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传统方法评价结果失真度高、新标准下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未知等问题,在新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下,利用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污染等级以清洁(43.9%)、尚清洁(48.8%)为主,部分样点出现轻度(4.9%)、中度(0.8%)和重度(1.6%)污染,其中Cd、Cu为主要影响因子。在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评价方法结果更为合理,对进一步防控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且具有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鞍山市铁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鞍山铁矿复垦区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择镉、汞、铅、铜、铬和锌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客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对鞍山铁矿复垦区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铁矿区...  相似文献   

3.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以花溪区城郊菜地土壤中Zn、Cd、Pb、Cu、As和Hg为污染因子,运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将"超标倍数法"与"双权重超标赋权法"组合成综合权重以改进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改进模型结果显示,31个采样点处于Ⅰ级,13个采样点处于Ⅱ级。相比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计算评价因子权重时,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了重金属浓度及其毒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利用Arc GIS 9.3软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花溪区城郊菜地土壤清洁率达到83.87%,尚清洁率为16.13%,尚未出现土壤污染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级往往存在指标过多和污染程度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该研究从物元分析和关联函数出发,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物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西某蔗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清洁和尚清洁两级,污染程度低,与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对矿区耕地治理和保护至关重要。以地处秦岭山区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董家沟、南沟、小西沟和王坡子沟尾矿库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耕地耕层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d、Cu、Pb、Cr、Zn、Ni,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结果表明:(1)除南沟尾矿库周边耕地外,其他3个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Cr、Zn、Ni含量随着距尾矿库距离的增加而递减;(2)南沟尾矿库周边耕地污染最严重,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处于中度、轻度与尚清洁状态;(3)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34,属于中度污染状态。研究可为秦岭山区尾矿区周边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耕地土壤中铅、镉、铬、汞、砷、铜、锌、镍等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状况,特于2022年对闵行区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闵行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未出现一种或几种重金属的轻度、中度或重度累积;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为1级清洁的样本数量为86个、占比为94.5%,2级尚清洁的样本数量为5个、占比为5.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经作田<粮田<菜田,评价为2级尚清洁的耕地土壤主要分布在闵行区个别乡镇的个别粮田或菜田。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铅锌矿区的开采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以及危害程度。[方法]以广西环江某铅锌金属尾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重金属Cu、Zn、Pb、Cd含量,并对农田土壤样品重金属测定结果分别采用改进物元分析法、传统物元分析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危害程度。[结果]改进物元分析法中中度污染程度以上的监测点占85.72%;传统物元分析法中不符合级别程度的监测点占85.72%;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中严重级别以上的监测点占85.72%。[结论]铅锌金属矿区尾砂坝坍塌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8.
贵州清水江沿岸柑橘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贵州清水江沿岸柑橘园土壤pH值及镉、汞、砷、铅、铬的含量,并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残留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清水江沿岸柑橘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r>Pb>As>Cd>Hg,且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受污染较小。各样本污染指数均小于1,除铅为尚清洁外,其余样品均为清洁,当地适宜发展无公害柑橘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忻州地区金矿复垦土壤的质量状况,采集该试验区复垦3年后的土壤进行测试化验,分析Cd、As、Pb、Cr、Cu、Ni、Zn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选取重金属的毒理系数来确定评价的模糊权向量,对矿区的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样点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个别样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了二级和三级标准,其中Cr的平均值为182.54 mg·kg-1,超出了背景值的2倍,污染较严重;在模糊评价中,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有5个样点处于清洁状态,3个样点处于尚清洁状态,2个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清洁率为50%,尚清洁率为80%。研究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需要进一步治理修复。  相似文献   

10.
广安市石垭镇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安市石垭镇194份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Ni)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对比,结果发现Cd和Hg含量在局部地区超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作为评价方法与标准,对项目区内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并未受到8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总体尚清洁。  相似文献   

11.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系重金属出入湖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借鉴潮时入海通量法,对赣江、信江、饶河、抚河、修水等5大河流重金属入湖通量及重金属出湖通量进行估算,并根据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及现状,确定经由其他途径输入湖区的重金属通量。结果发现,不同重金属的出入湖组成不同,Cu、Zn、Cd主要是溶解态,而Pb主要以悬浮态形式存在;通过潮时入海通量法计算得出河流重金属入湖总通量低于重金属出湖通量,其中出、入湖通量比较均为Pb>Cu>Zn>Cd,对于地表径流、环湖污水排放、降雨、内源释放等重金属输入途径达到较大影响,应该加强监控,防止鄱阳湖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  相似文献   

13.
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采样测试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对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As、Cd、Pb和Zn的污染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Cd大范围严重超标,其次是Pb和Zn,而As没有超标;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CdZnPbAs,农田土壤广泛受到重金属Cd的极重污染,大部分农田土壤受Zn重污染,Pb中度污染且集中在矿区2号段,而As仅对2号段少部分农田土壤有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农田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等级;相对污染指数显示,农田土壤As、Cd、Pb和Zn相对污染指数均超标,超标率PbZnCdAs,说明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对土壤污染影响最大的是Pb和Zn。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不仅由金顶铅锌矿开发所造成,而且与其高背景值也有关系。沘江上游到下游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化显著。矿区上游土壤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和综合污染均最低,离矿区最近的土壤污染最高,离矿区稍有一定距离的土壤污染迅速下降,中游的4号段污染有一定升高,到5号段云龙县城附近污染又逐渐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沘江流域农田As、Cd、Pb和Zn污染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同源的概率非常大,存在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莲藕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关于湿地产品中重金属可能超标的广泛担忧。本研究以洞庭湖区的湿地产品——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种植区域莲藕中重金属含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阐明莲藕中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锰(M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的莲藕重金属污染严重,以Cd、Pb超标明显,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5.70和8.35。根据莲藕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产于岳阳楼区和沅江市的莲藕属于中度污染,而产于君山区、华容县、南县、大通湖区的莲藕属于重度污染。对莲藕重金属含量和各种植区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洞庭湖莲藕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莲藕种植区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和藕池破碎化是导致莲藕中重金属超标的两个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开展莲藕种植区域生境恢复,降低水土重金属污染,促进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以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而Cu、Pb、Zn平均含量低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表现为无污染到中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 >As >Cu> Pb >Cr >Zn;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流域西南部及东部区域较高、中部及北部区域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疆典型重金属区域(奎屯市123团和127团、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土壤进行布点调查采样并测定重金属As和Cd含量,研究目前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区域代表性土壤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重金属As和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小于1,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奎屯市123团和127团的6个样点的重金属As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1.91,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0.92,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依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以及奎屯市样点2种重金属范围均为Pi≤0.7或者0.7相似文献   

17.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其中Cd问题突出,Cd含量是背景值的7倍,是小西湖和六门闸的3.8和4.1倍。单项污染分级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NiHgAsPbCr,以麻塘最为严重,小西湖次之,六门闸基本不存在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污染分级评价表明,麻塘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小西湖和六门闸则为低度生态危害。因此,东洞庭湖洲滩湿地土壤,尤其是与湘江航道相连的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8.
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尧兰  陈焕晟  蒋建华  胡华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0-12312,12314
[目的]对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环鄱阳湖区11个县的蔬菜基地、农家的3种叶菜类蔬菜共163个样品中的Pb、Cd、Cr、Cu和Zn重金属的含量,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通过比较2种来源蔬菜污染状况进一步分析环湖区蔬菜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有2/3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在50%以上,其中白菜Pb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高达85.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的安全和优良级别所占比例为66.9%,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芹菜受污染的程度最大,污染主要来源于Cr、Pb;在2种种植方式下,基地蔬菜受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于农家。[结论]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工业、交通的大力发展已初步造成区域的蔬菜重金属污染,建议环湖区居民适当减少芹菜和基地蔬菜的食用来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