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寄主植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了小菜蛾取食不同种白菜和油菜的主要生物参数,包括幼虫,蛹的历期,蛹质量,化蛹率,羽化率和雌虫产卵量。结果表明:(1)取食苔菜(Brassica camelina)幼虫历期最短,取食花椰菜(B.oleracea var.botrytis)幼虫历期最长;(2)取食不同蔬菜化蛹率变化明显,其中以白芥(Brassica alba)最高达90.7%,羽化率变化很大,以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最高达84%;(3)蛹质量也因寄主不同而异,取食蔬菜B.napus最低为5.68mg,取食香花芥菜(E.sativus)最高为7.54mg。(4)取食香花芥菜雌虫产卵量最高为165.50粒;(5)蛹质量和寄主含氮量,产卵量和寄主含氮量,产卵量和蛹质量分别相关性显著,并建立了回归方程分别为:Y=4.027+0.6505N,Y=-118.5740+57.5625N和Y=-379.420+71.881X。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上最难控制的害虫之一,为了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采用小菜蛾嗜食的大青萝卜、芥菜、花椰菜、油菜、大白菜、甘蓝、水萝卜7种十字花科植物饲养小菜蛾,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芥菜的小菜蛾蛹最重,产卵量最多,总历期较短;取食甘蓝的小菜蛾幼虫历期最短,产卵量较多,总历期最短;而取食大青萝卜的幼虫历期较长,蛹较轻,产卵量最少。比较而言,小菜蛾最适寄主是芥菜、甘蓝和水萝卜,其次是大白菜、油菜和花椰菜,最不适宜的寄主是大青萝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为旋幽夜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和室内饲养试验,调查产卵选择率、幼虫取食选择率、生长发育指标和种群参数。【结果】旋幽夜蛾成虫产卵选择率为灰藜>棉花>甜菜>白菜,幼虫取食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菜>白菜>灰藜>棉花。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幼虫历期由长到短为棉花>甜菜>白菜>灰藜,蛹历期为棉花>甜菜>灰藜>白菜。饲喂白菜、棉花比饲喂灰藜、甜菜的蛹质量稍重。饲喂4种寄主植物的孵化率为81.97%~87.26%,饲喂灰藜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82.93%,饲喂棉花的幼虫存活率最低,为22.50%,饲喂棉花的蛹存活率最高,为100.00%,饲喂甜菜的蛹存活率最低,为82.36%,饲喂灰藜的羽化率最高,为91.36%,饲喂甜菜的羽化率最低,为71.38%。饲喂白菜的产卵量最高,为367.30粒/雌,饲喂棉花的产卵量最低,为274.70粒/雌。【结论】棉花、白菜、甜菜、灰藜均可作为旋幽夜蛾的寄主。灰藜、白菜、甜菜均为旋幽夜蛾的适宜寄主。灰藜是旋幽夜蛾最偏好选择产卵的寄主,甜菜、白菜是幼虫最偏好取食的寄主,旋幽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偏好与取食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参试4种寄主饲喂旋幽夜蛾,各寄主间对卵历期、成虫历期和繁殖力、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世代历期、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羽化率、蛹重存在显著影响,旋幽夜蛾对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命表技术分析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astriniae Pang et Chen)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分别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RM)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DBM)卵繁育]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以米蛾卵所繁的成蜂的各项寄生特性参数(内禀增长率γm、每雌寄生卵量、净生殖力R0、平均世代历期T和雌蜂寿命)均优于用小菜蛾卵所繁蜂,米蛾卵是其适宜的中间寄主;长期用小菜蛾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米螟赤眼蜂的生活力,降低了其对目标寄主的攻击性,有关其田间转寄主繁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寄主植物对豆野螟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观察了豆野螟取食扁豆、豇豆和四季豆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豆野螟取食不同寄主后的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以取食四季豆为最低;豆野螟取食四季豆、豇豆和扁豆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9.9d、11.2d和11.7d,三者差异显著;取食豇豆后5龄幼虫体重达53.9mg,显著高于取食扁豆和四季豆的5龄幼虫体重.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的主要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作为食料,研究了黑点切叶野螟在取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食料下,黑点切叶野螟的幼虫历期、幼虫体长、体重、幼虫存活率及蛹历期、蛹重均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成虫的繁殖力及寿命也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表现一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菜蛾为长春、公主岭一带春甘蓝夏甘蓝的主要害虫。本研究测定了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及寿命。得出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内禀增长率等参数,并测定了小菜蛾的过冷却点和高温下的存活率。结果:全世代发育历期21℃,26.5天;24℃,20.4天;27℃,16.2天;30℃,14.8天;33℃,13.2天。发育起点温度9.54℃,有效积温298.7日度。温度升高,幼虫存活率下降;卵和蛹的存活率高于幼虫。产卵最适温度24℃~27℃,平均产卵量400粒/雌,最多596粒/雌。产卵开始后的3~5天内为产卵高峰。内禀增长率较高,30℃时高达0.2711,属r型生态对策。过冷却点:四龄幼虫—13.5℃,蛹—20.1℃。预蛹—11.3℃。35℃以上高温对幼虫化蛹极为不利;40℃高温对成虫羽化极为不利,35℃以上高温下饲养低龄幼虫可产生小形蛾。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历期基本相同(世代历期为22~23d),但以芥蓝菜和甘蓝型油菜饲养的发育状况较好,其平均蛹重均在4.5mg以上,蛹羽化率为97.8%~98.7%,每雌产卵量在200粒以上.在低温(5~6℃)条件下,卵冷藏10d孵化率为90%左右,蛹冷藏20d羽化率为80%~90%.  相似文献   

10.
菜蛾,又名小菜蛾、方块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抗性害虫之一。该虫发生世代多,取食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且抗性较强。菜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2龄后啃食叶片留下一层表皮,形成一透明的膜斑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者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成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在15~30℃范围内,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各龄历期均延长。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3、4.89、6.77和6.82℃,世代有效积温为488.60日度,世代最大发育速率温度为30.56℃,27℃时叶甲孵化率、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为最大;24~27℃为其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13.
探索以黄粉虫蛹为食物繁育蠋蝽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以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为食物进行人工扩繁蠋蝽(Arma chinensis)的可行性,在室内测定比较了蠋蝽分别取食黄粉虫蛹、黏虫(Mythimna separata)蛹和幼虫3种不同食物后的发育历期、死亡率、成虫体重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蠋蝽取食黄粉虫蛹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其中,取食3种食物的蠋蝽成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蠋蝽取食黄粉虫蛹,若虫历期为27.97 d,显著低于黏虫蛹组的25.30 d,与黏虫幼虫组31.27 d之间差异显著;若虫期死亡率为26.67%,明显低于取食黏虫蛹和黏虫幼虫的33.33%、83.33%,与黏虫幼虫组之间差异显著;世代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66.67粒,与黏虫蛹组413.00粒之间差异显著,而与黏虫幼虫组292.3粒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受瓢虫伤害的茄子抗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侧多食跗线螨的发育历期(卵、幼螨、若螨、雌成螨)、产卵量、种群增长倍数和田间种群密度的角度比较被茄二十八星瓢虫取食后叶片(处理)与未被取食的正常叶片(对照)饲养该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螨的产卵量、卵和诚螨历期。田间种群密度、种群增长倍数在处理和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幼螨和苦螨历期之间差异不明显,处理叶片的全世代历期比对照长,而产卵量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种群动态参数的影响,为了解小菜蛾适应低氧环境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在福建福州和西藏拉萨分别饲养福州品系的小菜蛾,将人工气候箱温度控制在(25±1)℃,空气相对湿度(65±5)%,光周期L∶D=8∶16。按照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的统计方法记录原始数据,组建两性生命表,共记录3代。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两种氧环境下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历期、繁殖力和存活率等指标,以及相关的种群动态参数后发现,低氧环境对小菜蛾的发育历期有显著的影响:与在福州饲养的小菜蛾相比,在拉萨饲养的小菜蛾整体发育历期显著变短;但随着世代的增加在拉萨饲养的小菜蛾发育历期逐渐变长,到第3代的时候在拉萨饲养的小菜蛾的整体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在福州饲养的小菜蛾,但生殖力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氧含量环境下小菜蛾的种群动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在拉萨饲养的小菜蛾的r、λ、R_0、T随世代增加逐渐增加,且第一代的r、λ、R_0、T都显著低于第2代或第3代。说明在低氧环境下,小菜蛾在经过一代至二代的快速适应后提高了对低氧的耐受性,但是整体发育历期显著缩短,存在一定的适合度代价;当世代发展到第3代时,在2种含氧量环境下小菜蛾的生殖力、存活率及种群动态参数r、λ、R_0、T都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小菜蛾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小菜蛾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适应青藏高原的低氧环境,低氧并不能成为阻止小菜蛾向高原扩散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烟粉虱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对烟粉虱在5种番茄品种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粉虱在5个不同番茄品种上选择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烟粉虱偏好在粉都53番茄品种上取食,对洛番9号、金粉101、越夏红有中等偏好性,对金鹏8号无明显偏好性.烟粉虱在5个番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烟粉虱在粉都53、洛番9号、金粉101、越夏红、金鹏8号上的发育历期依次延长,而在洛番9号上的烟粉虱存活率最高,在金粉101上的存活率最低.不同寄主对烟粉虱的适合度影响较大,在对烟粉虱的抗性上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罗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73-74
为了验证赤眼蜂寄生桃蛀螟卵的效果,并掌握桃蛀螟的蛹历期,以保证赤眼蜂的出蜂期和田间桃蛀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开展了桃蛀螟蛹历期和卵寄生效果室内研究。研究表明:桃蛀螟是一种世代高度重叠的害虫;在温度24.5±1℃、光照周期16∶8、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桃蛀螟蛹历期平均为12.1d;赤眼蜂室内强制寄生桃蛀螟卵寄生率可达76.19%,羽化率平均达90.13%。  相似文献   

18.
中华虎凤蝶杭州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各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中除在和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厍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或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9.
1999~2001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水杉的茶尺蛾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1年发生6代,以蛹在水杉树干基部的浅土层内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17.3mm2;总取食叶片168张.在16,20,24,28与30℃恒温处理下,全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92.95,67.78,52.86,39.6与30.02d.茶尺蛾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5±1.1,7.51±1.1,5.42±2.5与6.09±1.2℃,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91.89±17.7,478.42±25.6,195.40±33.8与85.78±19.9日度.雌雄性比为11.6.越冬蛹过冷却点平均为-5.09±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温度(24±1)℃、湿度(75±5)%、光周期为12 h光∶12 h暗的室内条件下,分别以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叶片为寄主植物,观察劳氏黏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成虫繁殖力并计算生命表参数。【结果】劳氏黏虫幼虫历期取食玉米时间最短,为20.18 d,取食甘蔗时间最长,为25.24 d。非成虫期存活率在玉米上最高(68%),在稗草上最低(58%);雌成虫蛹质量以取食玉米的最高(32.43 mg),取食稗草的最低(22.61 mg);取食玉米的产卵量最多,单雌产卵量为1 019.42粒,取食甘蔗的产卵量最少,单雌产卵量为665.27粒。劳氏黏虫在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3、0.12、0.10和0.10,净增殖率(R0)分别为226.54、211.48、153.71和171.85。【结论】在4种寄主植物中,玉米为劳氏黏虫最优寄主,其次是水稻,甘蔗和稗草可作为寄主或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