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综合评价小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以冀谷19脱去谷壳后的糙米进一步加工成精米过程中得到的米糠和碎米的混合物为试验材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部分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小米加工副产物富含蛋白质(16.20%)、脂肪(14.90%)、粗纤维(26.8l%)和碳水化合物(30.83%),是制备小米油、米糠蛋白和膳食纤维的优质原料;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β-胡萝卜素(0.248 mg/kg)、维生素B_1(14.0 mg/kg)、维生素B_2(0.9 mg/kg)、维生素E(19.0 mg/kg),是制备天然维生素的良好原料;富含多种矿物质,Ca、Mg、Fe、Zn、Se含量分别为771.8、4 800、202.4、48.0和0.020 mg/kg,是补充机体矿物质元素的安全材料;检测到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为14.47%,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5.70%、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8.77%,EAA/TAA=0.39,EAA/NEAA=0.65,必需氨基酸组成贴近于FAO/WHO标准模式,小米加工副产物中的蛋白质接近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谷子学名叫栗,脱壳后称之为小米。乌米绿谷子灰白色,米色碧绿,米质优良,饭柔味香,回味悠长,为营养型、功能型、食疗型保健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达 12.8%,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也远远高于普通小米的含量,属于丰富类型。蛋氨酸含量为 300mg/100g,而大米为 125mg/100g,小麦为 151mg/100g,维生素 B1的含量超过小麦面粉 23.9%,超过玉米面 83.8%,是玉米的 3.8倍,高梁米的 1.19倍,铁的含量在 5种粮食作物中居首位,同时还含有较多的人体可利用的有机硒,可食用纤维素是大米的 5倍,可谓绿色食品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3.
矿质营养是构成机体和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为了明确不同品种小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测定了三个地点8个品种小米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铬(Cr)、铜(Cu)、碘(I)、锰(Mn)、锌(Zn)和硒(Se)11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米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性存在差异,小米Na、I、Cr和Se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超过5%;除K和Se以外的其他9种矿质元素含量受品种影响差异显著,除Cu以外的其他10种矿质元素含量受地区影响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矿质元素综合表现的排序,按照品种从高到低排序为冀谷18冀谷31冀谷38冀谷39豫谷19冀谷1912H402豫谷18,按照地区从高到低排序为藁城、井陉和博山。该结果对于明确谷子矿质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了解品种间和不同地点的小米矿质营养成分差异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喀什地区复播的不同品种谷子小米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以不同来源的4个谷子品种作为分析对象,对小米中的9种矿质元素Na、Mg、K、Ca、Mn、Fe、Cu、Zn、Se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4种营养指标脂肪酸、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对其生产加工方向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谷子间差异显著,其中Na含量为8.24~31.18μg/g,Mg含量为869.42~1 580.23μg/g,K含量为2 326.80~5 033.01μg/g,Ca含量为110.64~395.88μg/g,Mn含量为11.39~21.11μg/g,Fe含量为15.94~57.46μg/g,Cu含量为0~7.51μg/g,Zn含量为15.10~35.94μg/g,Se含量为0.070 7~0.176 8μg/g。小米矿质元素总量范围为3 365.10~6 874.92μg/g,变异系数为25.9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2.9%~13.69%、4.54%~6.02%、68.8%~76.76%,变异系数分别为5.00%,1...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差异,可为小米营养成分研究及特殊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新疆地区示范种植的17份谷子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小米的平均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0.122μg/g和0.037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7%和14.2%;平均脂肪酸含量为0.037 7 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0.030 9 g/g)占脂肪酸总量的81.5%,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9%~34.3%;平均氨基酸含量为0.099 6 g/g,其中谷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021 5、0.014 1和0.009 2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0%~13.1%。  相似文献   

6.
云南食用玫瑰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食用玫瑰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脂肪、总糖、维生素C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玫瑰蛋白质含量为2.36%~3.01%,氨基酸含量为1.22%~1.44%,脂肪为2.54%~2.67%,总糖为3.48%~3.86%,维生素C为88.93~90.21 mg/100 g,粗纤维为3.18%~3.21%.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钙为0.071%~0.13%,铁为39.3~57.3 mg/kg,镁为0.034%~0.043%,钾为0.28%~0.31%,锰为2.79~6.81 mg/kg,磷为0.041%~0.051%.营养成分大大高于普通水果,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进一步开发食用玫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贵州大方红杆天麻的营养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以贵州大方红杆天麻为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大小天麻样品及其蜜环菌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贵州大方红杆天麻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分别为13.59 g/kg、1.70 g/kg和9.43 g/kg,蜜环菌和天麻中的Cu含量分别为5.07 mg/kg和2.10 mg/kg,Fe含量分别为325.84 mg/kg和480.03 mg/kg,Mn含量分别为77.37 mg/kg和33.47mg/kg,Ca含量分别为4 069.68 mg/kg和1 318.73 mg/kg,Mg含量分别为215.72 mg/kg和43.98 mg/kg,Zn含量分别为184.35 mg/kg和64.66 mg/kg.2)除Fe元素外,蜜环菌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不同大小的天麻样品,并形成一定浓度差,3种不同大小的天麻样品中也存在由大到小的矿质元素浓度差.因此,天麻可通过渗透作用从蜜环菌中获取矿质元素,即蜜环菌与天麻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十种主推谷子碾制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物理性状、矿质元素含量、色差变异和小米粥、小米饭的感官评价特性。结果表明,小米粒径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晋谷61、晋谷54、晋谷21千粒重、粒径数值较大;室温放置半年后晋谷21、晋汾107黄度值和明度值变幅较小,商品稳定性好,黄度值和色差值呈正相关,明度值呈负相关。不同品种小米钙、硒变幅分别在0.013%~0.018%、0.237~0.352 mg/kg之间,铁、锌变幅在22.6~32.0 mg/kg、25.3~30.3 mg/kg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晋汾107钙、硒含量最高,晋谷21铁含量最高,晋谷61锌含量最高,为谷子品种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综合各因素对比,除社会上主推近30年的品种晋谷21外,晋汾107综合性状较好,稳定性好,可作为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其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Silurus asotusLinnae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200 mg/kg组、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200 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 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 mg/kg组。以上述5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 g的杂交鲶20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 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 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 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 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其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Silurus asotusLinnae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200 mg/kg组、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200 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 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 mg/kg组。以上述5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 g的杂交鲶20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 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 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 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 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吉林地区谷子单产水平,2011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14.77%。张杂谷5号在公顷保苗37.5万株时相比其他品种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公顷产量达7 022.40 kg。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良,在吉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谷子杂交种单株优势强,适宜的留苗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摸清黍种质和稷种质在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的差异,以山西省1 192份黍、稷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质量性状上,黍种质的穗型以侧穗和密穗为主,稷种质以散穗型为主;不论是绿色花序还是紫色花序均以黍种质占有优势,尤以紫色花序种质优势最大;黍种质在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性状上比稷种质占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黍、稷种质资源在育种、生产和食品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谷子花生不同间作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选用农大8号和晋花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谷子单作(T1)、谷子花生2:4间作(T2)、谷子花生3:3间作(T3)、谷子花生4:2间作(T4)、花生单作(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下谷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SPAD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有所下降。②对于叶绿素荧光参数,间作谷子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相比较单作均有显著提高,PSⅡ最大量子产量变化不明显。③对于产量指标来说,间作谷子产量相比较单作得到提升,而由于高位谷子遮阴,导致花生通风透光性较差,抑制了花生的生长发育,使其处于间作劣势,但间作处理总体仍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间作谷子栽培及高产稳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谷子是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农业现代化目标,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快速发展,谷子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逐渐退出了主粮的范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2008年谷子产业体系启动,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谷子产业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小农生产走出来,融入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作为小宗作物,发展较慢,产业链中的许多环节还很薄弱,其中谷子加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谷子产后加工的落后极大影响了谷子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进程的发展,陕西省在榆林市降雨明显增加,谷瘟病和谷子叶斑病普遍发生,对谷子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谷瘟病和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危害情况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培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强化预测预报,开展科学防控,加强宣传培训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管理》2017,(5):68-70
杂交谷子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全国杂交谷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在长城沿线一带优势明显,成为山区农业产业脱贫首选。文章借鉴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统筹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资源配置,从整个谷子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杂交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种子产业和种植模式优化、合理布局产业、打造品牌和发展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杂交谷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谷子大豆间作对谷子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较好的谷子大豆间作模式,选用谷子农大8号和大豆晋豆25号作为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的基础上设置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6∶0(T1)、2∶4(T2)、3∶3(T3)、4∶2(T4)4个处理,检测不同间作比例对谷子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合理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谷子株高、茎粗、叶面积,同时提高谷子干物质积累,在间作比例为2∶4(T2)、3∶3(T3)处理下产量显著提高,其中,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2∶4时,谷子产量最高,为6 716.27 kg/hm~2,增产效果最明显,间作效果最好。谷子和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谷田不同生育期害虫的详细调查,初步明确了当前为害我国谷子的害虫有8个目30科58种。同时对各产区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产区主要虫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谷子糜子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员上报数据,2012年谷子生产面积略有减少,糜子生产面积持平。谷子糜子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危害减弱,对平均单产影响较小,但总产略有下降。谷子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走高,谷子糜子市场价格创近年来新高。根据上报数据和走访调研分析了2013年谷子糜子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大推进农机农艺配套、统筹杂粮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加强优势产区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农牧地区大力发展谷子生产以及强化产业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谷子的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谷子组培对培养基要求不严,可选用MS、N6、L3为基本养基,琼脂的浓度为0.7%—0.8%,蔗糖的浓度是3%,PH值5.8。2,4—D是主要的诱导愈伤组织激素,愈伤的继代可选用如下激素IAA,NAA,BA,LBA等。外植体可用种子,幼牙,枝条,未成熟的种子或胚,幼穗。基因枪转化中常用载体为pBI121and pAHC2常用启动子为35S启动子与ubi启动子,选择标记以Kn为主,GUS为报告基因。谷子基因转化的参数正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