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经五年的研究,总结了黄麻亩产1000斤(粗麻)的生育特点与长相标准;研究了千斤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的基本要求、群体结构、营养吸收、纤维发育和生物产量积累等基本规律及技术指标。提出了①搞好麻田建设,隔年打好丰产基础;②选用高产良种,保证足够的生育期;③合理控制群体,多争有效株数;④增施有机肥料,主攻单株生产力;⑤防止倒伏,促进纤维发育等亩产1000斤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1981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黄麻,红麻创高产竞赛活动,要求红麻亩产超1000斤,黄麻亩产超900斤。我区各社、队报名参加这一活动的有38个单位共40块麻地。在多次暴风雨和台风的影响下,县科委于9月25—30日组织县、区、社技术干部进行实地验收,红麻亩产超1000斤的有12块地,都是青皮三号品种,共计32.65亩,平均亩产1106.9斤。  相似文献   

3.
1981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黄麻、红麻创高产竞赛活动,要求红麻亩产超1000斤,黄麻亩产超900斤。我区各社、队报名参加这一活动的有38个单位共40块麻地。在多次暴风雨和台风的影响下,县科委于9月25—30日组织县、区、社技术干部进行实地验收,红麻亩产超1000斤的  相似文献   

4.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所进行了亩产200斤皮棉栽培措施及其生育规律的高产研究。一九七八年0.7亩,亩产203.3斤:一九七九年1.15亩,亩产211.6斤;一九八○年1.15亩,亩产216.4斤一九八一年1.15亩高产试验地亩产皮棉257.4斤,全所35亩丘陵红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213.7斤。下面就几年来的高产研究,侧重于一九八一年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及生育进程,进行初步总结: 一、栽培管理措施棉花高产是它自身的种性和良好的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生育进程符合高产要求,必须  相似文献   

6.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印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正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  相似文献   

7.
我所在总结大豆亩产400斤基本经验基础上,开始探索亩产500斤大豆的生育规律和综合技术。自1980年以来连续四年亩产在45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528.6斤。1981年五个点平均亩产492.2斤,1982年五个点平均亩产500.7斤。本文以所内近两年的研究资料为主加以整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作》1979,(4):45-46
我场岂孟生产队,1971年冬试种24.6亩“东一号”剑麻丰产试验田,经过培育管理,纤维产量不断提高,由1973年亩产124斤上升到1978年的1157.3斤(历年产量见下表),成为我场剑麻纤维亩产突破1100斤的生产队。78年亩产纤维比大田平均亩产增长5.4倍,为我场大面积夺取“东一号”剑麻高产提供了经验。其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庞振潮 《中国麻作》1984,(1):8-9,33
浙江的黄麻、红麻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的萧山、上虞、杭州、余杭和海宁五县市。产量较高,平均亩产生麻超过800斤,上虞县在900斤以上,丰产试验田达1300-1500斤。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年与年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业》1979,(2):27-27
我所1972年种的高产试验东一号麻10.12亩和1973年种的高产试验麻9.72亩,1977年初见成效,经农垦局、所、场、队四级的领导,科技人员和工人代表验收,获得亩产干纤维超1000斤的高产纪录。1977年全所收割东一号麻570亩,总产干纤维93.52吨,平均亩产328.1斤。其中一队高产试验麻10.21亩为第四割年,每株留叶45片以上,亩产鲜叶17180.5斤,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比六十年代增长23.8%。三十年来,单产平均每年递增10斤以上。特别是1978年,单  相似文献   

12.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组织群众科学种麻,实现增产增收,我们从1981年以来,坚持在吴阳公社那介大队办黄麻高产示范点。通过抓好示范户,进行各种试验、示范,推广增施化学钾肥、宽窄行种植和利用五边地插梢留种技术等,获得黄麻增产。1981年,该大队种麻200亩,平均亩产840斤,比1980年增产6%。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1979~1983年黄麻夏播留种的研究结果。试验采用优良品种“179”和梅峰4号,在莆田以南地区7月15日以前播种,“179”平均每亩收种子81斤,麻皮547斤;梅峰4号收种子63斤,麻皮568斤。黄麻夏播留种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算的。文中对夏播留种的栽培技术特点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公社是个老麻区,全社种黄麻3600亩。 1977年,这个社的红五月大队第六生产队,用尼龙育苗移栽与大田育苗移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3.7亩尼龙育苗移栽的亩产710斤,比大田育苗移栽的亩产多117斤,增产19.7%。皋塘大队第六生产队,尼龙育苗移栽0.5亩,亩产达850斤。1978年,总结  相似文献   

16.
黄麻与水分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消耗最多的,最重要的原料与介质,是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员。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都离不开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活。黄麻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了解黄麻与水分的关系,掌握黄麻的需水规律,给土壤提供最优的水分条件,是黄麻充分和全面发育的首要因素。但有关黄麻水分生理的研究报导很少,作者在研究黄麻高产规律时,对麻株各器官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叶面的蒸腾强度,以及黄麻高产群体对水分的反应等问题作了一些观测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麻单株不同茎段经济性状纤维品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程新奇,孙家曾,郭安平(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黄麻纤维单产不仅受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单株纤维重’“。群体结构通过合理栽培可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单株纤维重及其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麻业》1979,(4):45-46
我场岂孟生产队,1971年冬试种24.6亩“东一号”剑麻丰产试验田,经过培育管理,纤维产量不断提高,由1973年亩产124斤上升到1978年的1157.3斤(历年产量见下表),成为我场剑麻纤维亩产突破1100斤的生产队。78年亩产纤维比大田平  相似文献   

19.
100多年以来,世界黄麻生产久兴不衰,但近10多年以来,由于合成纤维和集装箱运输取代了部分麻袋;国际市场上稻米价格高,农民将部分麻田改种水稻;以及世界市场上黄麻供需形势的变化,价格不稳定,导致黄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产量均有所下降。本文报道近10年来世界黄麻、红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生产、进出口和价格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麻作》1979,(2):27-27
我所1972年种的高产试验东一号麻10.12亩和1973年种的高产试验麻9.72亩,1977年初见成效,经农垦局、所、场、队四级的领导,科技人员和工人代表验收,获得亩产干纤维超1000斤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