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沼液农用对莴苣重金属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灌溉会增加莴苣体内重金属铜(Cu)和锌(Zn)的含量,且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只灌溉一个生长季的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沼液灌溉能更有效地促进莴苣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Effects of Biogas Slurry Irrigation on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沼液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灌溉方法,分层研究土壤中 Cu、Zn、Pb、Cd、Cr含量的变化。[结果]沼液原液和稀释30倍沼液灌溉都会增加土壤中 Cu、Zn、Pb、Cd、Cr的含量,其中短期内重金属 Cr存在局部超标的可能。沼液灌溉增加了 Cu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降低了 Zn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结论]沼液灌溉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在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沼液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灌溉方法,分层研究土壤中Cu、Zn、Pb、Cd、Cr含量的变化。[结果]沼液原液和稀释30倍沼液灌溉都会增加土壤中Cu、Zn、Pb、Cd、Cr的含量,其中短期内重金属Cr存在局部超标的可能。沼液灌溉增加了Cu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降低了Zn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结论]沼液灌溉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在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肥力及环境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施沼液对水稻产量、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稻秆生物量;提高稻秆N、P、K含量和籽粒N含量,促进N、P、K养分的累积。与无肥对照相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稻秆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籽粒As以及稻秆和籽粒Pb含量没有升高风险,而稻秆和籽粒Cd含量随沼液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稻秆和籽粒中Hg与Cr未检出。施用沼液土壤有机质得到明显提高,改善土壤p H;而土壤重金属Cd、Cr、As 、Pb、Hg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值(GB 15618-1995),无重金属污染风险;但As、Cr含量与沼液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长期施用沼液有可能导致土壤As、Cr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沼液作为肥料对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沼液在莴苣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追施沼液可提高莴苣产量,增加莴苣的抗病和抗逆能力,还能提高莴苣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沼液最适宜的配比为沼液∶水=1∶1。  相似文献   

6.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沼液在水稻上的适宜用量用法,以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作为肥源,以当地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重金属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沼液总施用量低于750 t·hm~(-2)时,水稻株高有增加趋势,同时分蘖能力提高;当沼液总施用量大于750 t·hm~(-2)时,株高不再增加且分蘖能力显著(P0.05)下降。施用沼液对叶片荧光强度影响较小,但不合适的沼液适用量下会对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等光合特性产生抑制作用。与传统化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沼液显著(P0.05)降低了水稻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等,但能提高总穗数,沼液施用量600 t·hm~(-2)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表现最好。沼液施用使水稻秸秆中汞、铬、铜、砷等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存在一定的重金属风险,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未见增加,且符合中国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GB 2762—2012),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综合来看,沼液总施用量600 t·hm~(-2)(基肥∶追肥=1∶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猪场沼液浓度对甜高粱鲜草产量、水分、pH及重金属沉积的影响,试验分6组,分别用含沼液0(全水)、20%、40%、60%、80%、100%的溶液对甜高粱进行浇灌,每4 d浇灌1次,连续浇灌12次后,当株高3.5 m左右时进行甜高粱收割测产,并分析甜高粱全株鲜草的水分含量、pH、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自播种至收割生长期75 d,浇灌量为5994 t/hm2;甜高粱鲜草产量最高的是100%沼液组,为106.54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产量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鲜草水分含量和pH差异均不显著(P>0.05);沼液浇灌增加了甜高粱鲜草中汞的含量,但未增加铅、铬、镉和砷的含量,5种重金属(铅、汞、铬、镉、砷)在鲜草中的沉积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因此,猪场沼液可作为甜高粱牧草的液体肥料进行浇灌,试验用沼液的浇灌量应控制在6000 t/hm2左右,甜高粱生长至株高3.5 m时的产量为102.0~106.5 t/hm2,其重金属沉积均低于国标限量值,可作为畜禽饲养的青绿饲料,为甜高粱吸纳沼液能力及鲜草用于青绿饲料的重金属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施肥、常规施肥、等氮沼液、1.5倍氮沼液和2倍氮沼液共5个处理,研究灌溉不同沼液量替代化学肥料作为基肥施用对青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沼液基施后,青菜产量均增加,其中,1.5倍沼液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6 466.7 kg·hm-2,分别较空白对照和常规化肥增产59.4%和25.2%,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沼液后,青菜中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且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沼液基施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明显,但因不需进行追肥,故人工投入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综上所述,沼液在青菜上可替代化肥施用,实现沼液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将沼液用于水产养殖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沼液施用过程中对水体环境及鱼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阐明。通过大塘沼液养鱼试验,考察了沼液施用对池塘水质指标、池塘底泥以及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养殖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氨氮、总磷含量有所上升但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比对照组高,添加沼液池塘重金属含量和对照塘无明显差异,都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池塘底泥中有机质、全氮、总磷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施用沼液增加了鱼产量,添加沼液后鱼的品质与对照鱼差异不大,鱼肉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比较沼液、化肥及有机液体肥在青菜上的应用效果,并考察了追施不同沼液量替代化肥对青菜产量、品质、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对青菜生长性状的改善效果显著,青菜产量稳定,每667 m2产量2 786.12 kg,与常规施肥相比提高9.26%;100%沼液替代化肥的重金属检测表明,青菜的重金属含量都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26—2017)的标准值;沼液施肥对青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沼液追肥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含量有所增加,青菜沼液施肥短期内不会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基于全混合厌氧反应器工艺处理猪粪产生沼液的主要成分和沼液还田的环境影响,通过采集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及沼液灌溉后的土壤样品,分别检测分析了样品中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重金属含量和营养元素等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基于全混合厌氧反应器工艺处理猪粪后,沼液中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3%~82%和37%~75%;沼液重金属中锌、铜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104 μg/L和3.8×103 μg/L;沼液和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系数达0.93~0.95;施用沼液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增加幅度为0.3~14倍,重金属含量基本能够达到Ⅰ级土壤标准要求。合理的施用沼液可增加土壤中有益成分的含量,不会对土壤造成明显的重金属污染,其种植作物可食用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青”小白菜为材料,研究滴灌、喷灌两种施肥方式和沼液浓度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更好地将沼液与节水灌溉设施结合应用在叶菜有机基质栽培.结果表明:浇灌适宜浓度的沼液可以改善小白菜的品质,提高产量;滴灌处理中,滴灌沼液比(沼液与水的体积比)以1:5(D4处理)的效果最好,小白菜产量为3.09kg·m-2,V。含量显著高于滴灌营养液的对照,增加25.23%;喷灌处理中,喷灌沼液比以1:4(S3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为2.B0kg·m-2,Vc含量显著高于喷灌营养液的对照,增加18.98%;D4和%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GB18406.1—2001);D4的产量比S3提高10.26%,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沼液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特征(生育进程、株高动态、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P<0.05),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 Nbs)处理产量最高,为7.75 t·hm-2,比全施化肥(Ncf)处理增产18.14%;以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 Nbs)处理与Ncf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100% Nb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以沼液替代200%化肥氮(200% Nbs)处理的小麦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施用沼液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籽粒的Cu和Zn含量,显著降低Cd和Cr含量(P<0.05),对Pb和As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处理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当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50%以上,由于贪青晚熟,以及基部节间长度显著增长等原因可能导致倒伏、减产,施入大量沼液也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灌溉沼液替代化肥氮最佳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14.
厌氧发酵沼渣液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厌氧发酵沼渣液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方法]测定养猪业厌氧发酵沼渣液原液和沼液离心上清液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重金属在沼液的水固两相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沼液中重金属含量很高,不能直接排放和作为农田灌溉水使用。经过简单的离心,上清液中重金属含量均有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Zn91.84%,As73.18%,Cd47.64%,Cr94.53%,Cu93.52%,Ni59.43%,Mn95.77%,Pb100.00%。[结论]去除沼液中悬浮物对去除重金属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沼液预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15.
施用沼液对紫甘蓝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应用试验,定量地研究分析了单施化肥、沼液与化肥配合施用、单施沼液等不同处理对紫甘蓝产量、营养品质及耕种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的施用对紫甘蓝的增产效果显著,可提高紫甘蓝的Vc含量,降低还原糖和硝酸盐含量,对降低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作用明显,并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得到提高并趋向中性。基肥施120 kg沼液,追肥施0.3 kg复合肥、0.3 kg尿素、75 kg沼液,可使紫甘蓝增产16.06%,紫甘蓝Vc含量提高16.21%,硝酸盐含量降低13.12%,Cd、Pb、Cr含量分别降低25.49%、18.48%和17.86%,耕种土壤的pH值提高至6.64,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7.45 g/kg,土壤的Cd、Pb、Cr含量分别降低12.31%、5.70%和1.18%,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6.
沼液对土壤质量及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发酵的沼液作为有机肥,研究其对土壤质量及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设置6个沼液用量的盆栽试验处理,以小白菜为试验植物。结果表明,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 pH,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含量均与沼液的施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8、0.637、0.710(P<0.01);各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在农田、蔬菜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内;本试验设计中沼液最高用量条件下(1080 t·hm-2),单季施用沼液土壤质量是安全的。施用沼液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促进小白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小白菜Vc、可溶性糖含量,但是沼液最高用量T5处理小白菜中Cr、Zn和Cd含量均超标,说明大量消解沼液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重金属Cr、Zn、Cd在蔬菜中的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沼液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沼气发酵残余液(沼液)是一种典型的优质有机物料,目前我国每年产生2亿多吨的沼液,农业生产中寻求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对避免环境二次污染和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亚优红一号'(Oryza saliva L)为试材,就沼液作为肥源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其营养生长、稻谷产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沼液作基肥,追肥施复合肥获得的水稻产量最高,达55.9 g·plant~(-1).虽然与当地习惯施肥(基肥和追肥施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基肥用沼液代替化学肥料,显著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同时,沼液作基肥,追施复合肥明显促进了水稻分蘖和生长,虽然稻米中Cu、Cd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强化了稻米Fe、Zn营养,显著降低了Pb含量,明显提升了稻米营养品质.可是,试验结果也显示,沼液完全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重要的补益中草药。由于野生甘草面临过度采撷和资源耗竭,人工种植甘草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低耗高效的甘草种植技术成为迫切需要。通过盆栽试验考查了不同沼液添加水平(沼液/去离子水体积比:10/0、9/1、5/5、1/9及0/10)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甘草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对甘草根系形成良好侵染,菌根侵染率在25.0%~48.4%之间。AM真菌对甘草表现出显著促生作用,接种处理使植株生物量、磷浓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71%~271%、64%~143%和98%~127%。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及土壤铬、铜和铅浓度。在沼液稀释比为10/0和9/1水平下,植物铬、铜和铅浓度超标,而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植株重金属浓度至安全阈值以内。施用沼液同时接种AM真菌可在促进甘草生长的同时保障甘草品质,因而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沼液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CO_2和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不同的灌溉模式,即空白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F、灌溉两次(小麦季一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1、灌溉三次(小麦季两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2与灌溉三次(小麦季两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3共五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牛场沼液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特征,同时监测气象条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等因子以及作物产量,分析并探讨了轮作周期内农田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没有改变轮作周期内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但会造成灌溉后短期内CO_2和N_2O排放通量增加;轮作周期内沼液灌溉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O_2的排放水平,但除T3处理外,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沼液灌溉处理没有明显提高N_2O排放水平。沼液灌溉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T2、T3处理作物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T1处理严重减产。综合考虑作物籽粒产量与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合理的沼液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