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考虑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基于混合效应构建最适宜的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为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内设置的512块杉木样地数据为基础,基于基础线性模型,利用数量化方法Ⅰ、k-means聚类和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建模方法,构建基于混...  相似文献   

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用浙江省有代表性的云和、开化、建德和丽水等杉木产区县的110块杉木样地资料,采用关联序分析法,对其地位指数级进行预报,并结合线性回归模型,对杉木林分的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预报的精度较高,计算简便,是预测杉木立地生产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14棵自然生长在毛竹林中的散生杉木为中心,调查16 m范围内毛竹的胸径以及杉木的胸径、冠幅和杉竹间距。以立地为随机效应,建立毛竹胸径与竹杉间距及杉木胸径关系的线性混合模型;采用O函数结合不同零模型分析杉木对周围毛竹的竞争。结果表明:不论样地是否施肥,杉木显著减少4 m范围内立竹密度,但不影响4 m以外毛竹的分布。竹林内散生杉木对其附近新竹生发具有竞争抑制作用,且不因施肥而缓解。  相似文献   

4.
摘要:杉木是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 一 。研究杉木生长与气候响应关系,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杉 木的生长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安徽霍山县茅山林场现存百年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钻取的 58支杉木树轮 样芯,基于树轮交叉定年技术,构建了杉木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树轮宽度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以探讨杉木分布北缘林木 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杉木年轮宽度与当年 4 月 降水量以及 9 月 日 照 时数均呈正相关关系 。 多元线性 回归及优势度分析得出,当年 4月 降水和 9月 日 照时数分别贡献了杉木生长的 9.6%和 12.1% 。 由上可知,杉木北缘产地 的杉木在生长季早期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分供应,而在生长季晚期则主要依赖于光照。  相似文献   

5.
闽东北鹫峰山针叶林蓄积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道怀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4):13-15,20
利用闽东北林木采伐伐区设计资料及随机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马尾松、黄山松、杉木纯林蓄积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极端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中选择不同角规常数进行蓄积调查,以标准地实测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不同角规常数所产生的蓄积调查相对误差,从而确定杉木人工林蓄积测定的最佳角规常数,并以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误差进行修正以提高调查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2028株杉木胸径和冠径,选用4种数学模型拟合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模型为y=1.114 6+0.120 1x;将林分平均胸径代入该模型即可估算出平均理论冠径,进而可以估算出林分单位面积理论密度;探讨了用林分理论密度确定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林分径级、树高结构差异,在江西大岗山地区设置样地,选取杉木纯林、马褂木纯林各4块,对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运用SPSS对胸径和树高数据进行处理,对胸径、树高的相关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大岗山地区杉木纯林与马褂木纯林胸径、树高分布整体上符合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但曲线陡峭程度杉木纯林(-1.487)大于马褂木纯林(-1.670),曲线偏移程度杉木纯林(0.191)大于马褂木纯林(0.010),树高分布曲线陡峭程度马褂木纯林(2.407)大于杉木纯林(-1.706),曲线偏移程度马褂木纯林(1.134)大于杉木纯林(0.459)。  相似文献   

9.
收集60个杉木人工林样地的直径序列分布,用4种方程式拟合直径序列(y)和株号序列(x)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性最显著,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相关性次之,且当P=0.01时,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5,无论自由度大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举例说明杉木人工林直径序列的这种线性及非线性分布,在确定抚育间伐的间伐木最大胸径与间伐蓄积量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KBr压片法对杉木/聚丙烯(PP)复合材料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杉木特征吸收谱带为1740~1730、1610~1590、1270~1260、1060~1050以及1040~1030 cm-1,以PP在1377 cm-1处吸收强度(I)为内标,对木塑复合材料(WPC)中木粉含量和杉木特征峰相对吸收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木粉含量与相对峰强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选取I(1060-1050)/I1377、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以I(1060-1050)/I1377、I(1040-1030)/I1377及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木粉含量的预测值和参照值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校正决定系数(R2c)超过0.98,验证决定系数(R2p)超过0.96。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较高,预测相对偏差范围为0.9%至7.4%,其中三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稍好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野外实测68个样地的森林生物量数据、TM影像的单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以及地形数据在内的18个自变量建立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物量的回归估算模型。研究表明:在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生物量模型中,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森林生物量估算中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材积模型中的异方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兴安落叶松材积模型估计精度,文章选择V=aDbHc为材积模型形式,对模型的异方差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使用了图示法及戈德菲尔特-夸检验方法证实模型中存在较强的异方差性,并分别以因变量,自变量及模型本身构造权函数,以加权回归估计和普通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权回归估计优于普通非线性回归估计;在构造的众多权函数中,以权函数1/D2H为最优;并进一步证实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最优权函数形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龙泉市森林资源调查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在2004年全市1010个样地中系统抽取251个样地组成成对关系,用以估算总体蓄积区间.结果表明,二套样本相关关系密切,相关系数达0.9106,回归精度达94.8%,回归方程检验呈极显著性,说明调查方法可行,调查结果可靠.用此方法减少了3/4调查工作量和经费开支.  相似文献   

14.
薛伟  耿志伟 《森林工程》2014,30(5):79-82
对落叶松原木楞堆做细水雾灭火实验,测定实验过程中楞堆各点的温度,利用SPSS软件对定点间温度场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木楞堆前部温度与其后部温度、左侧温度变化存在两元线性回归方程,前部温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大;原木楞堆右侧温度与其顶层温度、中层温度、底层温度变化存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大,上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小。利用回归性准确预测整个楞堆温度场变化,对保障林区贮木场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对近5年来样地内种植的马尾松生长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胸径和树高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和t检验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XJ11的胸径与XJ10的胸径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1.451+0.880x;2011年树高SG11与SG08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1.995+0.885x。所以可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马尾松胸径和树高进行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大叶桉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测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测量方法的精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回归分析法、叶面积仪器法、方格计数法和系数法.在回归分析法中,以叶长×叶宽为自变量的一元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0,与叶面积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法是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一...  相似文献   

17.
陈拓  梁景生  邹强 《桉树科技》2007,24(2):15-17
在雷州林业局尾叶桉林分中,取典型样木707株,按2m区分段实测材积并按材种造材。经选用一元,二元幂函数方程作分析,结果以二元幂函数回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试地毯草光合速率对不同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多环境因子组合的响应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一次、多元二次、多元多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多次回归方程对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多因子组合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描述效果最好(R2=0.976),地毯草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ln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9.
茶杆竹的叶面积指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剪纸称重法实测茶杆竹各径阶标准竹叶面积,竹子叶面积与直径成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8553.97 6194.93x,根据该方程计算可列出茶杆竹直径与叶面积关系表,从而可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