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野苹果是我国珍贵的野生果树资源,具有亲和力强、种源丰富、抗性强等优良特性。为了解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本研究通过低温胁迫(4℃)处理新疆野苹果离体叶片,分别测定不同胁迫天数下苹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天数的增加,苹果叶片中MDA含量呈递增趋势;POD活性、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出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时略有下降,接着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温胁迫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天数与MDA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机理以及选育耐寒品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任豆树是喀斯特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保护植物,其树叶可作为饲料,然而不同种源任豆树耐旱性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广西6个不同地理种源(大新、乐业、上林、忻城、龙胜、南丹)的1年生任豆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条件,测定不同干旱胁迫阶段任豆树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任豆树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种源任豆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大新和乐业种源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林、忻城和龙胜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而南丹种源在4 d时下降后持续上升;MDA含量在大新、上林、忻城和龙胜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乐业种源呈降—升—降的趋势,而南丹种源则在4 d时降低后持续升高;SOD活性在大新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乐业种源在4 d时升高后持续下降,上林和龙胜种源持续上升,忻城和南丹则呈降—升—降的趋势;POD活性除南丹持续上升外,其他种源均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除龙胜在4 d时达到最大值外均在12 d时达到最大值。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源任豆树耐旱能力大小为龙胜大新乐业上林南丹忻城。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紫萼玉簪根系3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以及入冬自然降温过程采样的试验,测定2种低温过程中根系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低温胁迫试验中,紫萼玉簪根系的MDA质量摩尔浓度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各项指标在0℃胁迫的变化幅度均大于4℃胁迫的。自然降温过程中,SOD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速度较慢。当地温自然降至2~3℃时,三项指标变化趋势均趋于稳定,认为紫萼玉簪根系基本进入越冬休眠的地温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4.
采用5%的PEG模拟重度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桑树砧木的生理生化特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桑树砧木叶片迅速失去水分,不同砧木的萎焉时间和萎焉率有明显差异。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与抗逆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6个砧木的MDA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明显,而Pro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后期Pro含量迅速增加,H_2O_2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但在不同砧木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不同种源糖槭在我国中南部引种、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该研究以加拿大南部、中部、北部种源的糖槭一年生实生苗作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7、33、39、45℃4个温度梯度胁迫3 d后,测定叶片伤害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结果]随着温度升高,3个种源糖槭叶片伤害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北部种源叶片Pro含量在45℃胁迫时下降,南部和中部种源的Pro含量一直上升。而3者POD活性在39℃胁迫后均开始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同。南部种源的糖槭经过45℃的胁迫叶片伤害度和相对电导率下降最小;其MDA含量增幅最小,但Pro含量增幅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3.67倍和12.57倍;4个温度梯度胁迫中其POD活性始终高于中部和北部的。[结论]由以上指标可知,不同种源糖槭的抗热性强弱依次为南部种源抗热性中部种源抗热性北部种源抗热性。  相似文献   

6.
冷害胁迫下4份狗牙根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出的强抗寒(Cd039、Cd093)与寒敏感(Cd128、Cd147)狗牙根材料为对象,探讨人工模拟冷害条件下两种类型狗牙根细胞电导率(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狗牙根抗寒性与上述生理指标间的关系,为揭示狗牙根抗寒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4份狗牙根材料叶片及根茎细胞电导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MDA基本呈现波浪式反复升降;寒敏感材料Cd128、Cd147叶片SOD活性呈现"降低-升高-降低"趋势,而强抗寒材料Cd039、Cd093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趋势;根茎SOD活性变化不规则,出现一定的交错现象;POD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且以寒敏感材料Cd128 POD活性最高;与寒敏感材料相比,整个降温期间,强抗寒材料的细胞电导率、MDA含量相对较低,SOD活性、POD活性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活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幼苗叶片内的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其叶片内含量越多;(2)幼苗叶片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减;(3)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温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建议当高温胁迫达到35℃时,胁迫时间超过24 h后,需对玉米进行降温措施,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黄连木和枳椇抗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连木和枳椇1 a生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对黄连木和枳椇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分析其耐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黄连木SOD活性升高,枳椇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NaCl浓度为0.15%时,SOD活性最大;2种苗木细胞POD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黄连木的升高幅度大于枳椇。二者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枳椇的升高幅度大于黄连木,表明枳椇产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黄连木耐盐性较强,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保护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菜叶片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特点。【方法】以白菜品种紫衣、百慕田和947-5s为供试材料,将白菜叶片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不同时间(4℃下贮藏0,3,5,8和10 d;-40,-80℃下贮藏0,12,24,48和72 d),测定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叶片的SOD活性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紫衣、百慕田和947-5s SOD活性表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冷藏0~5 d和8~10 d活性变化不大,冷藏5~8 d SOD活性明显增大,8 d时SOD活性较5 d时分别提高了62.28%,74.83%和61.96%;-40,-80℃两种冻藏温度下,SOD活性均表现为升高-降低-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叶片的POD活性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紫衣、百慕田和947-5s POD活性都表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在冷藏第3天降到最低值,较0 d分别下降了42.64%,18.16%和11.4%,3~10 d POD活性逐渐上升,10 d时的POD活性分别为0 d的1.10,1.49和2.14倍;在两种冻藏温度下3个品种POD活性都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且品种间POD活性变化较大。3个白菜品种鲜叶片的MDA含量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947-5s和百慕田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紫衣则为逐渐降低趋势。在-40,-80℃条件下,紫衣MDA含量都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40℃条件下947-5s和百慕田MD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相同趋势;-80℃条件下947-5s MDA含量呈现升高-降低-上升-降低趋势,而百慕田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3个白菜品种鲜叶片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各不相同。3个白菜品种叶片只有SOD的活性在4℃冷藏0~5 d时有平稳期,而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冷、冻藏条件下都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然低温胁迫对白三叶草的膜损伤与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低温驯化胁迫条件下,研究了白三叶草(Trifolum repnes Linn)的叶片和根的MDA含量、电导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与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MDA的含量与电导率总体上都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叶片的比根的上升的速度快,并且比根的高。根的SOD活性持续升高,叶片的SOD活性是先上升后下降。表明白三叶草的根比叶片的抗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华山林场种植的优良种源,为邓恩桉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连续5年对华山林场10个邓恩桉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随林龄增加,种源平均保存率和平均胸径的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呈上升趋势;受2013年风雪灾害影响,种源平均保存率在2.5~3.5年间下降幅度最大;4.5年时保存率和胸径最高为D9509,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为D9508。[结论]10个种源的分类和分级表明,种源D9508、D9509保存率高,生长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青州、山西运城和河南安阳3个种源地的流苏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比较不同种源流苏幼苗的耐热能力,设置25、30、35、40℃等温度梯度各胁迫10 d,测定热害指数、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3个种源流苏幼苗的热害指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含水量减少,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0℃胁迫后下降。河南种源的流苏幼苗经过40℃胁迫后热害指数最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片含水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变化幅度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温度胁迫中均高于山东和山西种源。应用Fuzzy方法,对不同种源高温胁迫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不同种源流苏幼苗耐高温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南种源、山西种源、山东种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棕榈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棕榈抗旱种源,以贵州省及云南省19个种源的2年生棕榈盆栽幼苗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实验,测定干旱胁迫不同阶段下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胁迫末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上升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末期不同种源间棕榈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复水30 d后,9个种源存活率为100%,7个种源的存活率在80%~90%,贵州贞丰及安龙种源成活率仅为60%。通过对19个种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贵州毕节、贵州长顺、贵州习水及贵州兴义种源为抗旱性较强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源鹅掌楸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4个种源的秋季和冬季的枝条和叶芽,测量抗寒生理指标,使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种源的抗寒性。结果显示:鹅掌楸不同种源的各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为,鹅掌楸冬季叶芽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秋季叶芽,相对电导率和含水量均低于秋季叶芽。根据测量的生理指标数据,计算出鹅掌楸4个种源的隶属函数值作为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大小分别为云南勐腊0.021,贵州黎平0.286,安徽大别山0.834,浙江富阳0.488。对4个鹅掌楸种源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排序:安徽大别山>浙江富阳>贵州黎平>云南勐腊。对各抗寒生理指标与隶属函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电导率、含水量均与隶属函数值呈显著性负相关,脯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与隶属函数值呈显著性正相关。在今后的鹅掌楸抗寒性评价时,上述指标可以被用作较好的评价指标。表6参24  相似文献   

15.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μm和9.40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野鸦椿与圆齿野鸦椿抗寒性的强弱,为野鸦椿属植物抗寒性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当年生实生苗枝梢,在4℃条件下处理0、5、10和15 d,采摘定型叶测定可溶性蛋白(Pro)、可溶性糖(SP)、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REC)。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及野鸦椿与圆齿野鸭椿的抗寒性评价。【结果】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2个树种的叶片POD、CAT及SOD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野鸦椿的叶片SP含量变化幅度比圆齿野鸦椿小;圆齿野鸦椿和野鸦椿的叶片Pro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但野鸦椿的叶片Pro含量在试验后期(5 d后)下降不明显;圆齿野鸦椿的叶片MDA含量及变化幅度均高于野鸦椿。2个树种的叶片REC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各指标之间,除MDA含量与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其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P>0.05)。判别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抗寒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依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POD=REC>Pro>MDA>SP>CAT。【结论】 POD、REC、Pro和MDA可用于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抗寒育种筛选,其中POD和REC对2个树种抗寒性强弱影响较大。此外,野鸦椿幼苗抗寒性远强于圆齿野鸦椿,可考虑将野鸦椿作为砧木对圆齿野鸦椿进行嫁接,提高圆齿野鸦椿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涝渍胁迫对枫杨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耐水湿潜力较强、中等及较弱的3个枫杨种源为试材,测定苗龄为180 d的枫杨叶片的膜保护酶系统的SOD、POD与根系中的ADH含量,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与叶绿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72 h后,3个种源SOD活性下降40.7%,POD活性下降64.2%,ADH活性上升327.1%;MDA积累量增加120.9%,叶绿素含量平均比对照下降36.2%;种源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9.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FR)、氨基酸(A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温度较高时各无性系间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SOD、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降—升”变化,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变化、OFR含量呈先升后降、AA含量呈“降—升—降—升”变化。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较明显,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29号>626号>182号>223号>GT1(对照)>628号。  相似文献   

20.
外施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山茶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外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山茶花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茶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面分别喷施3种浓度(5、10和20 mg·L~(-1))的脱落酸,然后放在–5℃低温处理24 h后,研究脱落酸对山茶花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酸可使抗寒茶花叶片电导率降低,提高茶花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当ABA浓度为10 mg·L~(-1)时,抗寒茶花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为最低,同时其叶片的SOD活性、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