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粕对盐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2020,(1)
以棉粕作为盐碱土改良剂,针对不同程度的盐碱土壤为研究材料,探究棉粕对盐碱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结构的影响。提取土样中微生物总DNA,利用新一代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土壤微形态则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提高,氯化钠处理下小团聚体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且土壤形态表现为表面疏松多孔;碳酸钠则相反,其大团聚体随碱浓度提高而增加,小团聚体所占比例则下降,土壤形态则呈现表面紧实,孔隙少,盐碱土的这两种土壤结构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活动。通过对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得出,添加棉粕的所有处理相比CK(常规施肥)可以增加盐碱土中微生物群落数量,其中中度盐(MN)、中度碱(MA)处理Shannon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添加棉粕后MN、MA处理的微生物丰富度最高,盐碱处理下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其余依次是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总体而言,通过向盐碱土中添加棉粕可以相应地改善土壤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微生物群落数量,在中度盐碱情况下添加棉粕使其土壤中微生物丰度最高,而盐碱这种特定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占优势菌门没有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连作地块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不施用微生物菌剂(CK)、施用单一微生物菌剂(T1)和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T2),统计草莓存活率和产量,并测定土壤样品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有助于草莓的生长和增产。与CK相比,T1、T2的草莓存活率分别提高17.99和25.19个百分点,草莓产量分别增加30.16%和41.79%。微生物菌剂处理有效改善了土壤养分。与CK相比,T2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18.31%和55.27%。然而,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并降低了土壤pH值,长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存在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的风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曲霉属。微生物菌剂施用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较小。与CK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芽孢杆菌属、根霉属和假霉样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根霉属和假霉样真菌属相对丰度在T2达到显著水平;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属、曲霉属和青霉...  相似文献   

3.
孟春梅  王开勇  樊华  张开祥  马宏秀 《土壤》2020,52(1):207-212
微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的原动力,土壤团聚体的重要生物胶结因素。以棉粕作为盐碱土改良剂,针对不同程度的盐碱土壤为研究材料,探究棉粕对盐碱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土壤结构的影响。提取土样中微生物总DNA,利用新一代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土壤微形态则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上升,氯化钠处理下小团聚体所占比例也逐步上升且土壤表面疏松多孔,碳酸钠则相反,其大团聚体随浓度上升而增加,小团聚体所占比例则下降,土壤表面紧实,孔隙少,盐碱土的这两种土壤结构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活动。通过对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复杂度分析得出,通过添加棉粕相比CK可以增加盐碱土中微生物群落数量,MN、MA处理Shannon指数最大,Simpson 指数最小,说明添加棉粕后MN、MA的微生物丰富度最高,盐碱土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 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其余依次是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盐碱这种特定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占优势菌门相互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细菌作为土壤中最多的微生物物种,其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标志。施肥不仅为土壤细菌提供了矿质养分,也为细菌提供了不同的碳源。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对于深入理解土壤养分转化的微生物驱动过程及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选取潮土上连续37年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施(MN) 的4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细菌丰度(16S rRNA基因拷贝数)、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FAPROTAX功能预测的方法分析主要功能种群的丰度在处理间的差异,采用Mantel 检验分析细菌多样性等与产量、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丰度,MN和M处理下土壤中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分别是CK和N处理平均值的11.8和10.7倍(P< 0.05)。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和丰富度指数(Chao1 index)均在M处理下最高。潮土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潮土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与N处理相比,MN处理显著提高了潮土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的丰度。潮土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发酵作用、硝化作用和硝酸盐还原为主,相应种群丰度均在1%以上。MN处理下化能异养功能细菌的丰度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2.2%~4.2%。MN和M处理中起发酵作用的种群相对丰度是其他处理的3倍以上。与CK 相比,3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光异作用和光异养作用功能种群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β多样性和功能结构均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硝态氮(NO3?-N)含量及作物产量呈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相关。  【结论】  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潮土中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的丰度。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化能异养型细菌丰度较高,可能是施用有机肥后优化土壤养分循环和响应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菌群,今后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菌群组成和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白三叶在不同降解时期果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为果园白三叶的利用及果园生草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洛川县苹果园内分别以覆盖和埋置两种方式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返园,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两种返园方式下白三叶降解1,3,6,12个月时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及群落结构。[结果]①白三叶返园处理下,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种类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丰度存在差异,返园处理组土壤中出现梭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门等特有菌群。②白三叶返园对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降解时期存在差异。两种返园处理组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③随着白三叶降解时间增加,芽单胞菌(Gemmati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Opitutu和Arenimonas属的细菌相对丰度增高,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奈瑟菌属(Neisseria)、Pirellula和Steroidobacter的丰度降低。[结论]覆盖和埋置白三叶均能改善土壤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丰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后香蕉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展香蕉大田试验,以组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为处理组,在香蕉的苗期、中期、孕蕾期各处理一次,以滴灌清水为对照组,全部处理结束30 d后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并提取土壤DNA进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土壤性质及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1)处理组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碱解氮显著增加(P0.05);根结线虫数量显著下降(P0.05)。(2)细菌测序结果表明,在目水平上,对照组土壤中细菌相对丰度≥2%的优势菌目在处理组土壤中都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物种丰度≥1%的菌属中,处理组土壤的Rhodanobacter(罗丹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Dyella(分类未定)的物种丰度都明显升高,其中Sphingomonas呈显著性升高。(3)真菌测序结果显示,处理组土壤中Colletotrichum(炭疽菌属)的丰度明显下降,但Penicillium(青霉菌属)的丰度有所升高。综上,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改良和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香蕉的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田间条件下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4株PGPR菌株制成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PGPR-CF1和CK组高于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OTUs数分别为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83.7%(PGPR-CF1)、79.55%(PGPR-CF2)和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相似文献   

8.
孙崇  刘芬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2024,56(1):128-134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相似文献   

9.
李昌骏  李婷  李露露  缪利  魏巍  王芝奥 《土壤学报》2023,60(5):1531-1542
为探究生物质炭负载解钾菌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基于5个处理即空白(CK)、施用化学钾肥(KCl)、接种解钾菌(KSB)、施用生物质炭(BC)、施用生物质炭负载解钾菌(BC-KSB)的黑麦草盆栽耗竭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BC-KSB相比其余施肥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菌群丰富度,并提高了土壤有益菌群(绿弯菌门、放线菌门、芽孢杆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抑制了土壤致病菌群(变形菌门和罗河杆菌属)的繁殖。各施肥处理相比CK均显著提升了黑麦草干物质量,且以BC-KSB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量的提升最为显著。与CK和KCl相比,BC-KSB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P <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性磷酸酶、脲酶和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黑麦草的生长主要受伯克氏菌属和罗河杆菌属的影响较大。可见,BC-KSB对黑麦草产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改良土壤生态...  相似文献   

10.
解析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为优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群落功能,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未施用任何有机碳源及化肥和施用化肥但未施用有机碳源的2个试验处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GC)和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解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和土壤碳氮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GC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土壤NAG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土壤碳氮比对水解酶活性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58%~34.4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19%~22.38%)、绿弯菌门(Chloroflexi,15.39%~18.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91%~18.58%)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3.39%~4.21%)5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1.54%~93.10%;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76.75%~78.3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91%~11.54%)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6.12%~7.49%)3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3.26%~96.63%;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门分类水平的种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化肥导致部分微生物差异显著性物种种群丰度发生变化,而土壤较高碳氮含量是维持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梁鹏飞  郭全恩  曹诗瑜  南丽丽 《土壤》2023,55(1):140-146
针对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严重影响苗木和草坪成活率的问题,以兰州新区绿化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添加禾康(T1)、乳酸菌(T2)、磷石膏(T3)、炭基肥(T4)、免申耕(T5)和磷酸脲(T6) 6种盐碱土改良剂对草坪根际土壤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6种改良剂均能降低草坪根际土壤pH,提升有机质、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wiener);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其中T4、T6处理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T2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T1处理显著提升了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种群类型,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寡糖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特征,有助于正确、高效及安全使用寡糖。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土壤培养,土壤施加50mg·L−1的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溶液,以清水(CK)为对照处理,培养6d后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均显著改变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提高细菌的物种观测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通过组间群落组成比较分析可知,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以及有益菌属溶杆菌属(Lys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Haliangium、芽球菌属(Blastococc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相对丰度,但与纤维寡糖(COS)相比,壳寡糖(CSOS)处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幅度更大。此外,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在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壳寡糖(CSOS)处理有益菌属Talaromyces的相对丰度增加195%,纤维寡糖(COS)处理有益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增加215%。综上,壳寡糖和纤维寡糖处理均能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调控差异性有助于理解不同寡糖的调控机制,推动寡糖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土壤改良剂对燕麦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酰胺、腐殖酸钾、聚丙烯酸钾+腐殖酸钾和聚丙烯酰胺+腐殖酸钾复配5种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燕麦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各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4%~30.22%,7.60%~19.29%,5.15%~29.45%和27.86%~68.86%;各土壤改良剂处理0-6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聚丙烯酸钾+腐殖酸钾均降低幅度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土壤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0-10cm,10-20cm和20-40cm各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其中>2mm和2~1mm土壤团粒结构增幅较大,聚丙烯酸钾+腐殖酸钾和聚丙烯酰胺+腐殖酸钾复配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处理;土壤改良剂能促使燕麦全生育期内0-10cm,10-20cm和20-40cm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复配较单施效果显著,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逐层递减;各土壤改良剂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聚丙烯酸钾+腐殖酸钾和聚丙烯酰胺+腐殖酸钾籽粒产量较其他处理高,分别为4 694.2kg/hm2和4 566.9kg/hm2,较对照增产21.66%和18.36%,两处理生物产量也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PPMn型水溶肥混合棉粕腐植酸肥施用对棉田土壤和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两种新型水溶肥的官能团特征和外观特征,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新型水溶肥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棉粕腐植酸肥(H)、PPMn型水溶肥(P)和两种新型水溶肥混合(HP)对改善土壤物化结构和提升棉花产量均优于常规水溶肥(S)和不施肥(CK),其中HP处理效果最好。HP处理使土壤容重降低8.15%,土壤孔隙度增加7.49%,有效降低了0.25mm土壤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提升氮磷钾的农学利用效率,棉花产量相对于其他处理增加7.5%~41.0%。  相似文献   

15.
蚯蚓原位堆肥提升番茄连作土壤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连作障碍引起的土壤质量劣变是制约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蚯蚓腐熟粪肥能有效提升连作障碍土壤质量.本研究比较了蚯蚓原位腐熟粪肥和使用异地腐熟粪肥对提高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效果,以提出高效可行的蚯蚓堆肥施用模式.[方法]田间试验在宁夏连续种植5年番茄的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粉宴1号'.试...  相似文献   

16.
配施硫基肥对夏玉米镉铅累积的阻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府河流域污灌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施肥措施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有效性以及夏玉米(Zea mays L.)对Cd、Pb富集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CK)相比,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配施(N-P-K)以及腐殖酸复合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HA-N-P)的表层土壤Cd、Pb有效性以及夏玉米对Cd、Pb的富集和迁移能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然而,腐殖酸复合肥、硫酸铵和磷酸二铵配施(HA-S-P)以及硫酸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配施(S-P-K)2种施肥措施的表层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0.60%和6.36%,表层土壤有效Pb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1.49%和6.00%。此外,HA-S-P处理和S-P-K处理夏玉米Pb转运系数分别比CK降低了50.33%和77.10%,且夏玉米籽粒Pb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59.75%和80.43%(P0.05),但各处理间夏玉米对Cd的转运和富集能力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施用硫基肥可有效抑制夏玉米对Pb的富集和转运,但并未影响其对Cd的富集和转运。综上所述,该污灌区轻度Cd、Pb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种植夏玉米建议硫酸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配施,或者腐殖酸复合肥、硫酸铵和磷酸二铵配施。  相似文献   

17.
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盐化草甸土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良苏打盐碱土定向开发了土壤改良剂,探讨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机制。本文用水稻栽培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改良剂改良苏打盐化草甸土的效果及机制,并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改良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设常规施肥(CK)和常规施肥加改良剂(T)两个处理。与CK相比,T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24.4%(P < 0.01),土壤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代换性钠离子含量下降,但土壤电导率上升;测序共获得286528条有效序列读数,T处理土壤OTUs6343个,较CK的7539个显著降低;T处理Chao和ACE指数显著低于CK处理,而Shannon指数高于CK对照;T处理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壤土杆菌(Ramlibacter)、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粉色科工委属(Cesiribacter)、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增加,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冗余分析结果为施用改良剂后盐化草甸土的物理性状改善,Pseudomonas、Cupriavidus、Bradyrhizobium 3个属水平显著提高。挖掘和利用微生物资源有助于改良苏打盐化草甸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腐熟羊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洛阳烟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100%无机氮肥(T0)、50%羊粪有机肥氮+50%无机氮肥(T50)和100%羊粪有机肥氮(T100)4个处理下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肥力指标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T50处理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但放线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最低;NMDS分析和相似性分析发现,T5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Alpha多样性分析也表明,T50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关键酶活性差异显著,以T50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的活性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与植烟土壤微生物多样的关系最为密切。总之,采用腐熟羊粪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释放和转化,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供应和土壤质量的提升,研究结果为洛阳烟区应用羊粪有机肥改良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赵帆  赵密珍  王钰  关玲  庞夫花 《土壤》2019,51(1):51-60
研究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对健康草莓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地区草莓根际土壤为研究样本,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域和真菌ITS1+ITS2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15个草莓根际土壤样本中获得4554个细菌分类操作单元OTU和1298个真菌OTU,草莓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主要的优势细菌属有16种;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主要的优势真菌属有8种。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共解释了61%的群落变化,各因子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土壤全氮pH有效磷全钾全磷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理化指标均与不同优势菌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草莓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受枸杞道地产区土地资源等因素限制,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连作条件下枸杞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对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宁夏银川市南梁农场连作多年的枸杞地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连作对再植枸杞根际/非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地显著抑制再植枸杞苗地径的增加,且其土壤pH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p<0.05).测序结果证实,与对照样地相比,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物种数显著降低(p<0.05),细菌群落α多样性下降(p>0.05).主坐标分析表明,连作和对照样地间枸杞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但连作显著改变再植枸杞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对细菌群落丰度的统计分析发现,连作地枸杞根际浮霉菌门、非根际假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p<0.05).此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园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41.8%和35.4%的群落结构变化(p<0.05),其他土壤因子无统计学意义,但土壤理化因子对再植枸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证实连作能够显著抑制再植枸杞生长、影响再植枸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干扰枸杞与土壤细菌群落间的互作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解析枸杞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