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种华北冬绿肥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华北冬绿肥(WGM)对生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尿素(N)为对照,设计了二月兰、冬油菜、草木樨单施、倍施及与氮肥(N)配施处理。结果显示:冬绿肥倍施对生菜增产显著,是CK的3.95~4.52倍,是尿素的1.31~1.50倍;与尿素相比,冬绿肥有利于促进生菜根长指标的发育,以冬绿肥倍施最佳。尿素和冬绿肥均会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冬绿肥与尿素相比,可不同程度抑制生菜硝酸盐累积,以冬绿肥单施效果最好;与CK和尿素处理相比,冬绿肥各处理均可促进生菜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与CK相比,各处理中只有2WGMI处理可促进生菜维生素C的合成;绿肥倍施、绿肥单施和绿肥与尿素配施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尿素处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华北冬绿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略优于0处理,而5%和10%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施氮肥与施400 kg/hm2氮肥间无显著差异,800 kg/hm2氮肥水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效应;生物炭用量、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2种土壤植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的表现与其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还原糖含量受生物炭和氮肥影响表现不一;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生物炭用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低量生物炭(1%)有利于高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高量生物炭(5%和10%)和高氮水平(800 kg/hm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粱幼苗的生长;植株硝酸盐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相应减少,随氮肥水平提高而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叶类蔬菜易受重金属镉污染,为筛选一种适宜在镉污染潜在区种植的叶类蔬菜,降低生态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对3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分配情况,比较不同蔬菜对镉的耐受能力和累积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小白菜、生菜在较低的镉浓度下表现为株高、单株质量增加趋势,在较高镉浓度下两种蔬菜的生长量均随着镉浓度升高出现迅速降低趋势。菠菜的耐镉胁迫能力最差,随着镉浓度升高,其生长量降低且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0 mg/kg 时已全部死亡。镉胁迫刺激了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增加,生菜为低浓度镉胁迫促进叶绿素增加,高浓度下无显著差异,菠菜在随镉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根、茎和叶累积镉能力的顺序为:小白菜< 生菜< 菠菜;低浓度镉胁迫下生菜、菠菜的镉转移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小白菜的转移能力;根、茎和叶的富集能力均为小白菜< 生菜< 菠菜,且茎、叶中差异更显著。[结论]3种蔬菜中小白菜的耐镉能力最高,在镉污染风险区种植叶类蔬菜,小白菜的食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和大蒜种植的最佳用量,为生物质炭在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盆栽试验共设4个生物质炭用量处理,包括CK、C1、C2、C3,分别以0、1%、2%、3%的添加量施入,每个处理5次重复,监测小白菜和大蒜生长季数据。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增幅为23.86%~93.54%;施用3%的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和大蒜生长季土壤全氮11.33%和23.09%;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8.77%~80.04%和80.19%~396.18%;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土壤pH值,增幅为6.03%~17.19%。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60.11%~86.11%和57.89%~76.32%;施用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大蒜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增幅分别为36.89%、32.00%和61.56%。施用2%和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9.07%和9.37%,同时,生物质炭能够显著降低小白菜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6.72%~7.00%和38.62%~93.20%;施用2%和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大蒜可溶性蛋白含量9.83%和9.56%,而施用3%的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大蒜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7.98%和39.27%。综上所述,生物质炭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对小白菜和大蒜起到稳产增产效果,同时还能显著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小白菜和大蒜最佳的生物质炭用量为1%和3%。  相似文献   

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条件对杂交谷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了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对谷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构建了三因素(磷肥、氮肥、钾肥)五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法,并建立了谷子叶绿素含量的三因子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对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磷肥、钾肥的施用对杂交谷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施磷量与施钾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施氮量与施钾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施磷量与施氮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杂交谷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施磷量与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施氮量与施钾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谷子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多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施磷量、施氮量、施钾量与杂交谷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P<0.01)。经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谷子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施磷量417kg/hm2、施氮量352.5kg/hm2和施钾量133.5kg/hm2;通过模型推算在此条件下杂交谷叶绿素含量为33.2mg/g。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稻草覆盖、生态拦截(指在玉米地块边缘厢边种植大豆,下同)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4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设置了不施肥(T1)、施化肥(T2)、施化肥+稻草覆盖(T3)、施化肥+生态拦截(T4)、施化肥+稻草覆盖+生态拦截(T5)5个试验处理,分析测试了棒三叶的SPAD值与光合特性以及玉米的养分累积、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施化肥的基础上,稻草覆盖、生态拦截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降低胞间CO2浓度,可使蒸腾速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也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以及穗鲜重、茎叶鲜重、地上部总鲜重、穗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其中以稻草覆盖+生态拦截处理(T5)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各指标与单纯施化肥处理(T2)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28.83%、54.67%、17.67%,地上部总鲜重增加了24.94%,籽粒产量提高了28.13%;与单一的稻草覆盖(T3)相比,除胞间CO2浓度(P>0.05)、蒸腾速率(P<0.05)、籽粒产量(P<0.05)以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单一的生态拦截(T4)相比,净光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磷钾累积量、地上部总鲜重、穗粒数、百粒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蒸腾速率、氮累积量、穗鲜重差异显著(P<0.05),但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茎叶鲜重、籽粒产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生态拦截(T4)与稻草覆盖(T3)相比,除叶绿素含量、茎叶鲜重、总鲜重(P<0.05)和钾累积量(P<0.01)以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稻草覆盖、生态拦截可促进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进而提高产量,且两者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从整体上看,生态拦截的影响效果好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9.
两种浓度营养液下水培生菜和小白菜生长特性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2个生菜品种和2个小白菜品种在两种浓度(0.5剂量、1.0剂量)营养液中水培的叶片数、叶部横径、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单株鲜重、Vc含量和硝酸盐积累等生长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种类对营养液浓度要求有显著差异,不同蔬菜品种也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与0.5剂量营养液浓度相比,1.0剂量营养液浓度促进或保持生菜生长发育,显著降低生菜硝酸盐含量。0.5剂量营养液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显著提高小白菜Vc含量,有效减少硝酸盐积累。供试的小白菜和生菜品种在不同浓度水培营养液下叶片数趋于一致。意大利奶油生菜叶部横径小于弘农生菜叶部横径,但根系明显长于弘农生菜根系。小白菜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生菜叶绿素含量。0.5剂量下意大利奶油生菜单株鲜重显著高于该浓度下的五月慢小白菜单株鲜重。小白菜Vc含量在不同浓度水培营养液下均显著高于生菜Vc含量。较低浓度营养液下四月慢小白菜的Vc含量最高,而较高浓度营养液更有利于五月慢小白菜Vc含量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羽毛生物降解液(FBL)在缓解盐胁迫作用上应用,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盐土盆栽法,分析含不同游离氨基酸浓度(0、0.1、0.2、0.4、0.8 g/L)的FBL对盐胁迫(0.4% NaCl)下小白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下,与不浇施FBL处理相比,浇施FBL后小白菜地上部鲜重显著提高,与无盐处理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时生长指标最佳。施加FBL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Pro)浓度随着FBL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显著升高。施加FBL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综上,外源施加FBL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的伤害,最适宜的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实验结果可为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和盐碱地小白菜生产和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白菜间作对苎麻地上部分汞吸收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汞转运富集能力较强的苎麻与对汞富集系数较小的叶菜类蔬菜(小白菜)套作,研究这种套作模式下,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及两种作物对土壤中汞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单作小白菜(T1)、单作苎麻(T2)及苎麻-小白菜间作(T3)体系中土壤酸溶态汞的含量较对照明显增高,增幅分别为39.49%、61.67%、58.47%,残渣态的汞含量也有降低趋势,从原来的51.22% (CK)下降到45.61% (T3);苎麻-小白菜间作(T3)提高了麻叶和麻皮中汞的含量,降低了小白菜体内汞的含量。通过苎麻与小白菜间作,可以实现汞污染农地的土壤修复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了研究水培生产上营养液中氮素形态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可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小白菜的产量;铵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利于小白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氮素为纯硝态氮时,小白菜的根系活力最高,酰胺态氮的替代部分硝态氮后,小白菜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不同形态的氮素替代部分硝态氮后,降低了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尤以酰胺态氮替代后降幅较大。综合小白菜收获时的产量品质等因素,酰胺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方法研究了有机肥,、DCD和复合剂(草酸、甘氨酸、KCl)对小白菜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蔬菜产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与等氮量化肥对照相比,有机肥使蔬菜中硝酸盐积累降低降低蔬菜18.36%的硝酸盐积累,而对其蔬菜营养品质无多大变化显著影响;施用双氰胺和采收前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均显著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积累,分别使小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64%,11.77%,且对产量和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小白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后显著提高。可见,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在适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DCD或采收前喷施草酸、甘氨酸、KCl复合剂是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效应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配制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为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利用SAS软件建立不同氮源(NO-3-N、NH+4-N)、磷、钾与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最主要原因,营养液中硝态氮含量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铵态氮则可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磷、钾也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不同氮源、磷、钾之间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营养液中的不同氮源、磷、钾的数量及相互比例,可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降低其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果蜡中总砷含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23ng/mL,RSD为0.52%。柑橘专用果蜡总砷含量为(0.048±0.005)mg/kg,苹果专用果蜡总砷含量为(0.024±0.002)mg/kg,加标回收率为95.45%~100.16%。实验表明,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且剂量分别为2.7 mg/(kg·d)和16.2 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于灌药后16 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基肥减施后移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基肥传统施用(CK)、基肥减施后移至拔节期(T1)及基肥减施后移至大喇叭口期(T2)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植株氮营养指数、氮素积累、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拔节期(V6)虽然植株氮营养指数低于1 (0.88),但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CK差异不显著,且T2处理吐丝期(R1)到成熟期(R6)植株氮素积累量高于对照(+33.39%)。处理间收获期夏玉米行间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T2分别低于CK和T1处理41.85%和35.46%,深层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T1和T2处理分别低于CK 78.68%和56.02%,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喇叭口期(V12) 15~30 cm土层根系表面积密度为T2>T1>CK,其中T2和T1分别比CK高25.89%和36.17%,且T2处理30~45 cm土层根系表面积密度也较CK高68.59%。各处理间收获指数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总体T2处理值最高,氮肥利用率比对照也增加12.13%。因此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上应根据地力优化基追比,中高肥力农田玉米基肥可以适当减施后移至拔节期(V6)甚至大喇叭口期(V12),控前促后,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同时促进前期根系下扎。  相似文献   

18.
光周期诱导对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周期诱导的方法,对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4号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叶龄(LF)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活性基本高于自然光(CK)处理而低于连续短日照(SD)处理;随着叶龄增大,各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光周期诱导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叶龄表现有所差异,与SD处理交替上升;诱导可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并连续诱导出现累积效应;2LF是光周期诱导可溶性蛋白变化最敏感的时期,从这个时期起单个叶龄诱导可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连续诱导却可提高;LF处理下类胡萝素总体含量高于另2个处理,而LF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仅在3叶龄前高于CK,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