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迅猛,效益高涨,但总体上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国际化拓展。从根本上看,在培育优良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前提下,加强我省乌龙茶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至关重要。鉴于乌龙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产业需求,及福建乌龙茶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尊重传统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培养新型职业茶农、加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等不失为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良策,也是实施福建省茶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闽台茶业合作交流的实际出发,在简介了福建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归纳了福建乌龙茶业调整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交流建议:①品种资源共享;②精深加工互通;③国茶文化共举。  相似文献   

3.
金萱加工工艺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金萱品种乌龙荼、绿茶的加工工艺,对金萱制作的乌龙茶样、绿茶样品进行了感官审评与品质分析,表明金萱品种适宜加工乌龙荼和绿茶.  相似文献   

4.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5.
发挥两岸优势 振兴中华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发展。其中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交流特别令人瞩目。中华乌龙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主要产自闽台粤三省,是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点。本文从两岸茶叶市场展望乌龙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振兴中华乌龙茶的建议与看法。一、两岸茶叶市场现状与展望台湾产茶历史不及200年。据史籍记载源自福建。台湾的饮茶习惯多以乌龙茶为主。由于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茶叶作为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皮不断…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是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大优势,应以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契机,充分发挥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简要阐述了福建省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成立至今,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概况和成效,并重点分析了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初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强区”成为闽台农业合作的一个新契机.本文试从闽台茶业合作的纵深层面,对“台式乌龙茶”的发展规律作些探讨,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8.
1.荼业在我省的重要地位福建是丘陵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与山地资源适宜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产荼大省。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多,有红、绿、青、白茶等四大茶类与再加工茶──花茶,特种茶乌龙茶与白茶是全国的?..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是特种茶类,它在世界茶叶产量中约占不及5%,1991年世界茶叶产量已达253.6万吨,其中乌龙茶不及10万吨’‘’。但它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和优异的品质,在数百年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不断发展,深受世人的喜爱。随着现代医学的验证,它对人体有保健防病的多种作用,发展前景更为远大。海峡两岸福建、广东和台湾,都是我国乌龙茶产地。福建和台湾在乌龙茶发展中,更具有特殊的密切的关系。探讨闽台乌龙茶关系及其发展特点,对闽台马龙茶的共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闽台马龙茶同宗同源人类的迁徙对于生产的传播、交融和演化有着深…  相似文献   

10.
李晋瑜 《福建茶叶》2014,36(6):45-4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乌龙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异物、农残、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乌龙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乌龙茶产品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分析,乌龙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从影响因数和种植加工消费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消除乌龙茶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关键要有以防为主意识,然后在种植、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建立关键控制点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来进行监管,构筑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乌龙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并指出乌龙茶产品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点,提出相应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饮茶理念不断成熟,茶叶消费的品种与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乌龙茶市场需求日益提升,为此,我国多个茶叶产区开始进行乌龙茶的试制和种植工作。但是,乌龙茶的制作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技术的要求较高。由于未能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特别是未能寻找到与品种相匹配的加工工艺,影响了乌龙茶制品的口感与效果。本文拟从乌龙茶的基本特性分析入手,结合乌龙茶加工的具体要求,从而分析乌龙茶加工工艺及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乌龙茶近年在市场广受欢迎。本文从清香型乌龙茶的产生和品质特征,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清香型乌龙茶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综述,展现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为清香型乌龙茶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福建稻麦科技》2011,(2):13-13
闽台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4月8日在福州举行,包括曾任台北市市长、中华奥委会主委的农学专家黄大洲在内的两岸学者纷纷认为,休闲农业已成为闽台现代农业交流新"靓点",将成为闽台农业合作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华安茶叶加工初具规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800多家,精制加工厂12家.工艺上大胆创新,推广采用省茶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的科技成果,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稳定产品质量,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生产轻发酵乌龙茶.轻发酵乌龙茶以发酵程度轻为其工艺特点.是近二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走俏市场的产品.加工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6.
福建以“三大平台”建设提升闽台农业合作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稻麦科技》2011,(1):12-12
2010年闽台农业合作持续拓展,保持先行。全年全省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75个,合同利用台资1.6亿美元。闽台农产品贸易达到5.96亿美元,增长63%。为提升闽台农业合作层次,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在2011年着力建设闽台农业合作、推广和交流"三大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2010年6月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历史新阶段,给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闽台茶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文化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生长点.茶艺在提升茶叶产品或饮茶服务业的文化内涵上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茶艺又是传播茶文化的形象大使,逐渐登上国际舞台.闽台茶艺同根同源,又各具特色,尤其是工夫茶,在闽台两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加强闽台茶艺交流,取长补短,探索茶艺创新发展思路对闽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07,(B02):31-32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同胞亲如兄弟;两岸茶文化薪火相传,优势互补,为世界茶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推进两岸茶文化的交流、合作,我会发起成立“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得到台湾茶界和在闽台湾茗商的认同,也得到了中央和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福建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经研究,定于2007年7月上旬(具体时间另通知)在福州召开“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同时开展闽台系列茶事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2015,(2):58
<正>4月23日,经安溪县民政部门核准,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在安溪城厢茶博汇举行"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揭牌仪式暨安溪乌龙茶与传统文化发展论坛"。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闻讯后发支加信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乌龙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