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2.
苎麻冬闲地套作莴笋、大麦,使麻园总产值比未套作的分别提高66.97%和18.49%,比冬套青菜增值52.37%和8.13%。与麻园冬闲地利用相应的种植形式是实行苎麻宽窄行,以97:43cm的行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田仁伸 《中国麻作》1997,19(4):43-44
苎麻冬闲地套作莴笋,大科,使麻园总产值比未套作的分别提高66.97%和18.49%,比冬套青菜增值52.37%和8.13%。与麻园冬闲地利用相应的种植形式是实行苎麻宽窄行,以97:43cm的行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我市是全国重点苎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但苎麻根腐线虫病在我市为害十分严重。调查表明,三年以上老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9.94,中等发病麻园减产20—30%,重者失收。1989年我们用克线丹对该病作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5.
苎麻病害主要由线虫、真菌和细菌引起。每年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其中老麻园损失更重。(一)苎麻根腐线虫病 PratylenchusPenetrans Cobb 是导致苎麻败蔸减产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甚至失收。地下根茎被害,初期病斑为不规则黑褐色小斑,稍凹陷,后  相似文献   

6.
沅江苎麻败蔸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益阳是湖南和全国的主要苎麻产区。1986-1995年,全市年平均种植苎麻27.60万亩,累计生产原麻34.84万吨,新老麻园年平均亩产126公斤。这10年,面积较前10年扩大2.5倍,产量增加3.1倍,单产提高16.70%。单产较全省同期每亩91公斤高38.50%,较全国同期每亩73公斤高72.60%。1995年,全市种植苎麻25万亩,其中当年新扩6万亩,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新老麻园平均亩产仍达128公斤,实现了连续10年持续高产稳产。1益阳10年甚麻持续高产稳产的技术动因1.1推广“三当”栽培技术80年代初,全市针对“一年种麻三年穷”的状况,开始…  相似文献   

8.
苎麻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病害主要由线虫、真菌和细菌引起。每年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其中老麻园损失更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县苎麻生产发展迅速,1984年亩产和总产均达历史最高水平,万亩新老麻园平均亩产84.5公斤.其中范镇乡4个高产村1169.77亩麻园,平均亩产达159.3公斤,有一百余户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并出现了亩产250公斤的亩产地块。1985年全县发展到30827亩,在三麻严重受旱的情况下,原有万亩老麻园平均亩产仍达123公斤。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苎麻纤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建麻园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问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结果分析表明:苎麻采取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基本苗12万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加强后期田问管理,可比稀植麻园提前一年以上进入盛产期,第三年纤维产量就达3000kg/hm^2,比稀植麻园增产40%,第五年达4500kg/hm^2,仍比稀植麻园增产26.7%。  相似文献   

11.
怎样搞好苎麻冬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冬培就是冬季在麻园进行培育管理。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尽管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部分的麻蔸并没有休眠,仍在进行孕芽壮蔸等生命活动。冬培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延长苎麻宿根年代,为苎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据我所试验,苎麻冬培全年可增产44.8%,新麻增产更多。冬培包括深中耕、重施肥、培土覆蔸三个内容。  相似文献   

12.
苎麻横沟象是新发现的一种钻蛀苎麻地下茎的害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苎麻,以幼虫为害影响最大。被害麻蔸生活力衰退,地下茎逐渐转枯变朽,麻株生长细弱,甚至枯死。据田间调查,三龄以上老麻园麻蔸被害率一般达40~70%,严重的达90%,是导致麻蔸衰败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3.
对沅江苎麻平衡增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江苎麻生产在全国享有盛誉。苎麻种植面积为全国之最,总产名列全国县级首位.单产名列前茅。但仍有30%的苎麻面积的产量低于全市平均产量,本文企图从麻园基本建设、苎麻新品种推广、气候条件、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以及苎麻市场等方面进行剖析,寻求苎麻平衡增产之措施,促进苎麻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国苎麻生产发展很快,不少新麻区的农民因缺乏技术指导,往往事倍功半。为了能对新麻区有所帮助,特撰写本文。一、选好种麻土壤,建设好麻园苎麻是多年生作物,要想受益快,又要高产稳产,选择好种麻土壤和建设好麻园极为重要。适宜种植苎麻的土壤种类比较广泛,对土壤酸碱度(pH)适宜的范围也比较  相似文献   

15.
红黄壤丘区旱耕地种植苎麻,较种植其它作物可增加产值35.3-241.2%,增加生物产量180%左右,每年每亩有5000kg左右鲜物还地利用。在30℃坡度下,水土流失量分别约减轻44.96%和48.7%。4年以上麻龄麻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分别增加49.4%和18.1%,有明显提高土壤肥力作用。且土壤水热状况、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剖面特征等均有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老麻地改种其它作用均可增产。据此,  相似文献   

16.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徐勋元 《江西棉花》2007,29(1):36-37
瑞昌市苎麻生产的发展面积由1991年的470hm2至现在2200hm2,累计新增苎麻面积1730hm2.苎麻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栽下去在麻园里一"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原来栽苎麻,一般要头年栽麻二年受益.现在瑞昌发展的新麻园当年就有好收成.2006年瑞昌市1600hm2新麻园,当年平均收麻600kg/hm2以上,最高的达879kg/hm2.现将新麻园当年受益的经验和主要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8.
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苎麻种植的综合效益.利用苎麻头麻和二麻行间空地,进行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高麻园综合利用率,提高苎麻地经济效益.本文从成龄麻园的食用菌套作时间、方法以及出菇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亩产达360公斤。  相似文献   

20.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导致苎麻败蔸,造成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据主产麻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万余亩三龄以上老麻地调查,平均发病率56.5%,病情指数32.31,其中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从健、病麻地测产和经药剂防治后的增产效果看,发病中等的麻地,产量损失20-30%,重者失收。全国每年因该病损失苎麻10万担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