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以Meta分析的方法对振源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振源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分别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stata14软件、GRADEprofiler 3.6.1软件对数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Meta分析,以及质量整体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有13篇,共纳入1 051例患者,文献整体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中,由于存在异质故将纳入研究按疗程分为两组,疗程大于6周组[SMD=0.85,95%CI(0.66,1.04),Z=8.75,P<0.0001]与疗程小于6周组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OR=3.71,95% CI(2.53,5.45),Z=6.71,P<0.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5,95% CI(0.18,0.67),Z=3.27,P=0.001]两指标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疗效更好,而且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偏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百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6月,检索相关文献并筛选出百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以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和提取文献中的原始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1 2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26,95% CI(2.35,4.54)](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MD=-0.41,95% CI(-0.45,-0.37)](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MD=-17.27,95% CI(-22.63,-11.9](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尿素氮低于对照组[MD=-1.60,95% CI(-2.14,-1.06)](P<0.00001)。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临床安全性好,但纳入该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较低,发表文献存在一定偏倚性,因此,有待于更高质量的随机、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国内有关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所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有效数据,运用Ren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51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OR=3.61,95% CI[2.68,4.85],P<0.00001)。结论 本次系统评价显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安全性较高。但是所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偏低,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Web of Science、Medline及PubMed。检索时间均为从该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至2017年2月,手工检索作为辅助,收集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依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纳入6篇文献,共4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茯苓丸组临床有效率[RR=1.16,95% CI(1.06,1.26),P=0.000 7],2个采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107例)结果显示[WMD=0.55,95% Cl(-0.69,1.79),P=0.39]。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结论 桂枝茯苓丸联合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然而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未见显著疗效。但由于现有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今后仍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舌三针结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基本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的等级变化,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4%(P<0.05)。结论 在基本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舌三针结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为:[OR=5.59(95% CI:3.81,8.20),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显效率Meta分析结果为:[OR=3.57(95% CI:2.41,5.29),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显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脓疱症状消失时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MD=-1.64(95% CI:-1.88,-1.40),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较单纯西医治疗的脓疱消失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痊愈所需时间更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耳穴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疗效的比较,同时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TST(总睡眠时间)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针刺结合耳穴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中单因子中联合治疗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也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按Cochrane 评价员手册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940例患者。结果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美托洛尔(Z=7.63,P<0.01);对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的改善也优于美托洛尔(P<0.01);但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美托洛尔。结论 基于目前证据,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控制心室率、改善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美托洛尔,但其安全性逊于美托洛尔。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存在质量缺陷、异质性和区域局限性,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全面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统计学Meta分析,对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全面检索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随机试验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使用中药复方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等西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指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但由于入选文献质量偏低,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故需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电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PubMed及Ovid Lww数据库收集1999年1月至2016年7月所有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02条针灸处方,共运用十四经穴62个,经外奇穴33个,总应用频次1 981次,头颈和四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79.30%(1571/1981)和20.04%(397/1981),阳、阴经使用率分别约为47.15%(934/1981)和28.42%(563/1981);特定穴占71.02%(1407/1981)。结论 局部选穴是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则;重视特定穴使用,其中交会穴的用穴个数及使用频次均为最多,尤以任脉与阴维脉之交会穴廉泉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证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化痰通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疗程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填脐疗法配合针刺,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法,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评价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及AIS上均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药物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方面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是治疗老年性失眠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许万松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73-1377
目的 比较不同用穴方案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PD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为寻求合理的用穴方案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在我院消化科确诊并进行针刺治疗的P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进行基础穴位针刺,55例患者根据症型进行辨证针刺,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指数(FDI)、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普通针刺组和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FDI分数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NDSI和NDLQI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SF-36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辨证针刺组患者血清中GAS和MTL水平与治疗前和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辨证分析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型,合理选择用穴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芍络石方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的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络石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的肌力(Robert Lovett法评定)、上肢肌张力(MAS评分评价)、下肢肌张力(C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评价)的变化,并观察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中药组患者肢体上下肢肌力、上肢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中药组下肢肌力、MBI评分、NIH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白芍络石方能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缓解偏瘫上肢的痉挛,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