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大豆有性杂交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夏大豆有性杂交技术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夏大豆有性杂交时亲本选择的原则,种植方式,组配方法,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豆杂交成功率是大豆人工有性杂交时所获得的真杂交荚数占所做杂交花数的百分数(大豆杂交成功率=大豆杂交成活率×真杂交率).在大豆人工杂交试验中发现:花蕾大小、去雄和授粉间隔时间等因素对杂交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花蕾大的杂交成功率高,而当天下午去雄次日早晨授粉与早晨去雄授粉同时进行对比,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前者真杂交率高且杂交荚生长速度稍快.  相似文献   

3.
<正> 为提高大豆有性杂交成活率和真杂种率,我们对影响大豆杂交授粉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试验,报道如下。一、调解花期大豆人工授粉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花期是否相遇。在杂交亲本的生育期差异较大时,发生花期不遇。解决的办法是错期播种、遮光处理或两者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4.
临747是临沂市农科院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在黄淮夏大豆生产区种植。总结提出了临747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豫豆25是河南省农科院以豫豆13号为母本、郑85558-O-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目前豫东地区丰产潜力大、优质、多抗的夏大豆理想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豆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育种工作十分重要,杂交结实率低下直接影响制种产量和成本,必须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育种。有性杂交育种是大豆育种工作中最常见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较为普遍的是人工去雄授粉,但由于大豆花是很小的蝶形花,一般长只有6~7mm,去雄授粉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杂交。为了提高大豆杂交结实率,加快农作物品种选育进程,本文对导致大豆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及提高办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 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国审合豆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经有性杂交并通过系谱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是我省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1989,(4):25-27
<正> 吉林21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81年通过引入黄淮流域夏大豆种质,扩大东北春大豆遗传基础,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采用南北选育相结合,北方选育为主加速选育进程。1983年进行早代测产,1984年决选品系后又进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经过7年于1987年育成。其简化号为公交84-5813,主要特点是丰产、抗花叶病毒病、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优质大豆新品种桂夏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夏二号是以农家品种“扶绥黄豆”为母本.夏大豆优良品系“桂19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粒大、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单种也适合间套种。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华夏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5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课题组利用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平均生育期101 d,属夏大豆中晚熟品种,2004—2005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区域试验,其中在广州、英德、茂名、惠州4点平均每667m2产量208.91 kg,比对照种埂青82增产25.40%;2006年参加国家夏大豆生产试验,广东3点平均每667m2产量173.32 kg,比对照种增产31.47%。适宜在广东全省夏秋大豆种植区推广种植,该品种是广东省审定的第1个夏秋大豆高蛋白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豆8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7 d左右,灰毛,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淮南及相似生态地区作夏大豆种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4.
无豆腥味优质大豆新品系93125—4是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大豆室以高产、抗痫、广适的夏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母本,以无豆腥味的美国种质Centwrylx2.3作父本,有性杂交,经连续的单株选拔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5.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邯豆1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豆12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豆25为母本、中黄14(中作9212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12 a定向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邯豆12平均产量为3070.5~3235.3 kg/hm2,较对照增产3.2%~3.9%.该品种成熟时落叶性好,子粒较大,商品性好;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中黄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中品661作母本、中黄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天津市审定(津审豆2006002),2010和2013年分别通过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域(国审豆2010018)和热带亚热带区域(国审豆2013016)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适应机械化收获。1主要特点高产:2006年天津市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2.44kg/亩,比对照增产14.7%。2008年黄淮海中片区试,平均亩  相似文献   

17.
高油夏大豆新品种“高丰1号”系金乡大豆协会、济宁市农科院以7627为母本,7512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2~2003年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2004年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生育期106天,亚有限结荚习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种通豆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新品种"通豆4号"系利用浦东大黄豆为母本,盐城赶江南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200602).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优质,籽粒粗蛋白含量为41.9%,粗脂肪含量为20.3%,全生育期为120d,有限结荚习性,适宜在江苏淮南及中国南方地区作为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9.
贡夏豆10号是自贡市农科所利用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该品种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 511.25 kg/hm2,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4.39%;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569.45 kg/hm2,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4.81%。该品种具有蛋白含量较高、产量较稳、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华夏2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利用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品种巴西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油、早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92 d,2006-2007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其中在广东省广州、惠州、茂名5点次平均每667 m2产量178.93 kg,比对照种华夏1号增产1.83%;2008年参加国家夏大豆生产试验,广东省广州、惠州、麓名3点平均每667 m2产量180.32 kg,比对照种华夏1号增产3.19%.该品种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广东省审定的第1个夏秋大豆高油新品种,适宜在广东全省夏秋大豆种植区推广种植,2012年列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