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一般中小型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特点,以湖南省新化县油溪河梯级开发优化方案选择为例,从全流域水利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整体最优出发,针对河流的梯级开发方案、水电站参数与规划、水电站的兴建次序、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等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描述;不仅按照实际情况与要求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计算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文章中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一般中小型河流的优化开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6电源规划6.1电源规划应大力推动水电建设和流域梯级开发,积极发展坑口电厂,建设路口、港口电厂和负荷中心电厂,适当建设核电站;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和洁净煤燃烧技术等工程应用;坚持规模经济,加快电源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严禁小型凝汽式火电机组的建设。6.2电源规划应按如下原则研究电源布局方案:(1)结合水力资源分布、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和移民安置规划,在有条件的河流上尽可能多建设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大中型水电站,因地制宜发展边远山区的小水电;(2)根据煤炭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在煤炭资…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钟;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工直接干预,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梯级开发作为水资源和水能开发的主要方式,在满足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利用要求的同时,也对河流本身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关注度的不断上升,对这些影响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河流的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梯级开发下乌江中上游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水电梯级开发对河道生态需水影响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乌江中上游梯级开发现状与规划以乌江中上游洪家渡、鸭池河、乌江渡和思南4个断面为研究区域,采用Tenant法分别对其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梯级开发条件下,乌江总体上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较好,河道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不会受到损害,但梯级开发对乌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存在一定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与水库调节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岩溶地区和非岩溶地区在降雨-径流计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岩溶地区,径流不仅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下渗能力的影响,还受下垫面及岩溶发育的影响。介绍了流域产流机理、非岩溶区径流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西南岩溶地区水文特性和岩溶地区径流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R河为例,运用情景分析和变化范围法RVA,计算了现状开发状态、高级开发状态情景下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度,探讨了R河不同梯级开发等级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梯级开发等级的提高,梯级开发对R河水文情势的综合改变度有上升趋势,但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高低流量频率及延时、流量变化改变率及频率指标的综合改变度为高度改变,其他组指标综合改变度为中度改变;综合评估梯级开发对R河天然水文情势的影响为中度改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广泛发育,其地下水动态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而岩溶山区盆地作为较为普遍的岩溶组合地貌,在大气、地表、地下三水动态联系中有本身的特殊性。该类水文地质单元多分布在黔北、渝南、湘西北地区,且分布广泛,地下富水便于开发,可用以解决盆地周边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因此研究该类地质单元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对于指导岩溶水开发、解决城乡用水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四衙坝水源地为例,讨论其特有的地下水径流特点、水源补给、排泄特征等问题。并建立数值方程模拟评价岩溶山区盆地水资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特殊的岩溶地貌及地质环境,使得人、地、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造成了地表严重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而表层岩溶带作为一种天然的储水介质,对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岩溶峰丛、岩溶高原面地区的供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为例,通过分析贵州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及分布特征,探讨了表层岩溶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模式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干旱,暴露出其水利设施的薄弱,凸显出水利设施建设的迫切性。水库在防汛抗旱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水库的科学布局尤为重要。本文以具有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的泸水县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水文分析等技术,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河流水系,居民点分布,耕地等生产力分布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分布,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尝试性地探讨了泸水县新建水库的空间布局。本研究为水库的选址与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对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政府部门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了呼兰河干流各段河流特征、河道演变输砂规律和沿河经济发展对砂土资源的需求下,以保证江河防洪工程、航道工程、工农业市政设施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为前提,提出了河道采砂规划原则与分类,并制定出了呼兰河干流采砂区规划布局。此规划既满足了环保、水保环境生态要求,又使呼兰河干流采砂活动走向了依法、利学、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白石溪是60年代温州地区第一条实现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中小河流。全河建成4级电站:位于源头的白水溪小水库,集雨面积14.9km~2,坝高10m,采用混合式开发,装机容量650kW;下游建有钟前年调节水库,库区集雨面积38.7km~2,坝高51m,库容2 260万m~3,坝下电站装机容量1 000kW,称  相似文献   

13.
在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水流通过不同的岩溶形态经历补给、径流、调蓄和排泄过程,其运动过程特征随变量因子发生变化,形成"U"型、倒"U"型、"L"型和倒"L"型的曲线拐点。本文旨在分析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流运动的"补、径、蓄、排"过程拐点,寻找拐点的发生条件和拐点位置,以及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流运动特征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西营河水能资源丰富,河道平均功率4.32万kW,理论蕴藏电量为3.786亿kWh,适合以水电为主的梯级开发。首先介绍了西营河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概况、水文资料;其次,分析了水能开发的任务和原则及探讨对比了西营河梯级电站开发方案。并给出了较优的5级梯级电站开发方案。最后,提出一些该水电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及其健康评价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分为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河流水污染防治需水、河流水面蒸发生态需水量、河流输沙需水,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功能目标的各部分估算方法;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阈值确定原则和方法,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为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性及河流综合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茅洲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一般河流陡而短小,又因遭遇台风暴雨,造成深圳河洪水历时短,洪峰高的特点,多数河流入海均受潮汐影响较大.因此,水文特性分析对于深圳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工程实施的费用及效果.以茅洲河流域水文特征研究为例,给出了深圳地区水文特性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通过获取地下水信息进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为例,采用普通克里金法与地下水位趋势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2个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现状监测网密度较小,经监测网的优化,整个研究区需增加11个监测点,观测频率1次/5d。优化结果与济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吻合,对于济南保泉供水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二)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 1.区域布局 为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考虑各行政区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业区域特征等综合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将全国分为5大节水农业区,并划分了二级区。(见表1)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西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57-2001年Eф20小型蒸发皿的实测水面蒸发资料,采用变差系数和年际极值比分析蒸发的年际变化特征,应用累积滤波器法定性分析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Kendall秩次相关法定量分析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蒸发量的突变点。结果表明,桂北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最剧烈(Cv=11.2,Km=1.77),桂南和桂东次之,桂中和桂西年际变化最小。非岩溶发育地区和岩溶发育地区蒸发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没有差别。20个站点中,10%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90%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18个蒸发量下降趋势的站点中,95%信度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的占72.2%。存在突变点且突变趋势显著的站点有10个,占研究总站点数的50.0%。桂中、桂东、桂南3个地区的12个站点都呈下降趋势,这3个地区的蒸发量变化趋势依次是桂南>桂东>桂中。岩溶发育地区蒸发量呈下降趋势站点的比例和Z值平均值小于非岩溶发育地区,但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主城区河流污染物来源结构组成及污染特征。【方法】以典型河流马家沟、何家沟、运粮河及发生渠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控制单元;利用源强系数法估算目标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年排放量;在考虑空间结构特征对污染物入河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入河系数初步估算污染物的入河量;并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析了入河量估算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环境主控因子的敏感性。【结果】研究区域COD、TN和TP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为5 857.96、2 479.62和340.96 t,其年入河总量分别为2 331.97、624.00和64.50 t;COD、TN和TP年入河量与监测数据均显著相关(p<0.01);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呈现城郊地区>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特征(p<0.05);农村生活源和农田面源是研究区域河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9%和31%。【结论】哈尔滨市主城区河流污染主要集中在城郊地区,污染物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和农田面源,该区域河流污染治理的工作重点应主要集中于农村生活及生产的控源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