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产自贵州美酒河流域)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6只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其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以白酒糟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20%、40%的精料。试验期45 d,分3期,每期15 d,包括10 d预试期和5 d正试期。正试期采集血浆和瘤胃液样品,测定瘤胃液pH、缓冲力、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液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以及血浆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含量。结果显示:1)3组黔北麻羊瘤胃液pH、缓冲力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浓度均处于正常范围,试验1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2)试验1组瘤胃液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瘤胃液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瘤胃液乙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也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瘤胃液丙酸和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白酒糟替代40%以内精料不会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与血浆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以20%水平较优。  相似文献   

2.
韩娥  吴文旋  吴佳海  王恒怡  刘发翠 《草业科学》2016,33(10):2104-2110
基于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对饲喂代乳粉可以改善黔北麻羊羔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代乳粉对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应用代乳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健康无病,体重、年龄一致的成年黔北麻羊6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单笼饲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5%代乳粉。试验持续45d,分3期,每期15d,包括14d预饲期和1d采样期。结果显示,1)代乳粉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瘤胃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及木聚糖酶活数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的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数值高于试验1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补饲代乳粉可改善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综合来看,以5%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血浆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6只健康成年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将其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饲粮NFC/NDF分别为2.14∶1.00、1.05∶1.00、0.40∶1.00(实测值)。试验分3期,每期15 d,包括10 d预试期和5 d正试期。检测指标包括:饲粮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pH、缓冲力、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纤维素酶活性)、血浆生化指标(脂多糖、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P0.05)。2)试验Ⅰ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瘤胃液缓冲力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纤维二糖酶活性、乙酸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瘤胃液乙酸/丙酸依次升高、丙酸浓度依次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瘤胃液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脂多糖含量依次显著下降(P0.05),其余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过高NFC/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有不良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FC/NDF以1.05∶1.00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18只体况良好、体重[(27.08±2.92)kg]和年龄相近的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分别添加5、10g/d的RPMet。预试期14d,正试期7d。结果表明:1)各组山羊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现有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饲粮中添加10g/dRPMet可提高黔北麻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且不影响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过瘤胃胆碱(RPC)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月龄黔北麻羊羔羊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89±1.66) kg]和试验组[(15.30±1.86) kg],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10 g/d的RPC.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补饲RPC:1)显著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全期平均值(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3)可显著提高食入氮、吸收氮和沉积氮(P<0.05);4)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葡萄糖、尿素氮、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浓度的全期平均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饲10 g/d的RPC可提高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但对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对黔北麻羊能量效率及血浆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非配对试验设计,将20只年龄、体重一致的黔北麻羊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0g/(d·只)(对照组)和10g/(d·只)(试验组)RPC的日粮,检测饲粮能量效率指标(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利用率、消化能利用率)与血浆免疫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能、粪能、甲烷能水平较高(P0.05),尿能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消化能、代谢能水平及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RPC对羔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羔羊饲粮中补饲10g/d的RPC可提高能量效率,但对血浆免疫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年龄、体重[(32.43±1.84) kg]相近的黔北麻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2.42%),且不添加RPMet;Ⅰ组、Ⅱ组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均较基础饲粮低2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为10.21%),且分别添加0.2%、0.4%的RPMet。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末重、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3)各组血浆生化(总蛋白、白蛋白、总氨基酸、尿素氮、尿酸、肌酐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和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与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且添加0.4%的RPMet还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对育肥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t-配对试验设计,将32只黔北麻羊育肥羊分为2组,对照组与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饲喂白酒糟TMR颗粒饲粮。试验共持续70 d,包括10 d预饲期和60 d正式期,正式期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20 d。测定指标包括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和瘤胃pH、纤维素酶活(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Glu水平提高了25.5%,差异显著(P0.05);两组TC、TG、Cr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不显著(P0.05)。(2)处理组与对照组瘤胃pH差异不显著(P0.05),处于正常范围;两组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乙酸、丙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1.03%、15.86%、11.74%(P0.05);丁酸和乙酸两组间数值差异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可提高育肥山羊机体能量水平,对其余血液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也未对黔北麻羊育肥山羊瘤胃发酵产生有害影响,为生产实践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瘤胃周转率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哈萨克绵羊,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每天每只羊1.2万亿个),每期18d.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瘤胃液pH显著降低,氨态氮质量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甲烷质量浓度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2)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使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乙酸质量浓度及乙酸/丙酸的比例显著升高,瘤胃液丙酸质量浓度没有变化,丁酸的质量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绵羊瘤胃周转率和瘤胃相对稀释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影响.在哈萨克绵羊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40.0±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啤酒糟;试验1、2和3组啤酒糟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饲粮干物质的10%、15%和20%。测定24 h内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瘤胃液pH及NH3-N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2组微生物蛋白产量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2组乙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3)在纤维素酶活性方面,试验2组4种酶活性的均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啤酒糟添加水平为15%最有利于瘤胃发酵且能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力。结果显示:1)随着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极显著地增加(P<0.01),且维生素B12添加量与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剂量效应(P<0.01)。2)当底物精粗比为50∶50和65∶35时,添加维生素B12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对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3)当底物精粗比为35∶65和50∶50时,添加4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65∶35时,添加9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影响体外瘤胃发酵。添加维生素B12可增加瘤胃微生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有机物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较高(50∶50和65∶35)时,维生素B12的添加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中国饲料》2022,1(4):45-48
本研究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添加益生菌对干乳期奶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将体重为(440.92±3.33)kg、平均干乳期为42?d的6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全混合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200?mg/kg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含量:1×106?...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脂多糖(LPS)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对照组(不添加LPS)和试验组(添加LPS 100 000 EU/m L),分别在发酵2、4、8、12、24 h后取样,测定发酵液p H及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与试验组发酵液p H逐渐下降,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逐渐增加,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8、24 h试验组发酵液p H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8、24 h试验组氨态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结果显示,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LPS具有降低发酵液p H以及氨态氮浓度的趋势,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瘤胃发酵试验结合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分析了添加植酸酶对瘤胃微生物降解和利用糠麸饲料的功效。试验采集3头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液,以稻糠、玉米麸和麦麸为底物,测定对照组和加酶组(5 U/g植酸酶)发酵72 h的累积产气量、发酵动力学参数和和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添加5 U/g植酸酶并不能显著影响稻糠、玉米麸和麦麸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培养液中氨态氮浓度以及发酵的产气量(72 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P>0.050 0),但却能显著降低发酵的产气速率及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P<0.050 0),显著提高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0 0),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幅由高至低依次为麦麸(4.2%)、稻糠(3.3%)和玉米麸(1.7%),除可显著提高异丁酸含量(P<0.050 0)外,对乙酸、丙酸、丁酸等主要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0 0)。总之,稻糠、玉米麸和麦麸间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存在差异,添加植酸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释放出更多的挥发性脂肪酸,提高瘤胃微生物对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发酵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苹果渣水平对关中奶山羊泌乳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液pH值的影响,选取体重[(50.81±1.53) kg]、胎次(第3胎)、产奶量[(2.15±0.05) kg·d-1]、泌乳日期[(125.00±2.51) d]相近或一致的健康关中奶山羊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各组苹果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9%、18%、27%和36%。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8%和27%组的产奶量和4%校正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0(对照)、9%、36%组(P<0.01);各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对照)、9%组(P<0.05),18%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对照)、27%和36%(P<0.05);各组间血清总蛋白、血清葡萄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P>0.05);瘤胃液pH值随着苹果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9%、18%、27%、36%组的瘤胃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量苹果渣可以提高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4%校正乳产量,粗蛋白与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等指标,降低瘤胃液pH值,改善羊乳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苹果渣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且在本试验中,饲粮中苹果渣的添加水平为18%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克鲁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LSA)是本研究团队从鸡粪中筛选出的一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酵母菌。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S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液指标及粪尿除臭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添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7、1.0×10~8和1.0×10~9CFU/kg LSA。试验期42 d,全期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各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LSA对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10~8CFU/kg LSA显著提高了肉鸡脾脏指数(P0.05)。3)饲粮中添加LSA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酸及血浆中氨含量(P0.05),但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LSA对粪尿含水量、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10~8CFU/kg LSA显著降低了粪尿氨氮含量(P0.05)。由此可见,LS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及血液指标无不良影响;饲粮中添加LSA可以提高肉鸡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氮代谢,减少粪尿中氨氮的含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