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培育珍珠,对蚌体施行植珠手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进行植珠手术就不可能形成珍珠的规模生产。如果手术操作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的失败。现就目前生产上较多采用的手术操作方法介绍如下。1.手术时间的选择及手术前蚌的暂养褶纹冠蚌要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进行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在三角帆蚌易发病,目前尚未得到很好控制之前,采用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现将我们的育珠经验介绍如下:一、亲蚌选择和小蚌培育褶纹冠蚌以1一'2齿令时期生长最旺盛,之后生长逐渐缓慢据吴江县东太湖八都水产场对1一2龄的褶纹冠蚌做手术蚌后在同等条件下的产珠比较(见表1)叮证明:l龄蚌优于'2龄蚌然而作为手术蚌,还要求外套膜有一定的厚度,插片操作方便,因此蚌体必须大于8厘米如何把1龄蚌当年培养到8一10厘米是首要前提_试验证明,只要措施得当,大部分的蚌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3.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4.
手术蚌的嫁接(简称接蚌)水平和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不断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1 细胞小片的大小与厚薄 小片的大小应根据市场对珍珠的要求来确定。国际市场上珍珠首饰工艺品更新换代快,前段时期需要中小珠,就采用了当年人工繁殖的“泡头”小蚌及刚达龄的小蚌进行育珠,该法具有珍珠生长快、珠型好、周转快、效益高的特点,曾风靡一时。但该法所培育的珍珠大部分以4~5毫米为主,市场已饱和。“三小”育珠最大的弊端是颗粒小、  相似文献   

5.
珍珠生产中要求幼蚌培育成活率高,生长快,因为它关系到有珠生产周期,珍珠产量和质量以及养殖效益。快速培育幼蚌的目的就是要求当年繁殖的幼蚌,能在当年年底或次年上半年均达到体长7cm实施手术的规格。为此,我们采取不同方法对比试验,以探索快速培育幼蚌新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幼蚌培育试验选择在水源充足、水性良好、日照时间长、土壤性质基本一致、管理方便共有部分杂肥来源的3个不同地区的村门前池塘和稻田,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1·1泥池流水培育大黄乡下了村丁文孟利用村前667m2稻田改建成流水泥…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下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小冬  王岩  王伟良 《水产学报》2008,32(2):303-308
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已超过世界产量的95%,但有关淡水珍珠养殖模式的研究迄今鲜见报道[1].国内生产中普遍采用施有机肥肥水养殖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方式来培育淡水珍珠[2],这往往造成养殖水域的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7.
<正> 1.选用5.5~6厘米的当年小蚌作手术蚌,每只蚌插片42~44片,每亩吊养500~600只,经一年的养殖,一般100~110只蚌可产珠500克,即每只蚌产珠4.5~5克,每亩产珠2.5~3公斤。与过去要求的8厘米以上的蚌相比,产量和成珠速度高30%左右。 2.细胞小片由过去的5~6毫米见方改成4毫米。生产实践表明,这种规格的细胞小片成珠速度、产量和质量均优于5~6毫米见方的细胞小片,吐片率低。平均每粒珍珠重量在104.7~116.3毫克,且  相似文献   

8.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9.
手术蚌的嫁接手术(简称接蚌)是育珠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接蚌技术的先进与熟练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育成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 一、细胞小片的大小与厚薄 小片的大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不同来确定。国际市场上因珍珠首饰工艺品更新换代快,有时需要大珠,有时需要中小珠。前段时期需要中小珠,就采用当年人繁的“抛头”小蚌及刚达龄的小蚌进行育珠,取名“三小”育珠法。该法育珠蚌、珍珠生长快、珠型好、周转快、效益高,曾风糜一时,但该法所产出的珍珠大部分以4~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广河蚌育珠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小蚌选择 摒弃过去河蚌育珠要求蚌的规格在8cm以上的做法,选用当年小蚌作手术蚌,规格一般在5~6cm,有的4cm亦可。实践证明,这样的小蚌生命力旺盛,珍珠囊形成快,分泌机能强,蚌、珠能同时生长,珍珠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经过10年的育珠性能及繁育、育珠技术研究表明:池蝶蚌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分泌珍珠速度快等特点。与三角帆蚌育珠对比结果,珍珠产品颗粒大,优质率是三角帆蚌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外套膜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证明其具有与蚌体内细胞相同的生物学结构、分裂增殖能力和分泌珍珠质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进行探讨。将培养细胞黏附在表面经过促黏壁物质处理的珠核表面,再插入育珠蚌体内培育,120 d后,蚌体内可形成完备的珍珠囊,并在珠核表面有明显的珍珠质沉积;6个月后,珍珠质可将整个珠核包裹起来形成有核珍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细胞法培育有核珍珠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9-154]  相似文献   

13.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蚌人工繁殖虽已成功多年,但蚌源仍是当前育珠业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原因是幼蚌采用网箱培育成活率低,从1.5公分幼蚌到12公分以上成蚌需2年培育时间。因而改革幼蚌培育法,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为此,于1985年我们在常熟市科委的支持下,用农田代替网箱,把鱼池肥水注入农田,进行快速育蚌和提高成活率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我市河蚌育珠的生产规模较大,珍珠在水产养殖中占重要位置。笔者从事繁蚌工作多年,深知健壮的蚌源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当前,珠价经历了五年多的低谷之后开始回升,我们不能重走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老路来搏得一时的效益,生产中应特别注重亲蚌的良种选育工作,决不能贪图方便,见母就留,贻害将来,那么,怎样选择并培育亲蚌呢?一、亲本选择于手术蚌、野生蚌中选择身体健壮(闭壳肌收缩有力)、喷水远、内脏团肥厚(无蛭类和蚌螨寄生),体形好(壳厚不脆,两端钝圆),3~5龄的蚌作亲本。母本的怀卵量大,父本在同类群体中有较明…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说明,用褶纹冠蚌育出的珍珠珠质,不如用三角帆蚌育出的珍珠珠质,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汇和集体经济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珍珠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开展了三角帆蚌育珠的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养殖工艺,改善管理办法,提高二足龄三角帆蚌优质珠的比例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