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海南香荚兰人工荫棚集约栽培,分散栽培和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种植园的生产投入,种植面积,生产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和亩产水平等,对香荚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和总结,以推动海南香荚兰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香荚兰人工荫棚集约栽培,分散栽培和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种植园的生产投入,种植面积,生产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和产量水平,提出今后香荚兰生产应控制集约的种植面积,发展分散式种植和粗放式种植。  相似文献   

3.
香荚兰在海南岛兴隆地区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香英兰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1983年在海南兴隆地区引种试种成功。本文初步阐述了该地区香荚兰生长、开花、结英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产量与荫蔽度的关系,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措施,以及初级产品的加工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4.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相似文献   

5.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香荚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丛生芽的诱导”和“微型扦插”年增殖可达千倍以上。比较了不同细胞分裂素对香荚兰增殖率的影响。以培养50天的增殖率计,氨基嘌呤(6-BA)的效果最佳(279.5%),玉米素(Zea)次之(206.8%),激动素(KT)效果最差(140%)。以2毫克/升浓度的BA增埴率最高。香荚兰容易生根,几种生长素对香荚兰都有促根作用。以吲哚丁酸(IBA)的效果最佳,培养17天生根率达100%,吲哚乙酸(IAA)次之(86.7%),NAA更次之(71.4%)。对照不加生长素最差(57.1%)。IBA以0.5毫克/升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无土栽培香荚兰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各养分含量也不同。施用A3营养液和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N素含量在适宜范围内,而施用A1、A2和A4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N素缺乏;除施用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K素缺乏外,施用其余4种营养液配方K素存在高量;施用所有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的P素、Ca素和Mg素均为缺乏,其中Ca、Mg缺乏非常严重。各营养液配方下的香荚兰叶片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衡。从养分含量方面分析,以A3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进行营养液配方调整比较适宜;从养分平衡状况来看,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5个人工荫棚行架式种植的香荚兰园的调查表明,香荚兰茎蔓走向对开花量有明显影响,逆向延伸茎蔓上长成的花序,中调查花序总量的74.83%-91.35%,可以认为造成大量逆向蔓的园艺技术是香荚兰早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咖啡光合速率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不同荫蔽度下,大田咖啡叶片的各生理参数值具明显差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密度和干湿重比都比无荫蔽的为最大,95%荫蔽度的最小,40%荫蔽度的居中;气孔张开率和水势则以无荫蔽的为最小,95%荫蔽度的最大,40%荫蔽度居中。(2)无荫蔽和40%荫蔽地咖啡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14:00强光下出现“午休”,而95%荫蔽地咖啡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没有“午休”现象,峰顶位于1  相似文献   

9.
香兰素在香荚兰植物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香荚兰幼苗的气生根、茎干、叶片及成龄植株的气生根、茎干、叶片、幼果及成熟果荚进行香兰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香荚兰植株的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香兰素的存在,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成熟果荚、幼果、气生根、叶片、茎干。  相似文献   

10.
海南香荚兰产业化发展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香荚兰生长的环境条件、开花结英习性和国外香荚兰发展成功经验,分析海南发展香荚兰的利弊因子和现有种植模式的投资概算,探讨一种投资少发展快、效益高的种植模式,以促进海南香荚兰生产的产业化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香荚兰产品现状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世界香荚兰的供求及一些主要消费国香荚兰产品的市场分析,结合我国现状,阐述了今后香荚兰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香荚兰嫁接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生长季节,采用合接,劈接,切接、靠接等嫁接方法,对墨西哥香荚兰和滇南香荚兰进行嫁接,并用椰子汁,蔗糖溶液和2,4-D,IBA,BA等处理砧穗,还进行了共砧嫁接与反接试验,结果,各种试验方法均未获嫁接成活植株。初步分析认为,香荚兰植物嫁接时愈伤组织木栓化,是导致双方嫁接合部不亲和,嫁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荫棚、桁架式栽培香荚兰园地保留和发展小叶冷水花和石上柏植被,可以有效地改善香荚兰的生态条件,有利于根系和植株生长。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繁重的拔除杂草工作。两种植被相比,石上柏植被的香荚兰梢腐病及结荚蔓萎蔫的发生率都明显较低,是香荚兰园较好的植被。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成分,本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的可行性.选择95%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20(g·mL-1),70℃水浴浸提45 min;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方法为:取0.5 mL浸提液,加入2.5 mL1%的香荚兰素/乙醇溶液和2.5 mL3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20℃下反应10~30 min,取反应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本方法中儿茶素浓度在0.025~0.3 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RSD为1.31%,儿茶素高、中、低浓度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8.75%~103.25%,本方法满足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的检测分析,儿茶素含量可作为标定绿茶面包中茶叶添加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香荚兰综合开发的决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作者以大容量的国内外香荚兰开发信息,较为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国内外香荚兰产业发展动态及国际市场的走势,作者还就香荚兰种植与加工中的问题和中国香荚兰综合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希提香荚兰生产状况的考查,与云南南部香荚兰生产状况作比较,从自然条件发展模式,栽培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分析了滇南香荚兰生产的优,劣势,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香荚兰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香荚兰根腐病组织和蔓、叶感病组织分离到的139个镰刀菌菌株进行系统观察鉴定,结果根部120个分离菌株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82.5%,腐皮镰孢F.Solani占13.3%,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占3.3%,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F.equiseti Var Compactum占0.8%,蔓、叶19个分离菌中F.oxysporum占89.4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宜的香荚兰浸膏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固相微萃取样品处理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三个条件分析各萃取条件对香荚兰浸膏风味组分、面积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香荚兰浸膏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样品添加量2.0 g、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25 min。最佳条件下香荚兰浸膏鉴定出匹配度90以上的化合物45种,此条件下总化合物面积(×10 11)及香兰素面积(×10 10)最高分别为1.04±0.09、6.99±0.46,匹配度90以上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的90.24%;香荚兰中主要化合物醛类百分含量占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的72.03%。  相似文献   

19.
通过4个营养液配方、2种攀缘物及高度、2种无土基质配方和2种无土基质与土壤隔离物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于香荚兰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2个,进一步验证了有机基质有利于香荚兰生长发育,并提出“人工荫棚下香荚兰全新的仿生攀缘栽培技术”理念及初步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20.
香荚兰园地植被植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双版纳人工荫棚,桁架式栽培的香荚兰园地中,主要有30种草本植物,构成园林植被,其中苔藓类植物植被和小叶冷水花,卷柏科植物植有利于香荚兰根系和植株的生长;而积雪草繁殖,生长较快,根系密集,对香荚里根系营养,水分和生长形成竞争;碎米蔼容易感染白绢病和轮枝菌病,两种植被对香荚兰不利。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第一代杂草植被之后第二代植被为小叶冷水花,卷柏科植物,积雪草和碎米荠,在较湿润条件下,第三代植被为苔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