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种质资源,拓宽现有种质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对其株高、穗下节长、穗下茎长、穗长、旗叶面积、分蘖数、穗粒数、生物量、收获系数、产量和千粒重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硬度、SDS沉降值和Zeleny沉降值8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7.46%~32.29%,平均为15.36%;多样性指数(H′)为1.85~2.04,平均为1.98。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80%~17.55%,平均为10.19%;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7~2.04,平均为1.9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构成的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82.84%。聚类后方差分析可将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Ⅲ的产量等相关性状较高,类群Ⅳ的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和SDS沉降值最高。这批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大,遗传类型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粗山羊草-硬粒小麦双二倍体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部分材料仍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在黄淮麦区育种改良中的应用价值,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5份SHW与普通小麦驻麦305进行杂交、回交,对亲本及BC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指标和籽粒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SHW的株高、小穗数、穗粒数、收获系数和千粒重等是其不利性状,但具有较多的分蘖。SHW的纤维含量、面筋含量、蛋白含量和硬度都比驻麦305高(PAAAAA0.05)。BC2的收获系数较SHW显著提升,其产量虽然比SHW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显著低于普通小麦。BC2的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相对于普通小麦亲本显著提升,其中仅2018-2019年的BC2-SHW1和BC2-SHW2群体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5份SHW可作为重要的品质改良资源应用于小麦育种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调控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分布,进一步解析控制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一套“中国春-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株系小麦的株高、穗长和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同一性状不同株系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对调控株高、穗长和穗数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 B、2 B、 3 A、4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株高的位点;1 B、1 D、2 B、2 D、5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穗长的基因位点;3 A和6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成穗数的位点。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调控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并对小麦分子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隋晶晶  唐孜  黄爱玲  苏景深  张林 《种子》2006,25(5):59-60
调查引进的糯小麦品系TN-1和本地农艺性状良好的非糯小麦品种福繁11杂交F3株系的农艺性状,对有和无糯性籽粒的株系的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进行t测验。结果表明:上述二类株系的各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糯性基因与各农艺性状间无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的糯性与粉质有明显的相关,而且很可能由糯性基因的一因多效引起。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cm的种质分别为87份、24份、26份和19份。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白粉病种质27份,占总数的19.5%,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种质分别为21份、2份和4份;筛选出抗条锈病种质55份,占总数的39.9%,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为28份、12份和15份;其中10份人工合成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SDS-PAGE分析表明,在Glu-A1位点上存在5种变异类型和1种新亚基;在Glu-B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5种新亚基,其中14+15、6+8、7+8分别占总数的21.7%,33.3%和29.7%;在Glu-D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4种新亚基,其中1.5+10、2+12、2+12.5、5+10分别占总数的21.7%,22.5%,16.7%,13.0%。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在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优异资源可以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
蹇黎  李伟  郑有良 《种子》2006,25(8):62-63
对川农16与川育16及其杂交组合后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F5株系在基本保持亲本川农16穗数型特点的同时,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3个性状则趋于亲本川育16。株系S491-8蛋白质含量(13.24%)明显高于亲本川农16(11.35%)和川育16(11.81%),其余7个株系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相当。8个F5株系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比川农16和川育16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3份具特异优良性状但高感条锈病的人工合成小麦SHW-Z1、SHW-Z2和SHW-Z4感病性的遗传特点,进行更好的育种利用。用高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材料5157与上述人工合成小麦分别进行正反杂交,对6个杂交组合的亲本、F1世代的条锈病抗性与F2代的条锈病抗感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其感病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本研究的普通小麦和人工合成小麦杂交后代的条锈病抗性由多对基因控制,遗传上表现出加-显效应;(2)SHW-Z1条锈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优于SHW-Z2和SHW-Z4;(3)本研究材料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可能还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本研究对这3份人工合成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较好的可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农家种资源,以212份小麦农家种为材料,采用Vp1B3分子标记和田间喷雾进行了抗穗发芽鉴定,用硬度指数法进行了硬度测定,并考察了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212个农家种中Vp-1Ba(感穗发芽)、Vp-1Bb(抗穗发芽)和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0.28%,6.16%,23.70%,以Vp-1Ba基因型为主。3种基因型穗发芽率差异不显著,212个农家种的穗发芽率在7.79%~28.56%之间,平均为15.28%;农家种硬度指数(HI)平均值为71.22;农家种平均株高达到113.46 cm;农家种对白粉病抗性变异丰富,有3个品种为白粉病免疫;农家种平均穗粒数为28.33,平均千粒重为30.96 g。针对抗穗发芽、籽粒硬质、株高适宜、抗白粉病、高产等育种目标,筛选出等‘金包银’、‘玉麦1’、‘大红芒2’等12个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培育优质小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麦黄花叶病毒人工侵染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接种实验,分析了影响病毒接种效率的各种因素,经ELISA和RT PCR方法进行检测,确立了较为稳定有效的小麦黄花叶病毒机械传毒体系。采用新鲜病叶或用氯化钙干燥保存的病叶作为接种毒源,在0 2mol·L-1磷酸缓冲液中研磨后,对低温下(11~13℃)培养的小麦幼苗(1~2叶龄)进行叶面接种,并将接种后的小麦低温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接种效率(12 57%~13 43%)。对毒源类型、小麦苗龄和接种部位等其他可能影响接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相关和通经系数分析方法,对两种杂交组合方式的小麦F1代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1代的穗粒数多于春、冬小麦杂种F1代的穗粒数;两种杂交方式的F1代单穗粒数与单穗粒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对其单穗粒重的贡献最大。为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南程度高,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Wheat conference     
《Euphytica》1990,47(1):91-91
  相似文献   

16.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麦52号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种子科技》2008,26(3):65-65
皖麦5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号杂交后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52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9。  相似文献   

17.
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8.
The Russian wheat aphid (RWA), 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research was initiated to evaluate wheat accessions for detection of resistance to the RWA. Over 12,000 wheat cultivars and plant introductions (PIs) from the USDA-ARS National Small Grains Collection were evaluated for reaction to RWA feeding damage. Twenty-nine PIs from Iran, Afghanistan,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of various agronomic backgr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moderate to high levels of RWA resistance. This information is useful to wheat breeders searching for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the RWA to incorporate into their breed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有效抗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携带有不同毒性基因的白粉菌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通过与已知抗病基因材料抗谱的相似性比较分析,对30多个小麦抗白粉病材料的有效抗病基因进行了测定,其中1份抗源材料具Pm2+6;7份具Pm4a;10份具Pm4b;2份具Pm5;4份与小白冬麦的抗性相同,小白冬麦含有一特定的抗病基因;另外有8份材料的抗谱异于所供试的所有已知基因系,从中可能鉴定出新的抗病类型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河南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情指数每增加1%.产量损失率约增加0.5%;病穗率每增加1.3%.病粒率约增加0.5%.根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制定出亩产300kg、3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赤霉病防治指标.即病情指数(%)分别为2.3~2.7、1.9~2.3、1.6~2.0;病穗率(%)分别为11.7~12.3、11.2~11.7、10.9~11.4.在赤霉病严重发生年份,防治指标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