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扬饲麦1号的特征及饲用大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总结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近年来推广情况,对其密度肥料试验及苗期耐盐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扬饲麦1号在大面积生产及沿海滩涂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认为扬饲麦1号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饲料大麦生产和市场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饲料大麦品种连饲麦1号于2012—2014年推荐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97.56 kg/667 m~2,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6.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59.6 kg/667 m~2,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13.15%,2年品比试验连饲麦1号鲜质量及干质量均好于对照,鲜、干质量2年平均分别较对照扬饲麦3号增产7.26%、7.92%。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连饲麦1号具有高抗黄花叶病的特征。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其品质好、产量高、抗黄花叶病,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对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籽粒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籽粒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于产量的贡献占主要作用,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2、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后移可以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籽粒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扬饲麦3号以225万/hm2密度、氮肥用量225kgN/hm2、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3∶3∶4运筹比例有利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麦播期、密度及肥料试验研究表明 ,干旱年份 ,二棱大麦扬饲麦 3号 10月 2 5日左右播种较好 ;二棱大麦苏啤 3号基本苗适当增加到 390万 /hm2 左右 ,有利于提高产量 ;六棱大麦大中 88- 91,在总施N量2 2 5kg/hm2 的情况下 ,基肥、苗肥、穗肥施用比例 5∶2 5∶2 . 5 ,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铝胁迫下多胺种类和含量变化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以小麦耐铝基因型西矮麦1号和铝敏感基因型扬麦5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对照和铝胁迫(30μmol·L-1 AlCl3)条件下,两个小麦基因型幼苗根尖多胺种类和含量、根系伸长、氧化损伤和活性氧产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根系伸长量逐渐降低,但西矮麦1号显著高于扬麦5号。铝胁迫24 h后,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铝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Evans blue吸收量、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且西矮麦1号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扬麦5号。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腐胺总量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均不同程度增加,西矮麦1号根尖腐胺总量增加时间明显早于扬麦1号,且前者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后者。相反,根尖亚精胺总量随铝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西矮麦1号的降幅明显小于扬麦5号。添加腐胺合成抑制剂(D-Arg)显著加剧了铝诱导的氧化损伤,且对西矮麦1号的加剧作用较明显。这说明铝诱导的小麦多胺水平变化与耐铝性密切相关,腐胺总量的增加可能是耐铝的重要机制,而亚精胺总量的降低可能与小麦铝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麦播期、密度及肥料试验研究表明,干旱年份,二棱大麦扬饲麦3号10月25日左右播种较好:二棱大麦苏啤3号基本苗适当增加到390万/hm^2左右,有利于提高产量;六棱大麦大中88—91,在总施N量225kg/hm^2的情况下,基肥、苗肥、穗肥施用比例5:2.5:2.5,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是两个影响小麦理化品质和制成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HMW-GS和Wx基因变异对小麦理化品质、面条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镇麦9号和扬糯麦1号为亲本的2个高代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优质HMW-GS 5+10及Wx基因缺失对小麦理化品质及面条加工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品系1与品系2的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镇麦9号相近,但显著好于扬糯麦1号。相较于镇麦9号,品系1与品系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1.5%和2.5%,其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均显著高于镇麦9号,膨胀势也高于镇麦9号。5+10亚基显著提高了面条质构参数中的硬度和咀嚼性,而Wx基因缺失显著提高了面条的软硬度评分和光滑性评分。综合来看,具有5+10亚基和 Wx-D1缺失型的品系2具有较高的SDS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峰值黏度、稀懈值和膨胀势,蛋白质和淀粉综合品质表现较好。品系2面条总评分最高,显著高于镇麦9号和扬糯麦1号,其主要体现在适中的面条软硬度和较好的光滑性。推测Wx基因缺失和优质HMW-GS聚合可显著提高小麦淀粉品质和蛋白质品质,有效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9.
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及群体特征和氮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苏中地区稻茬晚播条件下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苏中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宁麦14、宁麦19、苏麦188、扬麦16、扬麦22、扬辐麦4号、扬麦23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在晚播条件下生育进程、产量、群体结构特征、氮效率及抗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16、扬麦23、宁麦14以及宁麦19的生育进程略快于苏麦188及扬麦22,扬麦16和扬麦23较其他品种早熟1~2 d。两年度均以扬麦23产量最高(8 168.82 kg·hm-2),其次为扬辐麦4号(8 124.06 kg·hm-2),这两个品种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高, LAI较大,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扬麦16虽然越冬期有较大的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熟期较早,但晚播条件下穗数不足,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成熟期扬麦16和扬麦23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宁麦14和扬麦25,花后氮素积累量扬麦23最高。扬辐麦4号和扬麦23氮效率指标优于其他参试品种。扬辐麦4号抗倒伏指数最高,其次为扬麦23和扬麦25,抗倒性能均较好;扬麦22株高与重心高度低于其他品种,但茎秆质量较差。综合考虑,扬麦23和扬辐麦4号生育前期分蘖发生较快,中期群体结构协调,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倒性能,稻茬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60年代末期开始多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70年代曾有出8023白、8023紫、村农三号、2号等课大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SO年代初开展啤麦品种选育的同时,仍未放松多棱大麦品种的选育。尤其是80年代中期,由于啤酒行业的迅猛发展,掀起了种植啤麦的高潮,导致多棱大麦种植面积的锐减,以致多棱大麦品种奇缺。但我们认为国内外生产的大麦主要用于饲料。随着饲养业的发展,大麦作为优质饲料粮的发展潜力很大。因此选中西引2号等为中心亲本,配了一批组合。扬饲麦1号(原名6907品系)即来自西引2号X菲特组合。该品系在选种圃中即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1.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用扬麦1 5 8×1 - 90 1 2杂交,F1植株种子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先后参加江苏省及国家区域试验,产量均名列前茅,品质达到弱筋小麦国家标准,2 0 0 2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进入了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产试验。1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全生育期2 1 4d,幼苗直立,分蘖性强,发苗快,苗茁壮,主茎1 1片叶,5个伸长节间,株高90~95 cm,穗长8.5 cm,长芒,白壳,长方形穗,籽粒卵圆形,每亩2 8~30万穗,每穗40~42粒,千粒重42 g,抗寒性强,中抗梭条花叶病…  相似文献   

12.
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省育成和引进的6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参试品种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氮运筹方式对产量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现有啤酒大麦产量存在遗传差异,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产量影响较大,所有参试品种中,以苏啤3号产量为最高,其次为扬饲麦3号和扬农啤2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合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春性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10个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扬麦20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综合抗性.[结果]综合比较,建议扬麦29、扬红6号、久好麦2号、皖西麦0501、扬辐麦5号、农麦156等在江淮春性麦区扩大示范种植,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稻麦套种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了稻麦套种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花后叶、茎鞘、颖壳、穗轴、籽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套种对不同类型小麦花后地上部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他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与条播栽培方式相比,稻麦套种小麦花后地上部器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均较低,二者差异显著。在同一栽培方式下,弱筋小麦宁麦9号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套种方式有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此栽培方式下宁麦9号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中筋小麦扬麦10号的部分品质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啤酒大麦与饲用大麦籽粒结构和淀粉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大麦籽粒结构和淀粉粒与其用途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啤酒大麦(港啤1号和扬农啤2号)与饲用大麦(扬饲麦1号)的籽粒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表现相似的胚乳结构,但啤酒大麦的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不紧密,饲用大麦的淀粉粒和蛋白质结合较紧密,且饲用大麦的蛋白质基质含量高于啤酒大麦。采用碱处理和差速沉淀法分离了籽粒胚乳大、中、小淀粉粒,虽然品种间淀粉粒的形态无明显差别,但大、中、小淀粉粒的大小和含量差异很大。DSC分析所得参数表明,大淀粉粒糊化时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n)高于相同品种的中、小淀粉粒,且糊化过程所需的热焓(△H)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黑饲麦l号是青海省培育出的第1个具有小麦HMW—GS5+10基因的黑麦新品种,2005年12月9日经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黑饲麦1号。该品种品质好、产草量高、加工利用形式多样、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和晒制干草,子粒可为舍饲牛羊育肥提供草料和精料。  相似文献   

18.
苏申麦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用"0085"(扬麦1号变异株辐照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白软麦,具有优质高产、繁茂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穗发芽等特点,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理想的优质饼干、糕点用弱筋小麦良种.于2007年6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均能提高三种筋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三种筋型小麦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均可协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济麦2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优组合为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3∶1∶3∶3;中筋小麦保麦1号为施氮量270kg·hm-2、施氮比例3∶1∶3∶3;弱筋小麦扬麦15为施氮量180kg·hm-2、施氮比例5∶1∶2∶2或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7∶1∶2∶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遮光、渍水及其互作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扬麦1号(20世纪70年代)、扬麦158(20世纪90年代)和扬辐麦4号(21世纪正在应用)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渍水后小麦幼苗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单株次生根数、苗高、叶面积、干物重、比叶重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显著延缓幼苗叶龄,抑制分蘖的发生,而渍水处理影响不显著;遮光和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单株次生根数、叶面积、比叶重及地上部和根干重,遮光影响程度重于渍水,遮光和渍水同时处理仅对比叶重、地上部和根干重、根冠比表现出一定的累加效应。处理结束后经20d恢复,仅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叶龄、苗高和比叶重基本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单株次生根数及各处理下根干重表现出恢复趋势。不同品种间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扬辐麦4号和扬麦158单株次生根数和比叶重均显著高于扬麦1号。不同处理下扬辐麦4号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相比正常生长幼苗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其他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苗期抗渍及抗弱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