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农业.农民》2009,(7):I0002-I0002
特性:本品种属高科技品种,属中性成熟品种,生长期110天左右,具有分蘖率高,分枝多,单株结夹多达3000个,产量高等特点。合理稀植亩需种0.5公斤,1500株/山,春豆亩产1000斤以上,夏豆亩产600-800斤。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讯"天脊集团的服务很好,打个电话就送肥到地头,农化人员经常过来指导种植,提醒用肥时间。"山东省禹城市农民王厚江提起天脊的服务,一个劲儿称赞。他所讲的这个服务内容,正是天脊集团八大服务工程之一的农化服务升级工程。从工程全面推广3年时间来看,高质量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保证了企业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一直是100%。以王厚江为例,他施用天脊化肥茄子亩产能达到1.5万斤、芹菜亩产2万斤,收入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东尚庄村菜农唐家岭高兴得笑不拢嘴,他举着手中的茄子向笔者介绍说:“这是山东省目前最好品种——紫光茄子,是由镇蔬菜协会从寿光‘挖’来的新品种,这一个就有1斤多。”馆驿镇副镇长、镇蔬菜协会顾问陈继华给笔者算了一笔细账,“这种茄子每亩栽培3000多棵,每棵产量10斤左右,亩产3万斤,市场平均批发价格1.2元,菜农亩均毛收入3.6万,真正达到了一亩园胜十亩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锦州地区中晚秋茄子供不应求,麦茬茄子可调节市场短缺.麦茬茄子由试栽到推广已有几年的历史,高产稳定,年平均单产4000~5000斤,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现把具体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用 选用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杂交紫长茄 沈阳市农科所培养的早熟高产杂交种,株茎紫色,果实长约25cm,直径3cm,单果重150克左右,果皮紫黑色,有光泽.前期产量高. 2.辽茄一号杂交种 辽宁省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约66cm,直立型,茎叶绿色,叶片肥大花冠浅紫色,果型长椭圆形,果皮油绿色,有光泽,果肉白色细嫩有甜味儿,单果重量250克上下,亩产高达50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5.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7.
中粳品种南粳35号(原名77032)是用籼粳杂交的第一代和粳稻复文选育而成的.1978年本院丰产栽培,亩产1385.4斤.1979~1981年参加省中粳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农垦57号增9.96%;熟期早3~5天.目前省内外均有大面积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表现中抗.东海县黄川公社桃李农科站用作麦茬稻栽培,连续三年亩产超1400斤,其中1981年1.62亩攻关田单产1564.6斤,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去年,应日本金子种苗株式会社邀请,在该会社下属的国定育种农场学习半年,参加了黄瓜、茄子、番茄、青椒、南瓜等五种主要蔬菜杂交制种的全过程,其技术可供我国蔬菜制种参考。 日本蔬菜栽培面积820万亩,占耕地面积10%,平均亩产4,000斤,年产蔬菜300多亿斤。其中温室面积32万亩,亩产番茄1.3万斤,茄子2万斤,青椒3万斤,黄瓜4万斤。由于蔬菜单产逐年提高,平均每年减少菜地面积2%。日本的蔬菜品质优良,外形  相似文献   

9.
“六九一”是一个矮秆大穗型的高产籼稻品种。两年来,在我场试种都获得较好的产量。1972年,全场11个生产队共种520亩,平均亩产947斤。其中亩产1200斤以上的5.3亩,1000斤以上的163.1亩。比其他品种增产1—2成。从我场引种的兄弟单位也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亩产800—1000斤,也出现了不少亩产1100—1200斤的田块,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谷城县,庙滩乡,新气象五社,1958年种小麦703.48亩,平均亩产1,017斤,获得空前丰收,其中第一生产队10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443斤,并有1.5亩获得亩产5,467斤的高额丰产;第二生产队6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506斤,也有1.05亩达到亩产5,376斤。 当地年平均温度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  相似文献   

11.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4):F0002-F0002
株高1.2米,有效分枝12~20个,串结式花蕾,连续挂荚,结荚密密麻麻,单株一般结荚380多个,最多可结520个。三到四粒荚比较多,籽粒金黄富有光泽,出油率高。品质优,生育期110天,年需有效积温2200℃,该品种育成后先后与早丰大豆、密丰大豆、巨丰大豆、王中王、89-9等大豆试种对比,其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早熟性均比对试品种高30%左右。亩用种8斤,平均亩产700斤,最高亩产900斤。一般农民看到本品种长势后均会争相订购。每市斤售价8元。100斤以上批发每市斤6元。  相似文献   

13.
阐述甘兰新品种海拉尔4号和红旗磨盘菜的选育过程.海拉尔4号是以海拉尔和尚头为选种材料,采用集团选种法选出的一个中熟品种,生育期110—120天,亩产7000—8000斤,适于我省秋收冬用。红旗磨盘菜是以哈市农家品种磨盘菜为选种材料,通过多次混合选择法选出的一个晚熟品种,生育期150天以上,亩产7000—10000斤,适于貯藏冬春用。  相似文献   

14.
1977年我县沙尖子、五里甸子公社引入美国“韦恩”大豆品种,共6000斤。1978年在两个公社进行试种,种植面积6200多亩,平均亩产350-400斤,比当地四粒黄品种增产30%。产量最高的五里甸子公社夹皮沟大队二队,80亩韦恩大豆平均亩产490斤。经过两年试种,韦恩大豆粒小、浅黑脐,生育期120-130天,株高130厘米左右,秆硬、抗风力较强。分枝较多,结荚多,最多一株结荚140个,三粒荚多,结荚较均匀。出油  相似文献   

15.
1956年能仁社第五、六两队共种麦茬烟114亩,平均每亩产量245.12斤,其中39亩,亩产313斤,比该社麦茬烟亩产180斤要多收133斤。他们获得丰产的原因,主要是抓住了关键技术。1.品种好:该两队过去在烤烟品种上存在着品种多、品种混杂、产量不高、品质不好的缺点,1956年选用了"大平板"和"湾梗"两个品种,"平板"种的特点是:烟茎粗壮,叶大平  相似文献   

16.
高产大豆--世纪二号株高1.2米,有效分枝12~20个,串结式花蕾,连续挂荚,结荚密密麻麻,单株一般结荚380多个,最多可结520个。三到四粒荚比较多,籽粒金黄富有光泽,出油率高。品质优,生育期110天,年需有效积温2200℃,该品种育成后先后与早丰大豆、密丰大豆、巨丰大豆、王中王、89-9等大豆试种对比,其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早熟性均比对试品种高30%左右。亩用种8斤,平均亩产700斤,最高亩产900斤。一般农民看到本品种长势后均会争相订购。每市斤售价8元。100斤以上批发每市斤6元。巨穗一号玉米杂交品种,株高2.6米,穗长28~30厘米,单穗重1.3~1.6斤…  相似文献   

17.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了攻克小麦亩产千斤关,去年秋播前,我区共组织了三十五个单位进行高产栽培协作研究,经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今年有十二个单位、十八块田、十个品种、54.409亩小麦亩产超过了千斤,其中亩产最高的是地区农大第二号丰产田,品种为郑州741,亩产1100.7斤。  相似文献   

18.
一我县今年推广八千一百一十一亩矮脚南特号,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亩产在六百斤到八百斤,高的千斤以上,比其他早稻品种增产一到三成。根据我們調查和各地汇报,矮脚南特插到那里,那里增产。早稻一向高产的圩区白果公社双圩大队占圩生产队,今年插十亩三分,亩产平均高达一千零二十斤。天林公社金山大队胜利生产队,今年插十二亩三分,亩产九百五十六斤六两。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19.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出一种简便、准确而不带破坏性测量茄子群体叶面积的方法,我们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茄子叶面积进行了研究。本试验是以武汉地区秋季栽培的贵州冬茄(园茄)为供试品种。试验在本院疏菜园进行。采用本地区最普通的深沟高畦栽培方法,株行距1.2尺×1.5尺。试验土壤肥力中等,管理一般,亩产变幅在7704.8斤-8091.2斤之间。5月26日播种,8月28日始收,盛果期在9月份。在茄子生长期间分别于6/27(苗期)、7/21(蕾期)、8/8(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