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明确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及抗寒机理。[方法]以豫玉22号、金穗1203和宇辉早甜粘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研究在5℃低温和不同时长处理下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玉米品种遭受低温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尤其在胁迫第5天最明显。在5℃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恢复生长3 d后又开始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天胁迫时达到最大。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复合外源物质能增强玉米幼苗适应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苗期抗寒性及玉米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低温胁迫下CaCl2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温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了玉米苗高和根长的增加,抑制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一定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可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根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结论】不同浓度钙对低温胁迫的缓解程度不同,适宜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能明显改善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增加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的能力.浓度为1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影响,文章以杂交玉米品种天农9和天合1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培养(发芽期6℃,苗期4℃)方法,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株高、根长、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重)和生理生化指标(SPAD值、Pn、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降低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地下部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天合1对低温胁迫更敏感。研究成果为解决玉米生产冷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温度与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交叉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高、低温及干旱交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分别经高温(36℃、40℃)、低温(4℃、8℃)、室温(25℃,CK)预处理72 h,然后进行无土栽培,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在营养液中加入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高、低温预处理对玉米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高温预处理抑制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降低生物量积累,但干旱胁迫后高温(36℃、40℃)预处理的玉米苗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株高较干旱胁迫前分别增长了46.7、44.0 cm,生物量分别增长了41.0、37.4 g;而低温预处理却显著促进了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现不明显。高、低温预处理可显著减小玉米根、茎、叶相对含水率和总相对含水量的降幅,显著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的含量。干旱胁迫结束时,40℃预处理的玉米植株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含量分别达到1 286.31μg/g、75.76 mg/g、11.43 mg/g、32.80 mg/g、12.19 mg/g,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和CK。因此,低温预处理可促进玉米苗的生长,而高温预处理则抑制其生长,这种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则逆转。高、低温预处理可诱导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费凤艳  孙艳 《吉林农业》2011,(5):179-179
持续低温多雨,光照不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导致玉米生育进程延迟。特别是低温冷凉气候使玉米地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粉籽现象。鉴于低温对玉米生长造成的影响,建议要加强田间管理,以抗灾创收。  相似文献   

6.
黄健扬  袁润高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35-136,155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低温可以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玉米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消除低温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抗寒相关基因,改良玉米对低温的胁迫抗性,成为当前玉米育种中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玉米抗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有效钾供应不足已成为目前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91-2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D937、N40为试材,研究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钾胁迫下,玉米光合面积减少,地上部干重下降,比叶重增加,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对不同玉米品种(农大364,先玉335)苗期根系发生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玉米苗期根表面积、根体积、轴根长都明显低于常温处理。不同品种玉米总根长和侧根长对温度的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低温对农大364侧根生长明显促进作用,而对先玉335侧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温胁迫减弱了玉米根系的生长,同时对地上部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根冠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农大108、京农科728和正大61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0、2、4d采集玉米植株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比较玉米幼苗株高、株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低温胁迫(5℃)的培养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高均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其中京科968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5℃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重显著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低温胁迫(5℃)0、2和4 d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均低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间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4d后优势更明显.在低温胁迫下,京科968、京农科728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该研究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中遇到的低温冷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姜虎生  王爽  王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02-16603
[目的]为探讨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同浓度营养液处理玉米幼苗,测定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结果]稀释50倍的营养液能够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加快对子叶中贮藏养分的转化和利用;同时,能提高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根系吸收、代谢活力,促进植株构建物质的合成,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结论]稀释50倍的营养液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提供优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干旱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是开展玉米耐旱鉴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筛选具有强耐旱能力的玉米种质,培育耐旱玉米新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雄穗长、雌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ASI等形态生育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RI)作为玉米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对24份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502、早314L、早17、海014、新自349、新自523、428、JL02等自交系,耐旱等级在3级以上,具有较强耐旱性.  相似文献   

12.
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胁迫下玉米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发生很大变化。对镉胁迫下玉米生理生化及籽粒品质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综述,为明确镉污染的伤害机理和生物监测提供依据,并指导镉胁迫下的玉米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e production of maize callus lines and their use for assessing chilling injury are described. The substantial influence of physiological factors (type of explant, age of plant and culture) on the stress resistance of cells is shown. It is concluded that maize callus cultures can be used as a model object when studying stress resistance at the cellular level.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变化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明确当代农业和气候变化条件下气温对玉米生长速率的影响,在吉林省榆树市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试验采用3个品种和3个播种期,进行玉米发育期和温度等项观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各阶段生长速率的影响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平均气温提高1℃,出苗速率提升18%,幼苗生长速率提升7%~8%,出苗至乳熟期生长速率提高13.2%左右,生殖生长和灌浆成熟速率提升8%。在出苗至成熟期间(主要生长季),如果平均温度每升高1℃,生长速率提升17.0%,生育期可以缩短14 d左右,则玉米低温冷害将减轻,可以采用更晚熟的玉米品种,从而提高单产。因此,东北地区夏半年气候变暖对玉米生产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消费需求及生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恩  褚庆全  王宏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59-1016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企安全中的作用争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显突出。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玉米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了探讨,并对玉米消费需求和生产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新疆玉米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为新疆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提供有效途径.[方法]收集新疆12个具有代表点的玉米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一些气候资料.[结果]新疆绿洲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冬季为0,夏季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最大.南疆和东疆地区,包括吐一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等地区,为全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但玉米开花授粉时期温度过高,影响玉米授粉和灌浆.石河子和博乐等地其实际值比光温生产潜力估算值高.阿勒泰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低值区.[结论]新疆发展玉米种植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尤其是在南疆等地,种植复播玉米或套种玉米,充分利用后期光温充足的特点,为新疆发展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提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1985—2014年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并对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不大,以2006年为拐点,起初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而后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陕西等9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负增长状态;利用变异系数对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效率具有σ收敛特征。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就应该注重玉米生产的内涵发展,适当缩小玉米种植区域,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参与式方法评估中国玉米研究的优先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参与式方法,对全国5个玉米生态区进行了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并邀请专家以参与式学术研讨的方式对PRA所获得的玉米生产发展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不同生态区的限制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玉米研究的优先序。结果表明,干旱是未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也是玉米科研最优先的研究领域。栽培管理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是近期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温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