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的水分利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荒漠河岸林植物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水分利用过程,对制定生态保育恢复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根系水力提升过程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解析了不同胁迫环境下胡杨、柽柳等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的水分利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和干旱胁迫环境下,荒漠河岸林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和生存策略有较大差别。在水分来源上,胡杨和柽柳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但塔里木河下游的植物根系对水资源的利用较黑河下游更加多元化;在水分分配方面,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表现出更强的水力提升能力和更显著的水分再分配效应,地下水埋深是造成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差异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越深(7 m以内),胡杨受干旱胁迫越大,胡杨根系的水力提升能力亦越强。目前黑河下游的生态已处于平衡维持和发展阶段,而塔里木河下游广大地区的荒漠河岸林植物仍处于严重的干旱胁迫中。  相似文献   

2.
胡杨、灰叶胡杨蒸腾耗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3年生胡杨、灰叶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不同土壤干旱条件,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期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量表现出适宜水分>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月蒸腾耗水量呈单峰变化,最高值出现在7月。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两树种月耗水量差异均较明显,说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决定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天气状况也影响苗木耗水量,耗水峰值多出现在晴天,峰谷多是阴天。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灰叶胡杨单株耗水量均高于胡杨,水分条件较好时灰叶胡杨的生长较胡杨好,水分利用效率高,但随水分的减少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表明胡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灰叶胡杨强,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荒漠生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3.
新疆策勒绿洲胡杨水分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对新疆策勒绿洲胡杨在灌溉前后水分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灌溉后胡杨水势的日均值(-1.45MPa0比灌溉前(-1.97MPa)有显著增加;2)灌溉后胡杨蒸腾速率的日均值(1.41mmolm^-2s^-1)比灌溉前(1.34mmolm^-2s^-1)有所升高,但幅度不大;3)试验证明,胡杨的生长对环境水分状况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因此,维持胡杨生境内的水分平衡,是促进胡杨正常生长,更新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将对策勒绿洲胡杨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荒漠绿洲额济纳胡杨与柽柳生态位分异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额济纳绿洲分布的胡杨和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种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资源谱,对胡杨和柽柳实生苗、幼龄株、壮龄株和老龄株间进行X2、种间相遇率和联结指数等相关性分析,进行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等种间和种内指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胡杨实生苗分布与胡杨幼龄林相关性显著,与胡杨壮龄林和老龄林相关性不显著,与柽柳实生苗分布相关性极显著,而与柽柳壮龄林和老龄林的分布相关性极不显著;二者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程度研究表明,胡杨的实生苗与柽柳的实生苗生态位重叠程度高,柽柳的实生苗较胡杨的实生苗生态位较宽,由此胡杨和柽柳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在二者早期,其重叠程度较高,但二者又在绿洲资源利用方面出现生态位分异,总的资源利用能力柽柳的生态位较胡杨较宽,说明柽柳在绿洲具更为广阔的分布和适应范围,胡杨适应于干旱但沙埋程度低、土壤可溶性盐和pH值较低、地下水埋深变化程度大和地表於泥变化较大的环境中,而柽柳适于生长于土壤湿润且沙埋程度高、土壤可溶性盐和pH值较高、地下水埋深变化程度小和地表於泥覆盖较轻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成熟的河岸胡杨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年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年轮宽度序列与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年龄胡杨对气温的响应有所不同。②在季节尺度上,休眠季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而生长季气温越高越不利于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③在月尺度上,前一年3月和当年9月的平均气温越高,对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有利,而当年10月平均气温越高,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不利;前一年7月径流量的增加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有利,而当年2月径流量的增加对壮龄胡杨径向生长有利。综上所述,在季节和年等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尺度的缩小,胡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更为细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径流量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在月尺度上才突显出来,前一年7月和当年2月的径流补给对胡杨径向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黑河统一调度管理过程中,可通过适度调增2月和7月洪水的下泄量来满足胡杨径向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胡杨、灰叶胡杨水势对不同地下水位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采用植物水势仪测定了新疆荒漠区优势树种胡杨与灰叶胡杨1年生小技的水势日、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胡杨、灰叶胡扬枝水势日、月变化均呈"V"字型曲线,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正午14:00,一年中最低值出现在8月.清晨、正午水势月变化呈"V"字型,月份间变幅较大,月平均永势表现为6月>7月>9月>8月.胡杨水势日变幅、正午水势月交幅均小于灰叶胡杨,不同生境胡杨水势平均值均高于灰叶胡杨.方差分析表明两树种水势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胡杨P-V水分参数ψ100、ψ0、ψ100-ψ0、RWC低于灰叶胡杨,而VP/V0、ROWC、AWC高于灰叶胡杨,表明两优势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荒漠环境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地下水位直接影响树木水势,两树种清晨与正午水势均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胡杨叶片气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胡杨叶片气孔特征有助于解读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水分利用特征和抗旱机理。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拉干、依干布及麻3个典型断面,以胡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干旱胁迫梯度下胡杨叶片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胡杨雌、雄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胡杨叶片气孔密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叶片气孔长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呈减小趋势;(2)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雌、雄株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的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雄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增长率较小,而胡杨雌株叶片的下表皮气孔长度负增长率显著大于雄性的下表皮;(3)胡杨叶片气孔密度和长度的变化反映胡杨雌、雄株的抗干旱能力,从胡杨叶片的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雄株的保水能力和耐受能力强于雌株。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下水埋深胡杨与柽柳幼苗的水分利用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人工模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幼龄胡杨、柽柳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2个物种在不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_n)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显著高于无地下水条件,柽柳则差异不显著。2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蒸腾速率(T_r)、气温(T_a)、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其中T_r为主要决策因素,T_a为主要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3无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T_r,其中Gs为主要决策因素,T_r为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T_r的影响。2个物种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均通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增加水分消耗成本,维持高效碳同化水平,在无地下水利用时均通过增加WUE以维持碳同化能力,但柽柳调整能力高于胡杨,表明柽柳在水分利用方面倾向于灵活的策略以适应水分生境波动,胡杨则倾向保守。  相似文献   

9.
胡杨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温度、水分、PEG和NaCl溶液对荒漠河岸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ier.)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种子在10~40℃时萌发率均超过50%;其种子能够在完全水分浸泡情况下萌发生长;在NaCl和PEG-6000溶液胁迫下,萌发率与水势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89),并受到温度的微弱影响;水势对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高水势时,NaCl比PEG-6000溶液明显,而在低水势时后者超过了前者;在各种胁迫下,胚根生长都比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早期的低盐和充分的水分条件是胡杨幼苗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典型建群种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指标法,测定胡杨不同叶形(披针形、卵圆形和锯齿卵圆形)的比叶重、含水量、灰分、叶绿素、N和K等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表征胡杨不同叶形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运用比叶重、含水量、灰分、叶绿素、N五个指标,分析胡杨不同叶形水分利用效率为锯齿卵圆形>卵圆形>披针形,差异显著(P<0.05);K分析表明胡杨不同叶形水分利用效率为卵圆形>锯齿卵圆形>披针形,差异显著(P<0.05);相关文献中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胡杨不同叶形水分利用效率为锯齿卵圆形>卵圆形>披针形。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胡杨不同叶形的比叶重、叶片含水量、灰分、叶绿素、N均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结果一致,可以作为替代指标分析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叶片K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基本一致,与其他指标相比替代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源。胡杨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作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干旱区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人类对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最终引起了胡杨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木豆在干热河谷退化山地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augh)引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观测其物候特征、生长适应性、抗旱适应性、抗光热适应性等植物学指标,以了解其对干热退化山地的整体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木豆能适应干热河谷的退化山地生长环境,其生长势优于原产地,表现出明显的速生性;木豆的抗光热能力较强,能适应于热河谷的不同光照及高温环境,但温度高于37℃,则光合作用停止;木豆的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通过不同的生理适应性度过旱季,完成其生长周期.木豆适应于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利用价值较大,是干热河谷退化山地治理与开发的优选灌木.  相似文献   

13.
对胡杨派树种的研究,以胡杨(Populns euphratica)为材料所做的工作较多,如天然胡杨林的分布现状与保护、胡杨育苗及其造林研究、胡杨的生态生理学研究、胡杨的胚胎学研究和胡杨杂交育种等。苏联学者在胡杨的植物学特征、种子及其生态、无性繁殖和品种选育方面的工作也有报道。对于灰杨的分布现状及其保护的研究工作近年也有了新的进展。但有关灰杨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工作仍属空白。研究灰杨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征,可为天然林的保护恢复、引种驯化以及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林木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两个周期:一是从种子萌发成幼苗、经过开花结实阶段、再到衰老、死亡的全部过程,称总发育周期;另一则是年发育周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不同林龄胡杨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不同林龄胡杨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对制定气候变化下胡杨保育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降雨前、后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的测定,分析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地下水和降水对胡杨水分利用的贡献比例,并结合胡杨样地土壤剖面含水量的变化,探讨降雨前、后不同林龄胡杨水分利用变化及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结果发现:1降雨前、后胡杨幼苗木质部的δ18O值变化较大,分别为-3.498‰和-7.928‰,而胡杨成熟木木质部的δ18O值变化不大,分别为-7.202‰和-7.225‰;2降雨前、后胡杨幼苗对不同水源水分利用变化较大,降雨前主要利用0~30 cm的土壤水,利用比例达88%~90%,平均值为89.9%,对地下水的利用仅为2.9%。降雨后对降水的利用最高达60%,平均值为19%;降雨前、后胡杨成熟木都主要利用地下水和深层土壤水。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规律及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利用34块胡杨林标准地获得的林分数量及质量指标,对额济纳胡杨林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及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生态因子对胡杨的生物生产力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HR-768型光谱仪,实地测定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叶片高光谱数据及其含水率。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含水率随地下水埋深下降而降低,但其实测光谱曲线对地下水埋深梯度变化并无明显的响应规律。用ENVI软件去除实测光谱数据包络线后,得出1455nm附近胡杨叶片归一化光谱曲线对地下水埋深梯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规律。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所测光谱与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466~1646nm波段是胡杨叶片光谱对水分响应的敏感波段。以1466~1646 nm波段胡杨叶片光谱水分吸收深度和实测含水率构建胡杨含水率估测模型:Y=7.309X1474-5.77X1482-0.629(R2=0.954),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2%~2.73%之间,平均相对误差为1.59%,模型精度较高。这一研究将为使用高光谱数据进行胡杨生境监测与反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银川平原水洞沟和插旗口全新世地层剖面全量氧化物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氧化物剖面分布特征和规律,并选用Q型因子分析的f_1/f2比值作为判别相对干燥或湿润的指标,具有区域对比意义。认为银川平原全新世以来始终处于干旱气候环境中,其表生地球化学过程明显受水分条件制约和影响,在气候演化上表现出干热和相对冷湿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量梯度下胡杨和新疆杨苗期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选取两年生的胡杨和新疆杨实生苗,栽植于苗圃进行不同灌溉水量的处理。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70%,47%和24%。测定不同处理水平下胡杨和新疆杨在不同时刻的叶片水势,结果表明:胡杨和新疆杨的水势在一天中的变化趋势呈"V"字型,胡杨的水势日平均值高于新疆杨。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两种杨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下胡杨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平均值大于新疆杨,胡杨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新疆杨。此外,还测量了两种杨树的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结果显示胡杨的δ13C值显著大于新疆杨(p<0.05),表明它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各个指标的比较结果来看,胡杨的抗旱性强于新疆杨。  相似文献   

19.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对雌、雄株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分别进行观测并对其物候特征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以外,其余的物候期均有差异。雌、雄株胡杨同时开花,但个体上下部分和雌、雄个体之间存在时空差异,开花期重叠较长,雌株开花期持续时间比雄株长3天,雄株花粉能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雌花授粉。雌株胡杨比雄株早7天展叶,雌株叶子要尽快地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提供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保证胡杨顺利完成生殖过程。胡杨果实成熟发生时间有很大程度的不一致性,并果熟期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胡杨种子生命力很低,如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时间相吻合,并执行漫溢式放水措施,有利于更多种子的传播、着床萌发。胡杨雌株叶黄期比雄株早,表明雌株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强度比雄株大。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几乎没有差异。以上胡杨的物候特征是对环境条件适应所形成的一种生殖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杨光合蒸腾与影响因子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胡杨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各主要影响因子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间呈对数关系,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呈线性关系;两者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多项式关系;与空气温度均呈二项式关系。结果说明胡杨属气孔限制型植物,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共同决定胡杨的光合和蒸腾作用。气温和相对湿度通过影响胡杨的气孔导度进而影响胡杨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适宜胡杨进行光合气体交换的环境条件是光合有效辐射保持在1700μmol.m-2.s-1左右,温度保持在3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20%-30%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