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报道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采用磺基水杨酸浸提、酸性茚三酮比色法对12个柑桔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育性品种间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育性正常型品种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其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则居于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萌芽率和果实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作育性指标,对供试柑桔品种进行了育性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萝卜雄性不育系318A、415A及相应的保持系318B、 415B为供试材料,对花药、花丝及雌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7种氨基酸在不同品系、不同育性的花器官组织中均有存在。两个品系萝卜可育花药脯氨酸含量均为不育花药含量的两倍以上,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药育性有密切关系。花丝中谷氨酸含量高。两个品系萝卜不育花花丝谷氨酸含量分别为可育花花丝含量的1.44倍及2.93倍。萝卜雌蕊中也存在有少量的脯氨酸。  相似文献   

3.
通过接种在两种不同激素浓度培养基上的花药进行培养得到的不同愈伤组织,进行游离脯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含量,说明游离脯氨酸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天明 《果树学报》2012,(3):338-342
以梨雄性可育系‘香梨’为对照,研究了不育系‘新梨7号’在小孢子发育期间花蕾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花芽萌动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芽花药中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并且‘香梨’略高于‘新梨7号’。‘新梨7号’与‘香梨’脯氨酸含量均在萌芽期表现出上升态势,进入4月后‘香梨’增幅明显高于‘新梨7号’,以至在4月中旬开花时‘香梨’脯氨酸含量比同期‘新梨7号’高出数倍。在整个花芽萌动期,‘香梨’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升高,‘新梨7号’在花芽萌芽前期与‘香梨’同步提高,但在4月1日达到峰值后呈快速下降趋势,以至在开花时‘香梨’花药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已高出‘新梨7号’数倍。为此,我们初步认为‘新梨7号’不育系花药内氨基酸代谢失调是其小孢子败育的重要特征,其中脯氨酸缺乏是其花粉败育的主要结果。同时,包括过氧化氢酶在内的保护性酶代谢失调与小孢子败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梅树花粉数量与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爱华 《落叶果树》1992,24(1):27-28
观察了33个果梅品种和7种花梅类型的花粉数量萌芽率及不同温度对花粉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花粉量有显著差异,且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在0~20℃之间,花粉萌芽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不同花质的花粉萌芽率无显著差异。 对7个果梅品种花药及雌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花药中显著高于雌蕊,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萌芽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萝卜胞质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对7改良型萝卜胞质大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游离氨基酸、糖、激素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苏氨酸和脯按酸含量各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约50%。全部保持系的脯氨酸含量高于不育系7 ̄14倍。首次发现不育系的苏氨酸含量都高于保持系2.8 ̄4倍,不育系天门冬氨酸含量都低于保持系。全部不育系花药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低于相应保持系26% ̄88%。所有不育系花药的6-BA含量都低于  相似文献   

7.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 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 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 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 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 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姜童  付翔  王辉  杨延杰  林多 《北方园艺》2018,(11):22-26
以簇生椒不育系‘001A’和同型保持系‘002B’为材料,观察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研究不同器官和不同花蕾发育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能量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以探索CMS型簇生椒物质代谢与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从理化方面研究簇生朝天椒不育系‘001A’的败育机理。结果表明:不育系‘001A’花药干瘪、无花粉、花器比正常花器小、柱头露出花药,而保持系‘002B’花药饱满,柱头不外露。不同植株器官和不同开花时期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高于不育系‘001A’;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保持系‘002B’,植株茎和叶的丙二醛含量表现则相反。辣椒不同植株器官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CAT活性高于不育系‘001A’,SOD活性表现则相反;在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POD、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保持系‘002B’,而不育系‘001A’的CAT活性显著低于保持系‘002B’。因此,不育系花药中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保护酶间的异常,是导致簇生朝天椒CMS花粉败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次报导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密切相关。育性正常型品种(锦橙、先锋橙、血橙、1232桔橙、本地广桔)花药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脐橙、温州蜜柑,先白无核)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梨2号、宜园3号)含量則居中,差异极显著。本法可用于大量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及育种中间材料雄性育性的生化鉴定,并确定其育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焦核龙眼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育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核龙眼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育性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许秀淡,黄金松,郑少泉,林嵩一、引言五十年代中期开始,Bathurst、FukasawaVirtanen、Belertz等先后报道了花粉(药)内含有丰富的游离脯氨酸,有些植物中高达其花粉干重的1.65...  相似文献   

11.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羊角椒不育系O-6、O-9及其相应保持系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对5个小孢子发育时期(造孢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时期、成熟粒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材料花蕾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四分体时期明显高于保持系,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花蕾的发育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各时期花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不育系,但不育材料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含量又有所上升;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都明显低于保持系,但丙二醛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3.
 和良好水分条件的对照相比较, 半根交替干旱处理(ARS) 对‘大久保’桃叶片日出前水势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高于全根干旱(WRS) 处理。WRS导致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 而ARS和对照之间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别。此外, 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日出前叶片水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而淀粉含量与日出前叶片水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ARS条件下植株具有良好的水分供应能力, 并不存在积累上述有机物质进行渗透调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热性萝卜幼苗生理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耐热性差异显著的萝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高温(38℃)胁迫下萝卜幼苗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不耐热材料;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24、48、72h,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不耐热材料,MDA含量显著低于不耐热材料。处理24h,4个指标的含量都比处理前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48、72h时逐渐降低,但耐热材料下降得较慢。与处理24h相比,处理48、72h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耐热材料中没有显著变化,而在不耐热材料中处理48h显著高于处理24h时的含量。表明这4个指标的含量变化能准确反映萝卜幼苗耐热性差异,可考虑用于萝卜幼苗的耐热性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15.
葡萄枝叶脯氨酸含量与其抗寒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不同葡萄种类叶片及枝条组织在不同时期的游离脯氨酸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不同种类的相对抗寒性大小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秋季低温来临而升高,枝条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初冬到深冬的温度下降而升高,但不同种类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其变化与不同种类的抗寒性强弱关系较小,而与不同种类的冷冻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开花和生理落果与叶片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生理落果高峰,正处于蛋白质急剧分解过程。蛋白质降解愈多,落果愈多。花后的第一次生理落果高峰,占落花落果总数的76.29%,蛋白质降至花蕾到生理落果全程的最低点,是最大的高峰。第二、三次高峰落果数递减。开花和生理落果期间有16种氨基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较高;其次是甘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最低。开花前脯氨酸最高,开花至二次高峰一直下季。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变化总趋势一致,波相相反。先是氨基酸积累、氨基酸下降,蛋白质积累、蛋白质下降出现严重的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17.
选择大花蕙兰垂花型、软枝型、硬枝型共7个品种,进行离体叶片高温胁迫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探讨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大花蕙兰品种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增长率高于耐热性较弱的品种。高温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增长率,可作为判断大花蕙兰品种耐热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枣树休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年生温室栽培和大田栽培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冬季休眠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枣树自然休眠(10月10日至12月10日)过程中枝条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束缚水含量上升。在试验期间,大田和温室梨枣枝条的生理指标含量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在试验期间温室的较高,束缚水含量大田的较高。温室内枣树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休眠期高于大田的,淀粉的含量进入休眠前温室的高。自然休眠期温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自然休眠结束后温室的又低于大田的。  相似文献   

19.
1人工辅助授粉花粉的准备开花前一二天采集授粉品种的花蕾和初开的花,去掉花丝,在20~25℃下通风干燥,待花药裂开取粉去杂,装入瓶内密封,0~5℃保存。  相似文献   

20.
金华佛手早期落果生理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手幼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随幼果发育略有提高,开花后第5~25天由5.641mg/g鲜重增至8.076mg/g鲜重。吲哚乙酸含量在开花后第5~6天由43.37μg/g干重升到74.40μg/g干重,然后急剧下降,至开花后第25天降至13.50μg/g干重。吲哚乙本乡氧化酶活性显示,在开花后第10-25天由2.72μg/h.ml酶液升至11.17μg/h.ml酶液。佛手幼果发育过程中,吲哚乙酸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