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南平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究福建省南平地区不同质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对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实验结果:供试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均偏酸(pH均小于5.5),不同质地土壤中粘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多,其次是壤土和砂土。植烟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对不同质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分析,得出南平地区土壤样品中细菌与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相关性较高;真菌与全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正相关,与全钾显著相关;放线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解磷菌与土壤多种养分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钾细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与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碱解氮相关性最高,与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虽呈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说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施肥方式,特别是水稻—烟草的轮作方式也是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是对南平地区植烟土壤信息的必要补充,也为今后如何合理利用菌肥,有目的地地开发南平地区植烟土壤的功能菌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磷、钾平均分别为(1.61±0.47) g/kg、(0.57±0.31) g/kg、(16.34±6.31)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平均分别为(146.05±38.76) mg/kg、(28.80±26.11) mg/kg、(90.02±52.12) mg/kg;土壤磷、钾属强变异,氮素属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速效磷含量与pH和全磷含量之间,速效钾含量与pH、质地、有机质、全钾和缓效钾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供氮和供钾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而供磷能力则呈增加趋势,且均表现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南平烤烟生产应施用白云石粉等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烤烟当季施氮量,总体应减少磷肥施用量,但土壤速效磷<10 mg/kg的烟区仍需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土壤肥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比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物有机肥氮比例占总施氮量的50%时,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烟株的生长发育趋于协调;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烤烟根系生长,地上千物质积累量增加,且生长趋势与对照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烟草栽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与AM真菌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主要研究丛枝菌根分布特点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山东省和云南省部分烟区为例,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析烟区土壤理化性质,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烟草栽培地区的土壤中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其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以速效养分的变化较为显著,但土壤pH与孢子含量之间则无明显的关系。各烟草栽培地区除pH没有显著差异外,土壤中残留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的青岛地区烟草栽培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地区明显低,说明土壤中AM真菌能够明显促进烟草对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评价隆林植烟区土壤养分丰缺现状,为烟草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数学统计法描述隆林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养分含量丰缺状况。结果表明,隆林植烟区土壤pH值、全氮适宜性较好,土壤有机质、有效硫、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适宜性较低,土壤活性氯、有效硼、交换性钙适宜性较高。对植烟区土壤进行养分含量丰缺评价,在生产中遵循控氮、控磷、控氯、控钙、提钾、增硫、补镁、增硼,减少碱性肥料的大量施用,多施重施有机肥的施肥策略,以实现烟叶绿色、优质、生态、特色、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长沙植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与丰缺状况,以第一(2000年)、二次(2014年)植烟土壤普查为基础,2020年开展了第三次植烟土壤普查,在主产烟区布置401个采样点,测定其耕作层(0~20 cm)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状况和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长沙烟区土壤pH上升,土壤全量磷钾、有效磷、速效钾与中微量元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的平均含量有所增长,其中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铁平均含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有效硫、有效铜、水溶性氯的平均含量有所下降。长沙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交换性钙、有效钼的平均含量适宜,土壤全磷、交换性镁、水溶性氯偏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偏高。土壤有效磷、有效锰、水溶性氯具有强变异性,有效硫、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为中强变异性,土壤速效钾、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为中弱变异性,土壤pH、有机质、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的变异性相对较弱。长沙不同区域植烟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长沙烟区应根据植烟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进行精细化分区管理与施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河北平山土石山区片麻岩及花岗岩山地土壤土层瘠薄,土壤保水能力差,且灌溉困难,水、肥的严重匮乏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与化肥相比,施用三种新型肥料(生物有机肥、缓释复混肥、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尤以生物有机肥2000g/穴处理施用效果最好,土壤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较CK分别提高了444%、87%、906%、355%、1131%,土壤养分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平山地区可以利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以促进植物生长,加速植被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四川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并合理指导施肥,2013 年和2014 年采集冕宁县后山乡、回龙镇、哈哈乡和回坪乡4 个新植烟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186 个,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平均pH 6.26,总体处于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总体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仍有15.15%的土壤有机质缺乏,24.74%的土壤有效磷不足,约有15.00%的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偏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属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有68.50%的土壤碱解氮缺乏,土壤速效钾属于缺乏和极缺乏分别占36.01%和54.28%。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生物有机肥与烟草专用复合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土壤条件下的肥料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有机肥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以75%烟草专用复合肥+25%的生物有机肥为最佳施肥比例。在烤烟实际生产中建议在养分供应不足、质量较差的土壤地块或烟区配施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鸡粪与玉米秸秆立茬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测定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和玉米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鸡粪与秸秆立茬还田配合应用能够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提高pH值,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与对照相比,T4(立茬还田+鸡粪30m3/hm2配合应用)培肥土壤效果最好,增加玉米产量幅度最大,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分别增加了0.29,0.08,3.59,3.50g/kg和0.24,平均增产18.5%o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有机肥与生物炭对旱地作物种植及环境效应的影响,利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变化、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并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分别提高0.52%、1.46%、0.44%、19.65%、1.58%、30.31%;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5.35%、307.3%。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42%、26.24%;增产74.37%。有机无机肥配施且添加生物炭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白菜地上部氮磷养分累积,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小白菜品质。  相似文献   

12.
烟叶品质与生产环境的关系是烟叶标准化生产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为探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对湖南主产烟区62份烤烟样品主要化学成分与对应的土壤样品养分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品种G80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品种;烟碱与总氮含量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湖南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含量适中,糖含量以衡阳最高,张家界最低;烟碱含量以怀化最高,邵阳最低;总氮含量以永州最高,邵阳最低;钾含量以长沙最高,张家界最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磷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钾与速效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全磷和全氮含量对各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均较强。湖南省在烤烟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已有的定量认识,并综合运用经济因素,制订科学、成本节约的标准。可以按区域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烟叶内控和工商交接质量标准,特别是在制定种植技术规程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豆粕有机肥与化肥氮素不同配施比例对大棚黄瓜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豆粕有机肥、豆粕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施用量条件下,单施豆粕肥或单施化肥以及豆粕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总产量,M2N1、M1N1和M1N2处理的黄瓜前期产量分别比CK增产47.1%、68.6%和82.0%。各试验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Vc含量以M2N1处理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氮和钾的吸收量,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黄瓜收获后各处理耕层土壤无机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肥力性状均有明显变化。土壤pH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均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粕肥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较高,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用于黄瓜生产,豆粕氮与化肥氮配施用比例以1:1或2:1为佳。  相似文献   

14.
以平谷区101个桃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现状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论】所调查的桃园施用的有机肥以鸡粪、羊粪、猪粪、牛粪为主,化肥投入以复合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居多;2016年比2006年总N、总P2O5和总K2O投入量高出1.6倍、1.6倍和1.8倍。由于桃园多年的过量养分投入,2016年调查结果与2006年调查结果和1981年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氮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磷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有效磷含量成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钾肥投入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平谷土壤氮素盈余量为444.6 kg N/ hm2,作物氮素吸收量/施氮量占比仅为45%;平谷土壤磷素盈余量为516.6 kg N/ hm2,作物磷素吸收量/施磷量占比仅为22%;由此可见,桃园氮养分和磷养分盈余造成了果园土壤氮和磷环境风险加大。因此,桃园要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以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以及桃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贵州省铜仁市202个植烟土壤样点进行了取样测定,采用地统计学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47~59.81g/kg,碱解氮27.33~241.32mg/kg,有效磷1.50~115.96mg/kg,交换性钾46.20~977.10mg/kg。铜仁市植烟土壤中有机质和交换性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应适当控制相应肥料的施用;33.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30mg/kg,建议这些区域适当控制磷肥的施用量;30.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mg/kg,建议这些区域注重增施磷肥,以满足烟草正常新陈代谢和品质形成的需要。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呈现由东往西增加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钾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影响新垦红壤生菜地产量的因素,按照等量替代20%化肥氮的原则,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生物有机肥+80%化肥(B)、精制有机肥+80%化肥(O)、生物有机肥+精制有机肥+80%化肥(B+O)这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吸收量、产量及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
河套平原典型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河套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分布特征,以杭锦后旗县域耕地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状况,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90 g/kg、0.93 g/kg、16.25 mg/kg和170.79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处于缺乏状态,速效磷含量中等,而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从空间变异及相关性看,各土壤养分的变异程度都为中等变异,有机质和速效钾为中等相关性,全氮和有效磷均为弱相关性。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分布规律相近,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土壤速效钾整体分布较为均衡;速效磷空间差异明显,呈东高西低格局。针对该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在进行养分管理过程中,应以控氮、稳磷、稳钾、全区规划与重点应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施肥策略。对县域尺度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明晰了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河套平原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地力培育以及合理施肥运筹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豫南地区高肥力地块化肥减量对土壤肥力、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稻-麦轮作种植制度,进行为期三年的定位减量施肥试验,在试验的小麦季和水稻季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磷钾肥、常规施肥增氮肥5%、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0%五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10%的处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常规磷钾肥处理与之相反,试验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第一轮稻-麦轮作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提高植株内全磷含量、小麦植株全钾含量及水稻的经济学性状;增、减施氮肥5%对植株内全氮含量、水稻全钾含量和小麦的经济学性状影响不明显。至第三轮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与常规施肥的差异不显著;减施氮肥5%能提高小麦植株内全磷和全钾含量及作物产量,配合肥料支出少,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