙海“稻底养虾”面积已达 330多公顷。 据介绍,每 667米 2稻田可养虾 35千克,…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发展现状与建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稻田养殖现状近年来,一场新的稻田养殖技术在中国大地上蓬勃掀起。与上世纪的稻田养鱼方式相比,其不同之处是:①养殖对象以特种水产为主体。往往以经济甲壳类为主体,如河蟹、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下同)等,鱼类(泥鳅、黄鳝等)为辅。②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蟹(虾、  相似文献   

17.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殷建平 《中国水产》2017,(11):104-106
<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首先从技术要点,而技术要点又分为稻田改糙、清理消毒、水草种植施肥、虾苗放养和管理等。然后对稻虾鳅共作进行效益分析,最后说说发展经验。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即"一季虾、一季稻、一季鳅",将稻虾轮作模式和稻鳅共生模式相融合,上半年在稻田空闲期开展小龙虾养殖,实现水稻和小龙虾轮作,下半年在稻田中养殖一季泥鳅,实现水稻和泥鳅共作。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渔互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玉凤 《齐鲁渔业》2004,21(12):20-20
稻田冬季养虾,是利用稻田收获后的冬闲沟,进行冬季养殖的一种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稻、虾、鳅生态种养模式,是在稻虾轮作、稻鳅共生基础上进行融合和提升的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吸肥去污",净化养殖水质;青虾摄食稻田饵料,泥鳅钻地松土,在田中造肥、松土、除虫;稻田生态系统实行"一种二养三收",使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双丰收,从而达到稳粮增收、减肥减药、绿色生态的生态高效目标。现将该模式进行总结介绍。一、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