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概述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当前鼠害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鼠害防治策略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鼠害历来是危害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灾害,鼠害不但会破坏草地生态环境,与家畜争夺粮食,而且老鼠群体挖掘活动,会大大减少草原面积,降低草原生产能力,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的还会导致草原发生荒漠化,阻碍地区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保护是目前草原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最近几年,随着乌拉特前旗草原畜牧产业不断发展,鼠害破坏草原,与家畜争草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笔者分析了防治鼠害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草原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县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鼠兔和地下生活的鼢鼠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对策:建立健全草原鼠害防治体系;推广综合防治示范区;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发挥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各方面积极性,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稳步改善生态环境,长期巩固防治效果,实现鼠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周军  白云 《江西饲料》2012,(2):31-34
笔者对塔城地区近年来蝗虫鼠害的发生发展的情况、治理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蝗虫鼠害、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重的草原鼠害已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威胁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不育剂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文章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认为中草药植物源灭鼠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周边荒山绿化项目区林草地发生鼠害,为保护生态环境使用D型肉毒素进行防治,达到了防治效果,安全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强林下草地资源统一防治、统一管理,做好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树市鼠害危害程度和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使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草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本文对鼠害的防治手段和方法上进行阐述,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严重的草原鼠害已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威胁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不育剂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文章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认为中草药植物源灭鼠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9.
泉吉是海北刚察县八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584.22万hm2,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hm2。近年来鼠害发生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加剧了草原退化和沙化。所以对草原鼠害加以防治,逐步恢复草原,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肃南县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2012年肃南县荒漠化草原大沙鼠鼠害呈“爆发”趋势,鼠灾发生对禁牧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本文提出了大沙鼠鼠害防治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乃至整个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典型区域。本研究利用2008年玛多县TM影像数据结合相关辅助数据,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反演研究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以NPP减少的百分数D(由实际NPP和潜在NPP计算)作为指标,提取2008年玛多县草地退化信息。通过与玛多县1997年草地资源调查结果对比,至2008年玛多县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5 944 km2,且主要发生在北部。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草地退化与草地类型有关系,表现为高寒草原类草地退化最为严重,高寒草甸其次,沼泽类草地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草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在全球变化、全球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和1986、2000和2011年黑河流域草地分布数据,采用转移矩阵、草地动态变化度、空间动态度和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近30年的草地变化,并对其未来分布格局做出预测。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1986年草地面积为32997.71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4290.02、6371.80和22335.89km~2;2000年草地面积为23939.46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08.78、5540.01和12890.67km~2;2011年草地面积为24272.50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61.31、5715.01和12996.18km~2,近30年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1986-2000年期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大幅减少,且退化严重,高覆被草地主要向中低覆被草地转换,中覆被草地主要向低覆被草地转换,低覆被草地主要向未利用地转换。(3)2000-2011年期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小幅增加,各类型草地转化面积较少,保持小幅缓慢上升趋势。(4)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22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为24449.58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60.28、5657.65和13231.65km~2,与2011年相比呈增加趋势,但下游地区草地面积和覆盖度依然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长期在气候变暖和超载放牧的双重压力下,草地大片退化,形成大面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引起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土壤、环境和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研究方法,对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植多年的人工草地演替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为地带性植被的入侵创造适宜条件,实行人工草地植被演替与地带性植被自然入侵的连接,可以大大缩短"黑土滩"型高寒退化草地地带性植被的恢复进程。本研究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恢复,改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系统重要的天然安全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黄河上游草地生态质量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草地生态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同时引发自然灾害、河流断流等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域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和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草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及草地适应性管理机制,并对未来草地恢复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江源、祁连山和甘南等典型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对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国家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草土比极值变化为1/28.07~1/5068.77;随着草地演替度的减小,草土比随之减小,草地退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7.
周伟  王倩  章超斌  李建龙 《草业学报》2013,22(1):138-147
植被动态监测以及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而草地NDVI时空动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分析,对于草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黑河流域1999-2007年SPO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明显增加趋势;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71.53%和19.43%;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来山、走廊南山、冷龙岭和河西走廊中段的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勒南山、走廊南山和冷龙岭的荒漠草地向非草地过渡区域;黑河中上游不同草地植被NDVI的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7月份达最大值;草地NDVI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2,P<0.05),NDVI与相对湿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性,并且不同草地类型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近年来伴随西北地区气候向暖湿转型,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覆盖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分析该地区多年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产草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对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合理管理草地、指导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13年MODIS-NDVI数据和同期442个地面采样数据,对3个草地类型分别建立NDVI与实测产草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推算2006-2013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的分布;同时,从三江源不同类型草地产草量与年降水量、不同月份降水量及不同降水累积时期的关系入手,探讨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如何响应降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个三江源地区来看:(1)2006-2013年产草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产草量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2)对产草量影响最重要的降水月份是前一年10月,其次是当年4和5月。(3)驱动产草量年际变化最重要的累积降水时期是前一年的10月到当年5月。(4)前一年秋季和当年春季的累积降水量对第二年产草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MODIS数据和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对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方法,分别从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空间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4个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时间特征上,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增长区域占64.1%,负增长区域占35.9%,NPP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1.31×1011 g C·m-2·yr-1;6-8月为流域内草地的主要生长期,NPP总量占生长季总量的47.3%。2)空间特征上,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分布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草地NPP多年平均值为13.62 g C·m-2·yr-1。在垂直变化(海拔)上,呈现出随海拔升高NPP呈“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在水平变化上(经、纬度),草地NPP变化没有明显特征。3)空间稳定性上,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变异系数介于0.19~3.17。草地NPP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草地NPP变异系数大部分地区均属于低值区,其中变异系数在0.5以下的占总面积的94.6%。高波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四源一干”和车尔臣诸小河流域。4)未来变化趋势上,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 Hurst指数介于0.10~0.97,均值为0.57。未来变化趋势呈持续性特征面积占71.6%,反持续性特征面积占28.4%,除开孔河流域北部及车尔臣诸小河西南大部呈反持续性特征,其余草地均呈现出持续性特征,预示着流域草地NPP未来处于持续增加趋势。草地NPP时空分布特征显示,塔里木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