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浓度沼液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油茶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油茶果实含水率、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等经济性状也有极显著影响,且区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与沼液浓度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沼液稀释浓度的增加,油茶树体株高、地径增幅和干出仁率、种仁出油率、干籽出油率以及鲜果出油率均随之增加,A-2处理达到最大值。冠幅增幅也随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A-4处理达到最大值。沼液浓度对单果质量、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随沼液浓度增加无明显规律。鲜籽含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就产量而言,以沼液浓度A-2和A-3处理最优。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对油茶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最有利的沼液浓度处理是A-2处理,其次为A-3处理。因此,从节约肥料和寻求最佳肥效2个方面考虑,油茶林中施用沼液浓度以40%为宜。  相似文献   

2.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3.
海南油茶优良单株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50个不同油茶优良单株的果实和大陆油茶‘华金’(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及其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显著不同,变异系数6.73%~46.92%;用主成分抽提出5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84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优良单株前3个主成分(油品质因子、果实大小因子和出籽率因子)的分布情况;50份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分别为:TCPX-7、CMJL-6、QZWL-3、CMJL-4、QZCZ-3、QZCZ-4、CMZX-1、TCPX-3、QZWL-2和TCNK-1,而对照‘华金’排名21名.本研究找出了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评价的5个主成分,揭示了海南油茶不同优良单株的茶油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5.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部边缘区油茶长林系列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北部边缘区油茶生产,选育适宜豫南山区栽培的优良油茶品种,通过对引种油茶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品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各性状在品种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产果量、单位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48%,单果重、单果鲜籽重的变异系数在12%~32%之间,其他4个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强;除产果量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果实性状的差异,可将9个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评价显示,53号表现最好,品种选择潜力较大,可做主栽品种,23号、18号、40号、4号、3号表现一般,21号、166号、27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长林53号”油茶鲜果出籽率最高,平均为48.94%,“长林4号”平均鲜果出籽率介于34.16%~36.84%之间,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为58.95%、75.53%,“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最高,为55.31%,对照品种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最低,为53.59%和67.15%,“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最低,为48.58%;“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果油率指标均高于8%,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长林4号”“长林53号”经济性状比较好。【结论】在武陵山区海拔1000 m左右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53号”油茶良种具有进行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油茶果的品种品质,选取德兴、腾冲、广宁3种红花油茶果为原料,测定果皮厚度、果直径、内壳厚度、籽直径、单果重、鲜出籽率、鲜出仁率、籽含油率和仁含油率9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3种红花油茶果实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德兴红花油茶与腾冲红花油茶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显著,但与广宁红花油茶所有指标都差异显著,而腾冲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则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不显著;3种红花油茶的鲜出仁率与鲜出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个品种中出籽出仁率最高的是腾冲红花油茶,出油率最高的是德兴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和单株产油量等20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株优树的20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范围为3.25%~69.47%;各指标间共有38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简化为4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3%,保留了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4个综合指标的权重以及隶属函数值,优树综合得分范围为0.151~0.674,其中HY25、HY4、HY20、HY17和HY1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冠幅面积、单株产果效率、单株产油量、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等6个核心评价指标。基于6个核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将31株样株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优质型;第Ⅱ类丰产性和优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年均降水量1 304.2~2 684.0 mm,海拔0.56~1 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西省12个主栽油茶品种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并综合评价品种的优劣程度,对其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程度,平均变异系数达17.57%,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参试性状重复力均大于0.5,属于高重复力性状,品种间差异主要受遗传差异影响;参试性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长林4、赣84-8果实经济性状较优,长林3单株产量显著较高;长林40生长较为高大。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品种分4个大类,综合排序最优的为长林4、长林53和赣83-4,综合排名较优的有赣84-8、赣84-3和赣无1,赣兴48综合排名最差。所调查油茶品种的生长性状和果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祁门县境内的油茶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祁门县油茶种群可分为圆平青桃、两尖青桃、红青桃、红桃、黄桃等9个类型。各类型油茶树的外形特征差异明显,其果与籽表现出不同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各类型油茶籽油的生化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从筛选的9个类型看,1号圆平青桃1、2号红桃1、1号黄桃1、0号红黄桃表现较好。综合各方面性状,黄桃、红黄桃、红桃等稍好。红黄桃可以作为筛选优良油茶新品系的标志,并筛选了一批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品种、采摘时间与出油率的关系。[方法]在各个林班采摘下来的鲜果中,红果果实、青果果实分别按品种、大小挑选果实,研究不同品种、采摘时间与出油率的关系。[结果]在油茶挂果初期,品种和采摘时间与出油率有较大关系。油茶采收时间越早出油率越低。[结论]该结果可为油茶出油率与品种、采摘时间关系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岑软油茶不同品种无性系和家系变异与优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软油茶系列品种是油茶优良种质,在其种子繁殖植株中存在较大变异,可以进一步选择改良。以广西省三江县4个岑软品种的10年生嫁接无性系和实生自由授粉家系对比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无性系和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结果显示:果高、果径、果型指数、鲜果质量、果皮厚、单果籽数、果籽质量在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在0.14~0.95之间。果高、果径、鲜果质量、果皮厚、果籽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在家系间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率在0.1~0.91之间,相同品种无性系内与家系内的单株间也有较大变幅,家系内单株间变异幅度的上限明显超过无性系,为岑软品种的优株选择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在15项种实指标中,有14项的家系平均值超过无性系平均值,其中家系果油量平均值超过无性系达83.64%,4个种实质量指标(鲜果质量、果籽质量、干籽质量和干仁质量)均值超过45%,3项种实含油量指标(果实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均值超过20%。与嫁接繁殖相比,实生繁殖植株在种实质量与含油率指标方面的优势明显,虽然该发现有待更大规模调查证实,但应该引起对油茶优良种质繁殖利用策略的思考。对主要经济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5%入选率,从4个岑软品种家系内共选出6株综合评价值高的优株,优株果油量均值与无性系和家系均值的优势比分别为4.1和2.2,可作为当地的优良种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17.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连续3年对3片试验林74个油茶无性系经济性状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油茶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干籽率对果含油率的直接效应最大,红桃、红球、黄桃、黄球等果实类型含油率较高,青桃、青球等果实类型含油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油茶优株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各地油茶优株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四个因素与含油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地处霍口的油茶优株含油率指标总体水平优于罗源其他2个地方的油茶优株。2.各地的油茶优株含油率与鲜出籽率呈微正相关,与干出籽率呈实正相关且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种仁率呈微正相关且呈显著关系,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在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4个指标中,油茶含油率与其干出籽率的相关性最强。3.油茶优株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彼此呈显著正相关,并都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