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回顾国内外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相关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做出了解释,提出了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应包括五个方面: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工程安全评价、应急反应能力评价,为今后构建我国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拓展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甘肃省静宁县农村饮用水现状,分析了静宁县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静宁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营口市所辖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统计,深入分析营口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营口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的技术措施和多方面的制度、管理、合作等有关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关系到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拟从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出发,针对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监测、应急政策、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替代以及建立并完善供水工程管理机制、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广东省东江流域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饮用水安全诊断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云理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单指标评分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因子赋权,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作出系统全面的综合诊断。诊断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农村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综合各县级行政区诊断结果,整个东江流域农村饮用水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市村镇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程度有加剧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的研究和保护迫在眉睫。近年来,北京市在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率先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近几年村镇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现状全面调查,发现还存在污染源、防护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重点从法律法规、技术研究、规划、管理制度、群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近六年的建设成效,总结了工程建设经验,并根据工程建设实施情况,提出了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建设应从重工程建设转向重水源保护以及工程运行管理,由前期的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不安全问题转向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加强检测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阐述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在论述农村饮用水源与其保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当前村镇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阐述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民利用非耕地解决建设用地的途径,以及强化村镇土地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模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源地安全预警是保护村镇饮用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贵州省1 224个村镇水源地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可拓物元评价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3年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测度,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0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整体呈好转的趋势,2000—2013年水源地安全等级从"巨警Ⅰ"演变为"中警Ⅲ",对应的警情指示灯由"红色"演化为"黄色";影响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裸岩率、水源保证率、人均供水量、农田灌溉单位面积用水量、COD排放负荷等指标,在今后的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应予以重视;2014—2020年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测等级分别为"中警Ⅲ"和"轻警Ⅳ",指示灯为"黄色"和"蓝色",但水源地安全等级具有向"中警Ⅲ"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地下水矿化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州市武城县为研究区,采用3S技术,布设采样点,于2011年进行两次野外采样,基于室内试验得到地下水矿化度数据,并结合1972年地下水矿化度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处理,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空间变异趋势明显,数值为自东南区域的>1~2g/L逐渐增加到西北区域的>4~5g/L。地下水矿化度年内季相变化显著,春季矿化度均值为2.628g/L,冬季为1.748g/L。地下水矿化度较之197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52g/L。该结果对研究区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调控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引入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的研究,以开封市黑岗口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窄的置信区间,拟合效果好,其估值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适宜于对农民的水价改革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MEMS的压电泵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基于MEMS的压电泵是集驱动部件、工作部件和控制部件于一体的便于集成的微型泵,它采用压电晶体作为其驱动部件材料。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差异,压电泵主要分为压电薄膜泵和压电超声泵。介绍了压电泵的单腔体结构和多腔体结构,而多腔体结构的压电泵是今后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由于压电泵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响应快等优点,在许多需要微流量控制的场合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总结了压电泵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展望了压电泵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压电泵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压电泵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以156起有大型车参与的事故为例.从事故量、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大型车与大型车碰撞事故(包括卡车单车事故)、大型车与乘用车碰撞事故、大型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为分类,分别对三种类型的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法规对大型车的侧面防护装置、后下防护装置、前下防护装置以及大型车驾驶室的安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轮机磨蚀一直是困扰多泥沙河流上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难题,通过分析泥沙磨蚀的特性,水轮机磨蚀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关于水轮机过流表面防护、减少过机泥沙、机组检修策略与方法等方面的水轮机泥沙磨蚀的防护措施,为我国其他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的磨蚀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我国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小最大概率机的客户需求分类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产品客户需求中类别数多且数据量大的分类问题,利用最小最大概率机的概率信息和样本间隔信息,提出采用启发式方法解决编码设计问题.在算法中将一个减少了迭代次数的分类器视为弱化了的分类器,同时保留分类器的间隔属性和几何特性,并利用高维映射将分类器输出映射到特征空间,在弱化阶段大量减少了整体的迭代次数而在合成阶段利用非线性映射来提升性能.通过对叉车产品客户需求的数值试验证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降低了对二类分类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渠道衬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U形渠与梯形渠、矩形渠衬砌工程量的分析比较在相同的流量、比降、糙率条件下 ,U形渠比梯形渠和矩形渠节省多少衬砌工程量 ,教科书和有关资料没作回答。本文试图作较系统的量的分析比较 ,这也是推广U形渠的主要依据和关键问题所在。设U形渠和梯形渠、矩形渠的衬砌厚度相同 ,在一定的流量、比降、糙率条件下 ,比较U形渠、梯形渠、矩形渠的衬砌工程量 ,等于它们的湿周比较。1.1 U形渠的水力计算公式水深h =12 +β D过水断面W =π8+β D2湿周 χ =π2 +2 β D水力半径R =wχ =π8+β D/π2 +2 β谢才系数C =R1/ 6/n断面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红外热成像树上板栗机器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视觉系统无法分类识别的特点,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引入到树上板栗的机器识别检测当中,建立了果园树上板栗红外热成像系统。记录了白天树上板栗果实与冠层温度变化情况,发现下午2:00~4:00之间,二者温度差异最为显著,最大温差可达3℃。研究了正常板栗果、坏死果以及空心果的红外辐射差异,发现坏死果表面温度最高,正常果次之,空心果温度最低。最后对获取的热图像进行温度校正、阈值分割、特征提取、目标标识。结果表明,树上板栗的有效识别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软土地基上筑坝方式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堤坝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提出了适合这类地基的合理的筑坝方式及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